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说建立 发现生物学新的金矿一项学说建立的背后,都有无以计数的学者。说道细胞学说必须要提的两个人便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这两人为细胞学的成立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于是,施莱登和施旺各自完成了对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发现,让人们知道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细胞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开创了一个新的细胞世界。人体最小的细胞是成年男子的精子。......
2024-07-06
宁静的夜晚,沏一杯清茶,我翻开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通过文字与这位异国的课程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不知不觉已至深夜,而佐藤学这本十几年前首次出版的著作中的一系列观点,仍然值得玩味,并引发我的深刻反思。符合规律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它能够经过岁月淘沙,穿透时光,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佐藤学的这本《静悄悄的革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进我的心里,撞击着我的心灵。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的潜力似乎被老师充分激发出来,学生课堂上或讨论,或交流,或探讨,或表达,教师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似乎真正得到了确立。然而,果真如此吗?这热闹的课堂是否只是一种假象?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课堂到底给予学生几分冷静的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呢?
佐藤学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日本小学课堂的特征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的特征是“静悄悄”(拒绝发言)。其实,这个问题不也是在我国中小学校惯常见到的现象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学生性格成长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对此,佐藤学认为:“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和由此意识而产生出来的教学形式主义渗透了我国教室的每个角落。”诸如让学生站起来发言时,“谁来补充”的提问方式,意在体现“面向全体”的指名发言,等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现象,在佐藤学看来,正是虚假主体性意识以及教学形式主义的体现。
佐藤学的观点多么精准地切中了我们当下教学的弊病呀!举手站起来发言的学生还能全然放松,真正地表达自我吗?鹤立鸡群般的紧张与恐惧是否会冲淡他们表达的欲望?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独特的,都是个体思想的体现,他们需要他人“补充”吗?“补充”一说的背后是否也是标准答案与师者意图的潜在导向呢?指名提问,看似是为了照顾性格内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而实际上呢,老师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吗?
“说起来,在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课堂、维持秩序的欲望。”佐藤学的这番观点,逼迫着我们重新审视课堂,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
不知从何时起,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刮起一阵流行风,所谓的深度语文、深度课堂,一些知名的特级教师对简单教材的深度挖掘、过度解读,他们对课堂的高度驾驭、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常常令一线教师叹为观止,敬佩不已。而从某个方面讲,课堂上,教师控制的成分或许远远大于学生控制的成分吧!而其中所体现的是否也是一种控制学生的虚假“主体性”理念呢?
基于此,佐藤学提出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与教学理念,“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中心,在教师的教学中也是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要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总之,教师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用心倾听学生,真正理解学生,发现学生,这才是真正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呀!
课堂的革命是静悄悄的,不是行政推动的巨变,不在于热热闹闹的外在形式,而在于深层次的理念认同、根骨里的主动变革,用心倾听学生,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学生,这样的课程改革才会深入,才会久远,才会距离教育的本质愈来愈近。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给我们上了一堂不可多得的思辨课。
有关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的文章
细胞学说建立 发现生物学新的金矿一项学说建立的背后,都有无以计数的学者。说道细胞学说必须要提的两个人便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这两人为细胞学的成立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于是,施莱登和施旺各自完成了对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发现,让人们知道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细胞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开创了一个新的细胞世界。人体最小的细胞是成年男子的精子。......
2024-07-06
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学生的学习效益不仅在于教师的讲,更在于学生有效的学。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体验不是一回事,学生的体验更趋真实。但是,讨论的问题未必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动。讲,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定是认为学生不会。其实,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很可能有益于教师,也很有可能优于教师。教师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安排施教策略,始终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2023-12-01
一什么是逻辑预设教学案例语文课上,学生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学生:“(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什么是逻辑学与语言学中所说的预设?......
2024-07-27
“学生为王”,就是要让他们个性化地去探索,主动地去追寻知识的真谛。课堂的丰富性是“培育王牌学生促学生为王”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表现,其间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请学生围绕“乐”字在文章三、四节设计一些问题。课堂的大小,取决于课堂的丰富性与开放度。客观地讲,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法已经丰富多彩了。所以,我们提出教法多样性的同时,还要精细化,要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11-22
实验后测显示,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习惯“教师讲授的学生”从81.7%下降到55.3%,减少了26.4%。说明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在相应增强。从教学成绩来看,学校学生潜能得到了发挥,在课业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学校各学科成绩在区三部抽查中均位于前列,学校连续三年获教学质量进步奖,被教育局考核为优秀。......
2023-08-08
作为一个群体,学生有其共同的群体特点与共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角色特征,一是表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的角色定位,二是反映出学生这一角色所共有的特性。一般,我们将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多血质的学生,其特点是变通能力强、交际广泛、适应能力出色。如有些学生既活泼善交际,又有耐心和毅力,成熟稳重,这就是多血质与黏液质混合的学生。......
2023-11-23
当时,看到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我很是恼怒:我这么认真地备课、讲课,你却对我缺乏起码的尊重。于是,我便研究——学生为什么要在课堂上睡觉呢?后来我在班上搞了一个问卷调查,就两个问题:1.你在课堂上打过瞌睡吗?而这份教育的理解和温馨,应该体现于我们与学生课内课外相处的每时每刻——而不仅仅是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时候。......
2023-10-21
李玉贵老师所讲的现象,在中小学课堂中相当普遍,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一些老师过于追求课堂流畅性,如若哪位学生发言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总是急于寻找别的同学予以帮助。好的课堂,一定是关注“人”的课堂。这个教育故事着实让人深思,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与评价观。教师在课堂上打断发言断断续续的学生,实质上还是目中无“人”。对此,教师要小心呵护,在课堂上给予每一位学生应有的人性体贴与尊重。......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