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理理论与实证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理理论与实证

【摘要】:图9-2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空间离散度与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图9-3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2.地域重叠度的东西、南北差异地域重叠度的东西、南北差异,是对人口受教育程度、空间分布强塑造力的再证明。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对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塑造力,呈西部弱于东部、西南弱于西北的态势。

1.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与受教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极显著关联

与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的极显著关联(R值,人口离散度0.5640,平均受教育年限0.8560)表明,在“重塑”民族人口学特征,推动民族人口现代化的诸多因子中,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9-8、9-9,图9-2、9-3)

表9-8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资料来源:据表1-9、6-3、9-4。

表9-9 2010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与离散度和受教育程度

资料来源:表1-9、6-3、9-4。

在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1.0的15个民族中,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的13个,≥10年的9个,分别占86.7%和60.0%;人口离散度≥0.30的11个,≥0.50的8个,分别占73.3%和53.3%。

图9-2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空间离散度与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据表1-9、9-4)

图9-3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值(据表6-3、9-4)

2.地域重叠度的东西、南北差异

地域重叠度的东西、南北差异,是对人口受教育程度、空间分布强塑造力的再证明。

平均受教育年限,东部高于西部,西北高于西南——东部8.85年,西部7.60年,西北8.32年,西南7.25年;≥8年的民族,东部7个占87.5%,西部18个占38.3%,西北11个占68.8%,西南7个占22.6%。人口离散程度,东部高于西部,西北高于西南——离散度≥0.3的民族,东部8个占100.0%,西部15个占31.9%;≥0.1的民族,西南19个占61.3%,西北12个占75.0%。(表1-9、1-11、6-3、6-13)

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对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塑造力,呈西部弱于东部、西南弱于西北的态势。是故,相对弱的塑造力,使西部、西南民族受聚居地环境的制约强而地域重叠度高——80.9%,90.3%;相对强的塑造力弱化了聚居地环境的限制,造成了东部、西北显著低于西部、西南的地域重叠度——75.0%,62.5%。(表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