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美国的文化,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视角,审视、研究美国教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历了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方帆对二者的优劣自有一番比较,他眼中的美国基础教育自然多了几分客观与真实,这对中国的一线教师了解真实的美国教育极具意义。

中国教育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教育故事,说的是1979年美国派了一个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最刻苦、学业成绩最好的,并预测二十年后,中国在科技方面必将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同一年,中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出访人员看到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乱糟糟的,遂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一塌糊涂、无可救药,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超过美国。然而,二十年过去了,美国的科技依旧排在世界的最前沿,远非中国所能比拟。

这个故事的确值得玩味,国内的一些教育专家每每提到中国的教育,都不免将其与美国的教育做一番比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美国的文化,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视角,审视、研究美国教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给学生无限可能——细说美国教育》一书,不能不说是一本极具参考性的教育文献。作者方帆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后来赴美任教,现为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的生物和中文教师。经历了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方帆对二者的优劣自有一番比较,他眼中的美国基础教育自然多了几分客观与真实,这对中国的一线教师了解真实的美国教育极具意义。

作者在书中通过一篇篇短文,为我们呈现了美国教育的枝枝叶叶,将国内比较关注的热点教育问题,诸如重点学校、教师补课、班级管理、高考状元等,娓娓道来,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大洋彼岸的不同风景。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充满理性的分析、独特的思考、中立的态度,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同一般的思维角度,对于探寻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书中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中心观点:“美国教育希望给予学生无限的可能,让每一个人将来都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才,美国教育的活力,就在于给予学生无限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一条金光大道、一片小小的沃土。”我想,这应当算是美国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哲学,也是美国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最原始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哲学与认识,美国的高中随随便便就能开出一百多门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从小学水平的课到大学程度的课,都在高中共存;学校实施分班教学,尽量不把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放在一个班学习。美国的基础教育为高中生按照自己的特长与潜质选课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度,让天才与精英拥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

书中所展示的另一些教育细节,很值得玩味,也更值得中国教育借鉴与反思。诸如美国的中小学也有班干部,每到班干部选举的日子,那些竞选广告便铺天盖地,全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弄得煞有介事。老师们觉得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价值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样的价值取向显然与中国压制式的班级管理不可同日而语。另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是美国的作文教学,美国教师教作文有明确的步骤,学生写作的每一步都能得到该如何进行的指导,作文得到的每一分都有依据,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该如何修改才能得到高分。而其作文题目更极具思想性与开放性,如《窗户》《学校是否应该有配枪的校警》《学校是否应该硬性规定学生穿校服》等,相较于《我的爸爸妈妈》《难忘的一件事》《快乐的童年》这样的作文题目,前者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当然,美国教育也并非完美,也有其潜在的缺陷与短板,诸如其所倡导与执行的精英教育理念与实践,让一部分学生连最起码的学业水平都无法达到,连高中毕业文凭也未必拿得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另一种教育不公平。正如作者所言:“任何在教育上的做法,无论是理论也好,教法也好,程序也好,课本也好,都不可以脱离其使用的框架和背景,更不可以脱离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在借鉴美国教育之时,切莫忘记美国的文化与国情,理性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