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年龄构成的地域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年龄构成的地域分布情况

【摘要】: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分布呈两大特征。与1990年相比,少儿系数下降了11.60个百分点,老年系数上升了2.58个百分点,老少比增加了18.12个百分点,中位年龄增加了7.83岁。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分布呈两大特征。(表3-6)

表3-6 1990年、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

续表

资料来源:同表3-1。

1.少儿系数大幅下降,老年系数增加,结构开始老化且变化迅速

2010年,少数民族少儿系数22.43%,老年系数6.99%,老少比31.16%,中位年龄29.87岁。与全国(16.61%、8.92%、53.73%、34.93岁)和汉族(16.07%、9.10%、56.61%、35.40岁)相较还明显年轻,但在总体上已步入老年。与1990年(34.03%、4.44%、13.04%和22.04岁)相比,少儿系数下降了11.60个百分点,老年系数上升了2.58个百分点,老少比增加了18.12个百分点,中位年龄增加了7.83岁。

1990—2010年,少儿系数≥30%的民族由51个(92.7%)减少到1个(1.8%);老年系数<5%的民族由52个(94.5%)减少到15个(27.3%),≥7%的民族由无增至17个(30.9%);中位年龄≥25岁以上的民族由2个(3.6%)增加到49个(89.1%)。少儿系数下降幅度甚大——≥10个百分点的民族45个,≥15个百分点的民族22个;老年系数的增幅则要小得多——≥2个百分点的民族30个,≥3个百分点的民族15个。

2.民族差异悬殊并呈扩大态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的极差,1990年少儿系数19.27个百分点(朝鲜族24.74%,柯尔克孜族44.01%);老年系数4.48个百分点(鄂伦春族1.09%,畲族5.57%);中位年龄10.37岁(柯尔克孜族17.70岁,朝鲜族28.07岁)。2010年极差进一步扩大——少儿系数增达22.68个百分点(朝鲜族8.39%,珞巴族31.07%);老年系数增达8.59个百分点(鄂温克族2.74%,朝鲜族11.20%);中位年龄增达19.23岁(珞巴族21.90岁,朝鲜族41.1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