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不在业率空间分布差异大,变化地域性显著。1990年、2010年东部的不在业率为22.75、31.80,高出西部4.51和6.34。不在业率的增幅(百分点),东部9.05,西部7.22;西南6.74,西北7.71。增幅≥10的民族,东部4个占50.0%,西部12个占25.5%;西南6个占19.4%,西北6个占37.5%。......
2025-09-29
职业构成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同样密切关联。(表8-12)
1.空间离散度、首位分布率、平均受教育年限与职业构成
空间离散度与职业Ⅱ正相关(R=0.3317),与职业Ⅲ显著正相关(R=0.3489),与职业Ⅰ、职业Ⅳ、职业Ⅵ极显著正相关(R=0.4695,0.4676,0.6240),与职业Ⅴ极显著负相关(R=-0.5650)——人口空间离散度增加,职业Ⅱ占比较显著增加,职业Ⅲ显著增加,职业Ⅰ、职业Ⅳ、职业Ⅵ十分显著地增加,职业Ⅴ十分显著地减小。
表8-12 2025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职业构成与空间离散度、首位分布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资料来源:据表1-9、6-3、8-7数据计算。
首位分布率与职业Ⅱ负相关(R=-0.3033),与职业Ⅲ显著负相关(R=-0.3573),与职业Ⅰ、职业Ⅳ、职业Ⅵ极显著负相关(R=-0.4723,-0.4368,-0.5798),与职业Ⅴ极显著正相关(R=0.5334)——首位分布率增加,职业Ⅱ占比较显著减小,职业Ⅲ显著减小,职业Ⅰ、职业Ⅳ、职业Ⅵ十分显著地减小,职业Ⅴ十分显著地增加。(https://www.chuimin.cn)
平均受教育年限与职业Ⅴ极显著负相关(R=-0.8377),与职业Ⅰ、职业Ⅱ、职业Ⅲ、职业Ⅵ、职业Ⅵ极显著正相关(R=0.7729,0.8616,0.7751,0.6839,0.4901)——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职业Ⅴ占比十分显著地减小,职业Ⅰ、职业Ⅱ、职业Ⅲ、职业Ⅵ、职业Ⅵ十分显著地增加。
2.职业构成与空间离散度、首位分布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职业Ⅰ与首位分布率极显著负相关,与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占比随首位分布率的上升而十分显著地减小,随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上升而十分显著地增加。职业Ⅱ与空间离散度正相关,与首位分布率负相关,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占比随空间离散度的上升而上升,随首位分布率的上升而下降,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上升。职业Ⅲ与空间离散度显著正相关,与首位分布率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占比随空间离散度的增加而显著地上升,随首位分布率的增加而显著地下降,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上升。职业Ⅳ与首位分布率极显著负相关,与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占比随首位分布率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下降,随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上升。职业Ⅴ与首位分布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负相关:占比随首位分布率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上升,随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下降。职业Ⅵ与首位分布率极显著负相关,与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占比随首位分布率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下降,随空间离散度、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上升。
[1]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一、二产业之外各业为第三产业。少数民族计未识别民族和入籍外国人;各聚居地为已识别民族。
[2]职业Ⅰ指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职业Ⅱ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Ⅲ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职业Ⅳ为商业、服务业人员;职业Ⅴ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职业Ⅵ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职业Ⅶ为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相关文章
中国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不在业率空间分布差异大,变化地域性显著。1990年、2010年东部的不在业率为22.75、31.80,高出西部4.51和6.34。不在业率的增幅(百分点),东部9.05,西部7.22;西南6.74,西北7.71。增幅≥10的民族,东部4个占50.0%,西部12个占25.5%;西南6个占19.4%,西北6个占37.5%。......
2025-09-29
表3-21990年、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的聚居地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3-1。性别比≥110的民族,东部1个占12.5%,西部4个占8.5%;西南2个占6.5%,西北2个占12.5%。......
2025-09-29
中国少数民族负担社会系数变化的总趋势是总负担社会系数和负担少儿系数的大幅度下降,民族差异显著缩小;负担老年系数上升,民族差异扩大。总负担社会系数,1990年以≥60%的民族居多——43个占78.2%。降幅<20的民族10个占18.2%,≥30的民族24个占43.6%。......
2025-09-29
中国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状况的特征:一是变化迅速;二是民族差异显著扩大。表7-6199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不在业率变化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7-4。......
2025-09-29
聚居地人口变化的特征是,西部增速极显著慢于东部而增量极显著大于东部;西北增速快于西南而增量显著少于西南。在人口恢复和平稳发展阶段,西北增速快于西南;在快速增长阶段,西南快于西北。表2-31953—2010年中国各普查年分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续表资料来源:表2-2。......
2025-09-29
中国少数民族受教育人口民族差异同样悬殊而缩减极为迅速;地域上呈东高西低、南低北高态势。表6-4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受教育人口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6-3。1990年,受教育人口≥8万的民族,东部6个占75.0%,西部10个占21.3%;<6万的民族,西北3个占18.8%,西南17个占54.8%。......
2025-09-29
表1-8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密度区分布资料来源:附表2、3。图1-3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密度区分布西部变化主要发生在100~199人密度区,由50.44%、3398.33万人升至61.38%、4995.87万人,增47.01%、1597.54万人、10.94个百分点。......
2025-09-29
中国少数民族婚姻状况的特征是,有配偶率低,未婚率、丧偶率、离婚率高而两性、民族、地域差异显著。婚姻状况的两性差异(百分点),除离婚率低于汉族外,未婚率、有配偶率、丧偶率皆显著高于汉族。......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