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与老师的表扬关系密切

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与老师的表扬关系密切

【摘要】:孩子新换了一位古筝老师,琴行的老板说:“这位新老师的古筝演奏水平比前任老师更胜一筹。”与其说,孩子喜欢学古筝,倒不如说孩子喜欢古筝老师的表扬,是老师的表扬激起了她浓浓的学习兴趣。像教孩子古筝的这位新老师,显然,她没有真正地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没有把握学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因而,看似严格要求,其实却是教育视角严重错位。而如若孩子对古筝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再悠扬的琴声也难唤回他们的钟爱。

孩子新换了一位古筝老师,琴行的老板说:“这位新老师的古筝演奏水平比前任老师更胜一筹。”果不其然,上课伊始,新老师便演奏了一曲《渔舟唱晚》,博得大家的一阵好评。开始授课了,我坐在一旁,对新老师的讲课大为期待。

“错了,错了,应当这样弹……”“注意手指,不能太僵,要弹出软绵绵的感觉……”“注意气势的贯通,释放音量……”课堂上,新老师接连不断的评语,让我大跌眼镜,要知道,女儿才六岁,与她同学古筝的两个孩子,年龄也差不多。老师这番专业的讲解,她们如何听得进去、理解得了、消化得掉呢?而这样的点评与其说是专业指点,倒不如说是“对牛弹琴”罢了。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老师“这也不对”“那也不是”“这需要改正”“那需要克服”的评价与提醒下,还有什么学习兴趣可言?还能继续保持对学琴的期待与欲望吗?

我不由得将孩子的新老师与先前的老师做对比,说实话,对于前任老师的演奏,我倒没有完整地听完一首,但每次孩子弹得不对,老师就会示范一番,并让孩子认真倾听,做对比,找出差距。对于孩子的演奏,前任老师总是表扬得多,批评得少,要么说孩子这节弹得好,要么说孩子那段弹得妙。每次上课,孩子都是心花怒放、心情愉悦的,不到时间便早早央求我带她过去。与其说,孩子喜欢学古筝,倒不如说孩子喜欢古筝老师的表扬,是老师的表扬激起了她浓浓的学习兴趣。而在前任老师的教育下,孩子的古筝演奏水平也在节节攀升,越来越悦耳动听了。

两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孰高孰低,不言自明。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老师无法代替,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不是将自己娴熟的专业知识硬塞给学生。

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占有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却不能与教育教学技能相对等。因为,教师并不是知识的贩卖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孩子的前任古筝老师明白弹琴是一个自学自悟的过程,学生非得靠长期反复实践练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指法的精妙、音律的和谐。教师做个忠实的听众,退在一旁,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看着学生慢慢地成长与收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与懈怠,而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对自然的一种顺应。

相较于学生,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占据高地。诸如,古筝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对乐器的把握、对节奏的感觉,都要远胜学生一筹,学生与老师绝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对这个层次差,教师应当理性认识,不能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而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用发展的视角衡量学生、评价学生,这就是教师职业角色的专业转换。像教孩子古筝的这位新老师,显然,她没有真正地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没有把握学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因而,看似严格要求,其实却是教育视角严重错位。

将练琴的机会交给孩子,让学琴的过程变成快乐享受的过程,也许孩子的琴声中充满着错误与不足,但是,只要拥有一颗对古筝挚爱的心,在教师的长期引导之下,又何愁不能抵达音乐的殿堂,掌握古筝弹奏的妙法呢?而如若孩子对古筝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再悠扬的琴声也难唤回他们的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