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21990年、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的聚居地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3-1。性别比≥110的民族,东部1个占12.5%,西部4个占8.5%;西南2个占6.5%,西北2个占12.5%。......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初婚年龄性别、民族差异显著。(表4-6、4-7,图4-1)
图4-1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按性别、聚居地分别的初婚年龄(据表4-6)
表4-6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的初婚年龄 单位:岁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M].表4-3各民族人口初婚年龄。
表4-7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初婚年龄的两性差异 单位:岁
资料来源:表4-6。
1.初婚年龄的民族分布
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初婚年龄22.86岁,比全国平均(23.22岁)低0.36岁。初婚年龄<21、21、22、23、24、≥25岁的民族依次为2个、9个、21个、19个、3个和1个而大体呈正态分布。各民族中,撒拉族(20.85岁)、东乡族(20.88)最小,塔塔尔族(25.11)、俄罗斯族(24.93)、朝鲜族(24.40)和乌孜别克族(24.05)最大——极差4.26岁。
2.初婚年龄的性别差异
初婚年龄男性23.90岁,女性21.92岁,分别比全国(24.22岁、22.30岁)低0.32岁和0.38岁;两性相差1.98岁,与全国(1.92岁)相近。
初婚年龄为21、22、23、24、≥25岁的民族,男性依次为1个、9个、21个、18个和6个,与少数民族整体分布态势相同但峰值推后1岁。各民族中,东乡族(21.82)最小,≥25岁的为塔塔尔族(26.49)、俄罗斯族、朝鲜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和鄂伦春族——极差4.67岁。
女性<21、21、22、23岁的民族有13个、16个、22个和4个,当男性刚进入峰值时,大部分民族的女子便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撒拉族(19.69)、东乡族(20.04)、保安族(20.07)在20岁左右,俄罗斯族(23.96)、塔塔尔族、朝鲜族和赫哲族≥23岁——极差4.27岁。
两性初婚年龄差异在2.0~2.4岁的民族最多,21个占38.2%,1.5~1.9岁的民族次之,10个占18.2%。<1.5岁的民族有珞巴族(0.57)、赫哲族、锡伯族、蒙古族和藏族,≥3.0岁的民族有塔塔尔族(3.01)、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
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的文章
表3-21990年、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的聚居地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3-1。性别比≥110的民族,东部1个占12.5%,西部4个占8.5%;西南2个占6.5%,西北2个占12.5%。......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婚姻状况的特征是,有配偶率低,未婚率、丧偶率、离婚率高而两性、民族、地域差异显著。婚姻状况的两性差异(百分点),除离婚率低于汉族外,未婚率、有配偶率、丧偶率皆显著高于汉族。......
2023-07-27
表6-13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6-3。各民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990年以3~7为主,33个占60.0%,≥8的民族5个——俄罗斯族、朝鲜族、高山族、塔塔尔族和赫哲族;<5的民族27个占49.1%,东乡族仅1.33——极差7.20年。......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总和生育率民族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东西差异甚为显著而南北差异较小。表5-5199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5-4。......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不在业人口、不在业率空间分布差异大,变化地域性显著。1990年、2010年东部的不在业率为22.75、31.80,高出西部4.51和6.34。不在业率的增幅(百分点),东部9.05,西部7.22;西南6.74,西北7.71。增幅≥10的民族,东部4个占50.0%,西部12个占25.5%;西南6个占19.4%,西北6个占37.5%。......
2023-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