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读书,提升教育教学,丰富人生

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读书,提升教育教学,丰富人生

【摘要】:事实上,读书不仅是更广阔层面的备课,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游刃有余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精神境界、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重要方式,是积淀人生底蕴的不竭源泉。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如若缺少书籍的给养,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好学生,达不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与事业高度的。读书将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精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厚重!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接触了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几天相处下来,我被其儒雅的气质、独特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精巧的文字折服。能够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中,保持这样的品质与涵养,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而支撑这种境界的,则是书籍的温润以及思考的力量。

在这位领导的案头,摆着一本本书,在其公文包中,书也是不可或缺的。他读书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用彩笔摘画,他会将自己有所感触的句段用彩笔勾画出来,一本厚厚的书,经过彩笔的处理,就变得简约而轻巧,他说,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方式。

该领导所读之书十分庞杂,并不限于教育,正是因为博览群书,所以他拥有了丰富的学养。他说,在党校学习的两个月时间内,对于马列主义这样的课程,他记了整整两大本学习笔记。连如此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程,他都能听出味道、学出兴趣,这份定力真的值得钦佩。

书读得多了,智慧就会如汩汩清泉喷薄而出。他的文字精练而不乏深刻、简约而不乏厚重,即使是汇报材料、督导报告之类的公文稿件,经他一修改,其中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透彻,建议也会变得更加明确,成绩也会变得更加实在,文字也会变得更加潇洒而灵动。

这就是书籍的力量。一位公务繁忙、整日事务缠身的教育厅领导,尚且能够如此钟情于书籍,我们这些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处一线的老师,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亲近书籍、静心读书呢?

我们诸多老师,常常感叹,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闲暇读书,每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到家里早已身心疲惫,再无力气拿起书本静心读书了。这样的说辞所反映的或许是真实情况,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读书的理由。事实上,读书不仅是更广阔层面的备课,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游刃有余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精神境界、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重要方式,是积淀人生底蕴的不竭源泉。

一个人可以在物质上贫乏,却决不能在精神上苍白。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如若缺少书籍的给养,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好学生,达不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与事业高度的。

一些教师,特别是荣誉等身的优秀教师,其教学技能可谓纯熟,其教学水平可谓高超,却独独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儒雅之气、书卷之气、沉静之气。而这种气质唯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取,教师只有真正潜下心来读书,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其身上所谓的功利与浮躁,才会随之消匿,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师者、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厅这位领导身上的书卷气值得我们敬重,而这种钟情于读书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学习。读书将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精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