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2]构成分布的显著特征是:民族差异大、变化迅速:职业Ⅴ比重显著下降,职业Ⅳ、职业Ⅵ较显著上升;职业Ⅱ、职业Ⅲ、职业Ⅳ民族差异显著增加,职业Ⅴ、职业Ⅵ民族差异显著减小。表8-9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Ⅲ、Ⅳ构成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8-6、8-7。......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家庭类型与婚姻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表4-16)
表4-16 1990年中国少数民族≥三代户家庭比重与婚姻状况、人口空间离散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资料来源:表1-9、4-1、4-15、6-3。
1.家庭类型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1990年,≥三代户家庭比重与空间离散度显著负相关(R=-0.3220),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负相关(R=-0.6517)——空间分布愈是离散,受教育程度越高,三代及以上户在家庭户中的比重便越低;反之,三代及以上户在家庭户中的比重便越高。
2.家庭类型与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与家庭户类型显著相关。1990年,≥三代户家庭比重与未婚率、离婚率显著、极显著负相关(R=-0.4031,-0.7270),与有配偶率、丧偶率显著正相关(R=0.3390,0.3471)——三代及以上户在家庭户中的比重越高,未婚率、离婚率便越低,有配偶率、丧偶率便越高;反之,未婚率、离婚率上升,有配偶率、丧偶率下降。
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地域性的理论与实证的文章
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2]构成分布的显著特征是:民族差异大、变化迅速:职业Ⅴ比重显著下降,职业Ⅳ、职业Ⅵ较显著上升;职业Ⅱ、职业Ⅲ、职业Ⅳ民族差异显著增加,职业Ⅴ、职业Ⅵ民族差异显著减小。表8-9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职业Ⅲ、Ⅳ构成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8-6、8-7。......
2023-07-27
为克服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带来的不确定性,参照有关资料,将人口类型的划分标准量化;据量化后的标准给出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类型的分值和相应的人口类型。表3-14静态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在量化计分表3-15中,A表示年轻型人口:A1为极年轻型;A2为年轻型;A3为较年轻型。B表示成年型人口:B1为成年初期;B2为成年中期;B3为成年后期。C表示老年型:C1为年轻老年型,C2为老年型,C3为深度老年型。表3-15人口类型指标量化计分......
2023-07-27
存活率(%)的变化,<95、<85的民族减少了44个和22个,≥95、≥98的民族增加了44个和24个。存活率增幅(百分点)以≥10的民族居多,32个占58.2%。......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年龄性别构成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趋势是,少年儿童各年龄组性别比由正常变得偏高;老年人口性别比和男性比较死亡率[2]民族、地域差异大且变化显著。......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在业状况有两大特征:一是在业人口显著增加而在业率大幅下降;一是民族差异显著扩大。表7-9199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在业率变动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7-7。注:在业人口变化为负时,计入0以下;在业率变化为正时,计入0以上。......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上升、民族差异显著,大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态。表3-4199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资料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一册)[M].300、460-461、540-541、620-621;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M].755。表3-51990年、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聚居地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3-4。......
2023-07-27
中国少数民族产业构成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三产业比重低而对比强烈,民族差异大和变化迅速。表8-5199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产业构成的地域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8-1。在业人口构成的极差(百分点),1990年为78.34;2010年减至71.32。......
2023-07-27
1990年,职业Ⅱ≥5%的民族,东部6个占75.0%,西部17个占36.2%;西北11个占68.8,西南6个占19.4%。2010年,职业Ⅳ≥10%的民族,东部8个占100.0%,西部12个占25.5%;西南3个占9.7%,西北9个占56.3%。2010年,职业Ⅴ≥60%的民族,东部1个占12.5%,西部39个占83.0%;西南29个占93.5%,西北10个占62.5%。......
2023-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