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知名音乐教授的聪明教育技巧

知名音乐教授的聪明教育技巧

【摘要】:原来她不是聋子,而是一所音乐学院的知名教授。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面对一个没有音乐天分的孩子,面对一个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少年,选择的是做个“聋子”,做个忠实的听众。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也不妨装装糊涂。教师装糊涂源于对学生的宽容,对学生的关爱,也许这样的糊涂更能让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装糊涂是一份大爱,也是一种智慧。

一位少年对小提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极为沮丧,因为在他的家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位音乐白痴,所拉出的音乐就像锯木头所发出的噪音。为了不让自己难堪,这位少年便偷偷地去小树林独自练习,然而猛一回头,他却发现木椅上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他的脸霎时通红,向老人抱歉地笑了笑,准备溜走。可就在这时,老人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对这位少年说:“是我打扰你了吗?我每天都会来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可惜我是个聋子,听不见你美妙的琴声。”少年听到老人说自己是聋子,紧张的心立刻放松了下来,他想,面对一位聋子,即使拉得再差,也没有关系。就这样,少年每天准时来树林里练琴,而老人是他唯一的听众。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少年的琴声也在老人的不断赞美中变得优美而动听。后来,少年在一次音乐大赛上偶然间看到了那位老人,她坐在评委席上。原来她不是聋子,而是一所音乐学院的知名教授。

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面对一个没有音乐天分的孩子,面对一个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少年,选择的是做个“聋子”,做个忠实的听众。我们不得不赞叹教授的慈爱与用心。是教授的“装聋”给了这位孩子自信,是教授的“糊涂”给了少年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其实我们教师,有时候也可以学学这位教授,该装聋时不妨装装聋,该糊涂时不妨装装糊涂。

面对学生的过去,教师不妨装装糊涂。新学期开始,常常见到许多老师围着前任老师问长问短。这个学生的成绩,那个学生的缺点,这个学生的性格,那个学生的爱好,事无巨细,问得清清楚楚,看似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前任老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与看法,也许会造成先入为主,很容易让新老师在未见学生之时便给班里的学生分了门、别了类。其实,新老师面对新班级完全可以轻松一点,少却了解的过程,装装糊涂,不去过问学生的成绩,不去过问学生的过去。这样的话,当面对全班几十双眼睛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那样新鲜与可爱,都是那样优秀与不凡,他们个个都是“清华”“北大”的好苗子,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这样的糊涂给了学生以平等,也许就在教师的糊涂中,有那么几个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两个眼神而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因为教师的一两句话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因为教师的一两个动作对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也不妨装糊涂。对于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立即解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探究的空间,问题也许就会成为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导火索,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言论就能在教师的糊涂之中悄悄萌发,开花结果,变得异彩纷呈。对于学生的一个个问题、一个个疑问、一个个困惑、一个个不解,教师不必都揽到自己的怀中,有时“无知”一下也无妨,将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自己去解决,也许学生将收获更大的成功。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也不妨装装糊涂。打闹、顽皮、吵嘴……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严厉训斥、大加批判。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时候需要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让教师做个甩手掌柜,该教育的还是要教育,只是这种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必点名道姓,让学生在全班几十号同学面前下不了台。教师装糊涂源于对学生的宽容,对学生的关爱,也许这样的糊涂更能让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装糊涂是一份大爱,也是一种智慧。难得糊涂,教师该装糊涂时不妨装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