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3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和在业率的聚居地分布1.在业人口和在业率的地域分布在业人口的聚居地分布呈东少西多,南多北少态——西部五有其四,西南十之有七。在业率的变化(百分点),东部降13.10,西部降9.65;西北降10.77,西南降8.78。......
2023-07-27
未上过学人口民族差异悬殊但缩减极为迅速;地域上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表6-1、6-2)
1.未上过学人口和民族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的数量,1990年29863人,是全国(20607)的1.45倍。其中<1万的6个占10.9%——锡伯族(7088)、塔塔尔族、俄罗斯族、朝鲜族、高山族和鄂伦春族;≥2万的民族39个占70.9%,其中超过≥6万的7个占12.7%——东乡族(81004)、门巴族、藏族、拉祜族、珞巴族、撒拉族和保安族,极差73916人。
2010年8266人,是全国(5001)的1.65倍。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72.3%、21597人,减少最多的是东乡族(63358)、保安族(56342)和拉祜族(53020)。与此同时,民族差异也显著减小了,锡伯族1117人,门巴族37428人——相差36311人,为1990年的0.49倍。<1万人的民族由6个升到34个——增4.67倍、28个,其中降到1990年最低(锡伯族,0.71万)以下的民族28个,<0.2万的民族9个——锡伯族(1117)、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朝鲜族、鄂伦春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和赫哲族;≥2万的民族,则由39个减少到4个——门巴族(37428)、藏族(30561)、珞巴族(27451)和撒拉族(21181),幅度达89.7%。
表6-1 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 单位:人
资料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一册)[M].380-453、722-727;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M].259-261。
表6-2 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的地域分布 单位:个
资料来源:表6-1。
2.未上过学人口的地域分布
未上过学人口地域差异显著,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东西差异大于南北,降幅相近而数量差别显著。
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不识字或少识字)人口,1990年、2010年西部33481人、9346人,多于东部的15157人、3712人;西南36412人、11166人,多于西北的26965人、5633人——东西差异显著大于南北差异。1990年,<1.0万的民族,东部4个占50.0%,西部2个占4.3%;≥2.0万的民族,西北9个占56.3%,西南28个占90.3%。2010年,<1.0万的民族,东部8个占100.0%,西部26个占55.3%;≥1.0万的民族,西北4个占25.0%,西南17个占54.8%。
1990—2010年,每10万≥6岁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东部减75.51%、11445人,西部减72.09%、24135人;西南减69.33%、25246人,西北减71.19%、21332人。
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的文章
图7-3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和在业率的聚居地分布1.在业人口和在业率的地域分布在业人口的聚居地分布呈东少西多,南多北少态——西部五有其四,西南十之有七。在业率的变化(百分点),东部降13.10,西部降9.65;西北降10.77,西南降8.78。......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15~64岁妇女生育状况的特征是活产子女数少而民族、地域差异大,存活率高而民族、地域差异小。表5-12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15~64岁妇女活产子女数、存活率的聚居地分布资料来源:据表5-11。存活率(%),东部98.54,西部98.25,相差0.29个百分点;西南98.43,西北97.86,相差0.57个百分点。......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孩次构成变化的基本趋势,一是1孩率、2孩率上升,≥3孩率下降而以1孩率、≥3孩率的变化最为显著;二是孩次率变化及其民族分布变化大;三是民族、地域差异极为显著。孩次构成变化绝对值(百分点)≥40的33个占68.8%,其中70以上的9个:塔吉克族、德昂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景颇族、维吾尔族;<30的5个:彝族、土家族、满族、回族和朝鲜族。......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负担社会系数变化的总趋势是总负担社会系数和负担少儿系数的大幅度下降,民族差异显著缩小;负担老年系数上升,民族差异扩大。总负担社会系数,1990年以≥60%的民族居多——43个占78.2%。降幅<20的民族10个占18.2%,≥30的民族24个占43.6%。......
2023-07-27
在方法论上,与单一民族性研究对应的,是对少数民族个别的、特殊的和全部的研究,是求“异”的研究。地域性的引入,则可实现研究方法从个别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普适),从全部到简约,从求异到求同的转变,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为民族人口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2023-07-27
1990年出生率≥35‰的民族居多,46个占83.6%。2010年出生率在12‰~15‰的民族居多,37个占67.3%。表2-6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聚居地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2-4。......
2023-07-27
产业构成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密切关联。表8-11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产业构成与空间离散度、首位分布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资料来源:据表1-9、6-3、8-1数据计算。产业3与人口空间分布离散度显著正相关,与首位分布率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产业3随空间离散度的增加而显著地上升,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十分显著地上升,随首位分布率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2]构成分布的显著特征是:民族差异大、变化迅速:职业Ⅴ比重显著下降,职业Ⅳ、职业Ⅵ较显著上升;职业Ⅱ、职业Ⅲ、职业Ⅳ民族差异显著增加,职业Ⅴ、职业Ⅵ民族差异显著减小。表8-9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Ⅲ、Ⅳ构成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8-6、8-7。......
2023-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