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初婚年龄、婚姻状况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初婚年龄、婚姻状况

【摘要】:2010年,初婚年龄与人口空间离散度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人口分布越是离散,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越是开放,初婚年龄便越大;反之,初婚年龄便越小。

1.婚姻状况与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人口空间离散度与婚姻状况不相关;人口受教育程与未婚率、有配偶率不相关但对丧偶率、离婚率有显著影响。(表4-17)

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丧偶率极显著负相关(R=-0.4441),与离婚率极显著正相关(R=0.5243)——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丧偶率十分明显地下降而离婚率十分明显地上升;反之,丧偶率十分明显地上升而离婚率十分明显地下降。

表4-17 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婚姻状况与人口空间离散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资料来源:表1-9、4-9、6-3。

2.初婚年龄与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初婚年龄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表4-18)

2010年,初婚年龄与人口空间离散度显著正相关(R=0.3602),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正相关(R=0.8182)——人口分布越是离散,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越是开放,初婚年龄便越大;反之,初婚年龄便越小。

初婚年龄对空间离散度的敏感度,女性(显著相关,R=0.3988)大于男性(相关,R=0.2896);初婚年龄对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敏感度,男性(极显著相关,R=0.8164)与女性(极显著相关,R=0.7608)相近。

3.初婚年龄与婚姻状况

初婚年龄与婚姻状况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态。(表4-18)

2010年,初婚年龄与丧偶率不相关,与有配偶率负相关(R=-0.2888),与离婚率显著正相关(R=0.3927)——初婚年龄越大,有配偶率越低,离婚率越高;初婚年龄越小,有配偶率越高,离婚率越低。

初婚年龄对有配偶率的敏感度,男性(负相关,R=-0.2805)与女性(负相关,R=-0.3035)相近;对离婚率的敏感度,男性(极显著相关,R=0.4519)显著高于女性(相关,R=0.3337)。

表4-18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初婚年龄与婚姻状况、人口空间离散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资料来源:表1-9、4-6、4-9、6-3。

[1]由于资料获取方面的原因,家庭类型的民族、聚居地情况按1990年数据分析,居住地情况按2010年数据分析。

[2]由于资料获取方面的原因,家庭规模只能给出民族总体、居住地状况和变化,各民族和聚居地情况均无法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