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W这样内心脆弱又极度在意别人眼光的孩子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虽然期间还会出现反复,但我坚信,只要继续加以引导,给以温度,施以耐心,几多合力,小W最终定会成为一名男子汉。她把与一名小学生小W及其父母互动的案例,做了生动的记述,所记述的事件看似很小,而且只是针对一个学生,却蕴含了教育的基本法则——耐心。吴老师把教育视为耐心的艺术,把学生的转变界定为一种慢行为,这样的理解和分析是较为得体的。......
2023-07-18
《前方是什么》是吴非老师的第二本随笔集,距2006年《不跪着教书》出版已十多年,书中所讲述的教育界的种种现象,读来是那样的真实,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这些现象有学校、社会、家长对高考分数的极度追逐,疯狂的教辅市场,媒体对素质教育的质疑,招生中的腐败,不务正业的校长,不切实际的行政检查,从来不读书的语文教师,等等。教育改革并没有改掉这些教育顽疾,相反,应试教育的氛围愈加浓烈,学生依然是考试的机器,教师依旧跪着教书。
正如吴非老师所言:教育界上空仍旧没有一方明朗的天,我们仍然没有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当今中国教育界的许多现象令人羞愧,如果对那些丑恶现象保持缄默,甚或从中分羹,则意味着无耻。
现今的教育很烦躁,竞争的残酷、应试的压力,不仅严重摧残着学生,而且时时刻刻都在裹挟着教师。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在应试的压力与环境下,学生的眼中只有分数,教师的眼中只有成绩。成绩高于一切,分数胜过生命,在分数与成绩面前,教育的本质早已被逼迫到阴暗的墙角,人性的美好、生命的多彩亦变得暗淡与苍白。
在《从人到狼》一文中,吴非老师这样写道:时下在学校里能见到这样的学生:他目中无人,可是教师对他另眼相看;他有了不满,不屑于对教师讲,而是直接与校长交涉;如果谁指责他缺乏教养,教师就解释说“不过,他成绩很好”。真实的教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学校培养的并不是学生、不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是学生的分数。一好遮百丑,只要有了成绩,一切都可以免谈,只要有了分数,什么人格,什么精神,什么品质,都可以忽略。
几年前曾到一所知名中学参观学习,这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跟我们大谈特谈他们学校每年考取多少个北大,多少个清华,而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就在于学校的培优工程:优生单独编班;根据月考排名调整座位;特优尖子生安排宿舍单间、安装空调,可以由父母陪护。正是这样的特殊照顾,才让一个个清华、北大学子的名字镌刻在学校的校史榜上。这不正是吴非老师十几年前所描述的现象吗?从这样的做法中,我们能够看到学校对尖子生的优待,似乎将“以人为本”做到了极致。然而,这样的教育真的是“目中有人”的吗?学校在对这些尖子生施以特殊照顾之时,是否考虑到其他学生的感受?是否想到这种等级化的教育,会给大多数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伤害?而学校这样做,到底是为了尖子生,还是尖子生的考试分数以及高考的辉煌?恐怕,即使不说,大家心里也都一清二楚。
教育“目中无人”,不只意味着教师眼中没有学生,没有将学生当成生命的个体,教师同样会被忽视以至无视。在《麻木的教育新闻》一文中,吴非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的教师节当天,从地方台到中央电视台,各个媒体都在播送中小学生上课时向教师问好,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教学,学生簇拥在教师周围欢笑的镜头,人们好像都忘记了这一天是星期六。
吴非老师力透纸背的文字,给我们还原了教育的现实与真实,但是,从吴老师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却不是教育的绝望,而是一位具有深切教育情怀、具有思想力的老教师,对教育的指引,对教育本质的探寻,对教师精神的唤醒。
教育的前方是什么?让我们重温吴非老师的这段话,作为文章的结束:
中国的教育将往何处去?明天,谁来建设这个国家?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思考,也许就没有人去思考了……中国人应当铭记教育守望者们在艰难困苦条件下的付出,没有他们神圣庄严的工作,就无法铸造国民雄健的魂魄,而一切发展也将化为乌有。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从事真正的教育需要宗教般的执着精神。
有关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的文章
小W这样内心脆弱又极度在意别人眼光的孩子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虽然期间还会出现反复,但我坚信,只要继续加以引导,给以温度,施以耐心,几多合力,小W最终定会成为一名男子汉。她把与一名小学生小W及其父母互动的案例,做了生动的记述,所记述的事件看似很小,而且只是针对一个学生,却蕴含了教育的基本法则——耐心。吴老师把教育视为耐心的艺术,把学生的转变界定为一种慢行为,这样的理解和分析是较为得体的。......
2023-07-18
在美国一家公司总部大楼的大厅里摆着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十几条热带鱼开心地嬉戏着,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头尤其大,长得很漂亮。作为思想启蒙者,教师应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长的池塘,让他们的梦想冲破鱼缸,在池塘里尽情放飞,无拘无束地自由生长。......
2023-07-26
“从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这是朱永新对教师的期望。朱永新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将教育作为志业,穿越异化的劳动,走向生命的自觉。朱永新认为,怀有理想的教师必然“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理想的教育具有爱的内涵,教育的理想应然有智慧的践行。显然,智慧的根基是知识,智慧的表现是能力,智慧的修养是境界。在这个意义上知识与智慧具有同一性。......
2023-08-02
由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普遍性和差异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及不平衡性等特性,他们的幸福与成人的幸福有所区别,所以针对基础教育开展的教育生活主体部分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更深入贯彻幸福教育思想。幸福教育观,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它将引导学校教育去挖掘学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潜能,并肩负起重建价值、重建理想、重建信仰、重建文化,最终达到重建幸福的使命。......
2023-11-16
从文中的教学描述可以感受到,殷老师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勤于思考并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另外,在教学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家校沟通,有着自强自律的工作精神,能够及时反思与分析等,都可以看出殷老师的认真与勤勉。如果能够坚持下去,相信殷老师的教学能力一定会快速提高,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2023-07-18
“逗哄”是需要老师具有“冷幽默”话锋和实力的,要想“逗哄”好学生,是需要教师苦下一番功夫的。其实,不单孩子的学业成长需要家长、老师适时适度地“逗哄”,事关其成长的方方面面均需要我们根据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科学“逗哄”他们。“逗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事关学生成长的质量和水准,值得为师者思考、研究和应用。......
2023-10-29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纳自我。允许自己不完美,调整期待,减少自责,才能接纳家人不完美,才能宽容孩子。接纳自己、允许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是要求放弃所有的外在标准,转而失了规则,而是接受自己的真实、真相。......
2023-08-12
在她的生活里有书香弥漫、有琴声悠扬、有茶雾氤氲,如此优雅、幸福而纯粹的教师生活,又如何不让人艳羡呢?做个优雅的教师,这是我从吕老师身上获得的最深触动。优雅的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师者的姿态,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让老师与学生间多了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事实上,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吕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需要通过他们的优雅传递教育的温暖与阳光。......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