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域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的地域分布

【摘要】:未上过学人口民族差异悬殊但缩减极为迅速;地域上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72.3%、21597人,减少最多的是东乡族、保安族和拉祜族。表6-2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6-1。1990—2010年,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东部减75.51%、11445人,西部减72.09%、24135人;西南减69.33%、25246人,西北减71.19%、21332人。

未上过学人口民族差异悬殊但缩减极为迅速;地域上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表6-1、6-2)

1.未上过学人口和民族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的数量,1990年29863人,是全国(20607)的1.45倍。其中<1万的6个占10.9%——锡伯族(7088)、塔塔尔族、俄罗斯族、朝鲜族、高山族和鄂伦春族;≥2万的民族39个占70.9%,其中超过≥6万的7个占12.7%——东乡族(81004)、门巴族、藏族、拉祜族、珞巴族、撒拉族和保安族,极差73916人。

2010年8266人,是全国(5001)的1.65倍。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72.3%、21597人,减少最多的是东乡族(63358)、保安族(56342)和拉祜族(53020)。与此同时,民族差异也显著减小了,锡伯族1117人,门巴族37428人——相差36311人,为1990年的0.49倍。<1万人的民族由6个升到34个——增4.67倍、28个,其中降到1990年最低(锡伯族,0.71万)以下的民族28个,<0.2万的民族9个——锡伯族(1117)、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朝鲜族、鄂伦春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和赫哲族;≥2万的民族,则由39个减少到4个——门巴族(37428)、藏族(30561)、珞巴族(27451)和撒拉族(21181),幅度达89.7%。

表6-1 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 单位:人

资料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一册)[M].380-453、722-727;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M].259-261。

表6-2 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的地域分布 单位:个

资料来源:表6-1。

2.未上过学人口的地域分布

未上过学人口地域差异显著,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东西差异大于南北,降幅相近而数量差别显著。

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不识字或少识字)人口,1990年、2010年西部33481人、9346人,多于东部的15157人、3712人;西南36412人、11166人,多于西北的26965人、5633人——东西差异显著大于南北差异。1990年,<1.0万的民族,东部4个占50.0%,西部2个占4.3%;≥2.0万的民族,西北9个占56.3%,西南28个占90.3%。2010年,<1.0万的民族,东部8个占100.0%,西部26个占55.3%;≥1.0万的民族,西北4个占25.0%,西南17个占54.8%。

1990—2010年,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东部减75.51%、11445人,西部减72.09%、24135人;西南减69.33%、25246人,西北减71.19%、213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