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家庭类型的地域性与变化

中国少数民族家庭类型的地域性与变化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家庭类型[1]的基本特征是,以两代户为主,民族、地域差异大且变化十分显著。表4-21990年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类型的聚居地分布单位:个资料来源:表4-1。1990—2010年,民族家庭户类型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一代户增加19.39个百分点,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减少了16.76个和2.61个百分点。

中国少数民族家庭类型与婚姻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表4-16)

表4-16 1990年中国少数民族≥三代户家庭比重与婚姻状况、人口空间离散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资料来源:表1-9、4-1、4-15、6-3。

1.家庭类型与人口空间分布和受教育程度

1990年,≥三代户家庭比重与空间离散度显著负相关(R=-0.3220),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极显著负相关(R=-0.6517)——空间分布愈是离散,受教育程度越高,三代及以上户在家庭户中的比重便越低;反之,三代及以上户在家庭户中的比重便越高。

2.家庭类型与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与家庭户类型显著相关。1990年,≥三代户家庭比重与未婚率、离婚率显著、极显著负相关(R=-0.4031,-0.7270),与有配偶率、丧偶率显著正相关(R=0.3390,0.3471)——三代及以上户在家庭户中的比重越高,未婚率、离婚率便越低,有配偶率、丧偶率便越高;反之,未婚率、离婚率上升,有配偶率、丧偶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