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磨练,但是,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学习并不是纯粹的书本知识学习,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广阔无边的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人民的教育家,他所创作的《春天不是读书天》,正是在告诫每一个教育者与学子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2023-07-26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接触了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几天相处下来,我被其儒雅的气质、独特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精巧的文字折服。能够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中,保持这样的品质与涵养,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而支撑这种境界的,则是书籍的温润以及思考的力量。
在这位领导的案头,摆着一本本书,在其公文包中,书也是不可或缺的。他读书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用彩笔摘画,他会将自己有所感触的句段用彩笔勾画出来,一本厚厚的书,经过彩笔的处理,就变得简约而轻巧,他说,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方式。
该领导所读之书十分庞杂,并不限于教育,正是因为博览群书,所以他拥有了丰富的学养。他说,在党校学习的两个月时间内,对于马列主义这样的课程,他记了整整两大本学习笔记。连如此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程,他都能听出味道、学出兴趣,这份定力真的值得钦佩。
书读得多了,智慧就会如汩汩清泉喷薄而出。他的文字精练而不乏深刻、简约而不乏厚重,即使是汇报材料、督导报告之类的公文稿件,经他一修改,其中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透彻,建议也会变得更加明确,成绩也会变得更加实在,文字也会变得更加潇洒而灵动。
这就是书籍的力量。一位公务繁忙、整日事务缠身的教育厅领导,尚且能够如此钟情于书籍,我们这些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处一线的老师,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亲近书籍、静心读书呢?
我们诸多老师,常常感叹,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闲暇读书,每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到家里早已身心疲惫,再无力气拿起书本静心读书了。这样的说辞所反映的或许是真实情况,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读书的理由。事实上,读书不仅是更广阔层面的备课,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游刃有余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精神境界、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重要方式,是积淀人生底蕴的不竭源泉。
一个人可以在物质上贫乏,却决不能在精神上苍白。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如若缺少书籍的给养,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好学生,达不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与事业高度的。
一些教师,特别是荣誉等身的优秀教师,其教学技能可谓纯熟,其教学水平可谓高超,却独独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儒雅之气、书卷之气、沉静之气。而这种气质唯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取,教师只有真正潜下心来读书,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其身上所谓的功利与浮躁,才会随之消匿,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师者、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厅这位领导身上的书卷气值得我们敬重,而这种钟情于读书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学习。读书将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精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厚重!
有关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的文章
学习使人进步,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磨练,但是,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学习并不是纯粹的书本知识学习,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广阔无边的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人民的教育家,他所创作的《春天不是读书天》,正是在告诫每一个教育者与学子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2023-07-26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用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于永正、吴正宪、华应龙、吴非等十二位名师的读书情结与成长故事,告诉了我们名师成长无捷径,唯有视读书如呼吸一样,将阅读作为生命的重要元素,才能开启智慧教育之门。阅读,是教师精神修行的最佳方式。......
2023-07-26
比如说城市之美,应当突显其特有的魅力、独特的风采。然而,现实中,教育的这种“各美其美”却极为鲜见,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种复制般的雷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位教师也是独特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因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独特、丰富而多彩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事实上,洋思、东庐、杜郎口,它们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自主创生之路。......
2023-07-26
吴非老师有一本专著,名字叫《不跪着教书》,里面讲道:教师要做到不跪着教书就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底气,而这种专业底气,也是支撑教师尊严的重要基石。教师尊严的获得不是靠地位,而是靠自我追求,专业底气支撑其专业地位。......
2023-07-26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一个道理:多一个尺度,便可多一个视角,亦可多一份发现。综合素质需要多种尺度来衡量,综合能力也需要多把尺子来考核。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优点,评价时就需要正视个体差异性,就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尺度来衡量。多把尺度考核学生,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优秀生,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优秀的一面。尺度决定态度,评价学生就要多一个尺度。......
2023-07-26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漫画由两张图组成:第一张图画的是一位脑袋圆圆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台下坐着十几名学生,他们的脑袋大不一样,或方形,或三角形,或菱形;第二张图上,老师还是那位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但是学生的脑袋却清一色地成了圆形。教育的责任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不能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方脑袋、圆脑袋的漫画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023-07-26
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在《总得有人去擦星星》中这样写道: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星星。世界上“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其实,“擦星星”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眼睛不被蒙蔽!......
2023-07-26
友情真切可贵,而著者的魅力更是让人高山仰止,于是,沏一杯热茶,翻开厚实的书页,我开始了这场令人期待的穿越时空的教育对话。书中选编的叶圣陶老先生的三十篇教育演讲,始于1935年,终于1983年,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几乎涵盖了叶圣陶一生关于教育的全部思考,包含着一代教育大师对教育的深爱与忧思。叶老这句简简单单的话,纠正了长久以来学校对考试认识的严重偏差。叶老的这句话是否很值得我们咀嚼与玩味呢?......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