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为什么蜘蛛在下雨前爬进窠里而在天晴以前出来结网呢?为什么猫的眼睛在夜里能看见东西呢?为什么在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太阳地里晒呢?......
2023-12-03
魏勇是一名历史特级教师,看到他的新书《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书名时,我不以为然。我以为,书中的内容大多是作者的教育教学感悟,充满着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或许并不适合。然而,当我随手翻开书页,却渐渐被作者深邃的思辨力与广阔的人文视野所震撼。书中涉及历史学科知识的内容极少,却篇篇都在讲历史教学,又篇篇都在讲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相通性已经模糊了学科的界限,魏勇老师是在以一位历史教师的视角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
魏勇老师说:“要干好教育这一行,绝不能只读教育方面的书,我们需要经常把耳朵竖起来放到教育圈外,只有站在教育圈外,我们才能看清未来社会的走向,才能理解教师的使命是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这样一种全新的育人观极具挑战性与颠覆性,一语中的,戳中了当下教育的软肋。
当前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会出现种种问题,以至于“反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其根源不能不说是教育人才观与质量观的严重扭曲。我们的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能把眼光放在十几年后,而是紧紧盯着当下,于是以“学科应试本位”为主的教育观充斥着课堂。学校里,教师教学的目标极为明确,即为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了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如此,学生只能一个个成为应试的机器,而学校也逐步演变为“高考工厂”,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学生的不幸。要改变这一现状,固然需要考试评价机制的全面改革,但更需要一线教育者自下而上式的实践与探索。因为,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成长。
只有确立“大教育观”,树立理性的教育思维,教师才能突破应试的桎梏,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意想不到的惊喜。魏老师认为好的课堂一定要给予学生惊喜,要体现课堂的侵略性与颠覆性,让学生精神上感受到冲击。这样的课堂中有时候会充满着强烈的批判性与思辨性,学生不再追求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将是对学生终生有利的,是支撑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语文都属文科,归类的相同让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作为历史老师的魏勇,常常客串语文教师,并以独特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学,让人感受到一阵域外的清风。他执教的《一碗阳春面》,基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文化对情义展开论述与理解,体现了教学的另一种美。这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师,文科教师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打破学科限制之后,上课的教师可以纵横捭阖,找到一个个让学生惊喜的地方。
魏老师认为,决定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是字词句功夫,而是思考的欲望和能力。让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以思考为主,在思考中学习表达,或许更能培养出鲜活、生动的语文能力。魏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这番理解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自愧不如,其观点与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学导向趋于一致,同时,又指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向。在当下小学语文重字词积累、重文字品悟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与表达力的忽视确实值得高度重视。
跳出学科才能对学科保持足够的清醒与冷静,才能以更广阔的视野、从更宽广的领域审视学科教育,理性之光才得以支撑教学的丰满与充盈。历史教师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给予我们的这番启示与思考已经胜过他的课堂以及他的文字本身,值得玩味。
有关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的文章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为什么蜘蛛在下雨前爬进窠里而在天晴以前出来结网呢?为什么猫的眼睛在夜里能看见东西呢?为什么在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太阳地里晒呢?......
2023-12-03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他的思想是停滞的、僵化的。不应当把学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个人的狭窄的小天地。学习困难的男女孩子也可以参加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和晚会。......
2023-12-03
结果使得记忆负担过重,以致在学生的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例如,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学习《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课题,在物理课上学习《测量热度的单位——卡和千卡》这一课题。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竭力避免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再现教师所讲过的东西和他们在教科书里所读过的东西。......
2023-12-03
我们的教师们曾经就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素养问题进行过热烈的争论。我们认为,不能把学生的脑力劳动看成是跟教师的一般素养、博学程度以及他的脑力劳动素养互不相关的东西。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
2023-12-03
我恍然大悟,明天就是李晓明的生日,而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李晓明的生日快到啦!”我说,“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没人给他过生日。我们可以这么做……林小杏,你去跟大家说一声吧,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能让李晓明知道。”......
2023-08-04
见惯了这样的课堂,再来审视不准学生端坐的课堂,难免有些不适应。不准学生在课堂上端坐,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驰聘的跑马场,成为知识自由生长的大舞台。不让学生端坐,正是要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与禁锢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有人说,不让学生端坐的课堂指令哗众取宠,只是为了博取公众的眼球。......
2023-07-26
我还记得,我在学校工作的那头10年时间过得多么缓慢。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要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首先学习用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科全书。......
2023-12-03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