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

《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

【摘要】:友情真切可贵,而著者的魅力更是让人高山仰止,于是,沏一杯热茶,翻开厚实的书页,我开始了这场令人期待的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书中选编的叶圣陶老先生的三十篇教育演讲,始于1935年,终于1983年,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几乎涵盖了叶圣陶一生关于教育的全部思考,包含着一代教育大师对教育的深爱与忧思。叶老这句简简单单的话,纠正了长久以来学校对考试认识的严重偏差。叶老的这句话是否很值得我们咀嚼与玩味呢?

深秋季节的夜微冷而漫长,在柔和的灯光下,案头那本红色封面的《叶圣陶教育演讲》让人倍感温暖。这是一位朋友从远方刚刚寄来的著作。朋友说:“好书一定要与朋友分享,才能充分展现书籍的价值。”友情真切可贵,而著者的魅力更是让人高山仰止,于是,沏一杯热茶,翻开厚实的书页,我开始了这场令人期待的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

书中选编的叶圣陶老先生的三十篇教育演讲,始于1935年,终于1983年,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几乎涵盖了叶圣陶一生关于教育的全部思考,包含着一代教育大师对教育的深爱与忧思。

教育依托社会,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教育,反过来说,什么样的教育也造就什么时代,教育者对教育的思索明显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的智慧却是相通的,作为科学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受时代的制约,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对“好的教育”的探索是一致的,也是可以穿越时空、引发共鸣的。而叶圣陶老先生在那个时代对教育的洞悉,依然值得当下的教育者深思与审视。

“我认为读书大可不必进学校”这样的言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惊世骇俗的,同样也是振聋发聩的,因为,叶圣陶老先生所谓的“读书不必进学校”并不是说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没有用,而是直指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向上的误区。在那个时代,学校培养的是“统治者的帮手”,而非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与认识,叶圣陶老先生才发出了“有志的青年不必进正统的学校,要读有用的书,求有用的知识,就该进社会大学,这是个自由的天地”这样的真知灼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此,党的教育方针已经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却没有将党的教育方针放在首位,没有理清自己的办学思路,准确定位学校的育人目标,误将中考成绩、高考成绩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以至于学生到校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学,为了在与他人的考试竞争中获利。如果学校仅仅教给学生如何应试,那么,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这样的学校又何必要进呢!

在《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一文中,叶圣陶老先生写道:“就期中、期末考试来说,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教师从考试的结果,可以知道自己教的成绩怎么样,教得不错,有长处,要继续做,教得有问题,有缺点,要想办法改进。”叶老这句简简单单的话,纠正了长久以来学校对考试认识的严重偏差。考试的目的旨在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结果,从而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辅导,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考试的真正意义是诊断性,而非甄别性,在于为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而非人为地给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对此,我们的一些学校、一些教师能够真正参透考试的本意吗?叶老的这句话是否很值得我们咀嚼与玩味呢?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老师备课教课,随时督促,批改大量作业,负担也很重,彼此都苦不堪言。要减轻双方的沉重负担,就需要改进现行的若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叶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思路,即改进教学方法,他主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世界上的事物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这样的观点,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吗?由此可见叶老先生对教育规律的深谙与熟知,而这句精辟的论断,胜过当下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的长篇大论,更能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叶老先生,这位从事教育工作七十余年的老教育工作者,这位深谙教育规律的教育智者,用他朴实的话语,给予我们理性的训诫。先生隔空传来的教育箴言,虽历久而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