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童心未泯正是诸多名师的共同特征,也许更是于老师深受学生喜爱的真正原因。“行无言之教”,这是于老师之所以深受学生喜欢的另一法宝。当然,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喜欢的根本还在于课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于老师的追求,他用一生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如此简单却深刻的教育目标,也应当成为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毕生追求。......
2023-07-26
我曾到一所学校进行教育督导,那是一所在当地颇负盛名的小学,学校把“仁爱”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与特色,教育管理与活动无不体现“仁爱”教育,让年幼的学生知道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对于校长的这种治校理念,督导组深表认同,而其骄人的办学成绩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然而,在实地验证环节,行走于校园之中的我,却看到了几块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禁止攀爬”。学校在几棵大树的四周,设置了铁栏杆,将树木围了起来,下课时,顽皮的学生总会爬上栏杆嬉戏,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便在栏杆上挂出了这样的牌子,以严厉的措辞告诫学生,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可否认,当下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容不得管理者与教育者丝毫马虎与懈怠,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给学生带来伤害,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学校管理者悬挂“禁止攀爬”的牌子,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以保证安全教育的严肃性与警示性,让小学生们自觉远离非安全因素。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禁止攀爬”如此刺耳的警示与学校所倡导的“仁爱”教育,是否相违背呢?
所谓“仁爱”教育,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表现。“禁止攀爬”这四个冰冷的字眼、强势的姿态,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仁者之心以及爱的温存?既然教师不能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生又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如此,“仁爱”教育到底有无生长的根基,自另当别论了!
事实上,大树周围又何必设置栏杆以阻挡学生与其亲近呢?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校园里的古树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也是学生自由玩耍的天然去处。浓密的叶子挡住太阳的光亮,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展露着生命的奔放,而学生零距离地与其接触,感受这大自然的馈赠,又何尝不是“最灵动的教育”?管理者人为地将学生与大树用栏杆隔开,掐断了学生与大树的天然情谊,这是否也是一种无知的残忍?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天性是禁不住的,也是不需要禁止的,以仁爱之心对待孩子,就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校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但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却不是“禁止”,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找到一个合理的疏通渠道。
大树周围的栏杆也许由来已久,现任的管理者以及教育者身处其中,或许早就不以为然,而“禁止攀爬”的标语提示,也是被现实的无奈催生出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其存在的理由。撒去挡在大树与学生之间的屏障,拉近大树与学生的距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让学生在与大树的亲近中,饱尝大自然的真爱,享受教育者的仁爱,这应当是学校管理者迫在眉睫的工作吧!
其实,在校园里类似这种“禁止”的规定还真不少。有的学校禁止学生玩手机,一经发现一律没收;有的学校禁止学生谈恋爱,明确规定男生与女生不准私自讲话。这样的禁止,那样的禁止,效果如何,真的能够禁止吗?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叛逆阶段,学校的“禁止”恰恰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或许,在小学阶段,校长的“禁止”具有绝对的权威,也会起到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校长是否想过,学生这样做到底是惧于规则,还是惧于校长的权威?好奇与玩耍是学生的天性,这个禁止,那个不准,只能抹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成为一个听话顺从的孩子,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
有关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的文章
我想,童心未泯正是诸多名师的共同特征,也许更是于老师深受学生喜爱的真正原因。“行无言之教”,这是于老师之所以深受学生喜欢的另一法宝。当然,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喜欢的根本还在于课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于老师的追求,他用一生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如此简单却深刻的教育目标,也应当成为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毕生追求。......
2023-07-26
在我看来,成人成材固然很重要,但是,让学生自由地成长,努力成为他自己,则更为重要,成长成己应当是当代教育不可回避与忽视的教育话题。发展学生、培养学生至关重要,但是,教育中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等待着我们,那就是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努力成为他自己。......
2023-07-26
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有着不可预知的精彩,都有着难以预料的生成,而正是这些“节外生枝”构成了课堂的曼妙,成就了教学的精彩,让课堂充满无限的期待。“裸课”才是公开课的真实回归,上好“裸课”是一位有责任的教师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2023-07-26
但是,诸多新教师在试讲中却犯了没有把知识讲正确、讲清楚的毛病,而这恰恰是教学的大忌。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其意义更加明显。教学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科学也好,艺术也罢,都不应当忽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也只有把知识讲清楚,才不辱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使命。把知识讲清楚是好课堂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这点无比重要。......
2023-07-26
在倡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学校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受当前社会上的形式主义、哗众取宠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落入了一些新的俗套,比如过多使用多媒体、片面追求大活动量、课堂教学娱乐化。新课改带来的最重要变化莫过于课堂变“活”了,多媒体信息化设备广泛运用,师生充分参与,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形式花哨,气氛热烈,内容开放。......
2023-07-26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一个道理:多一个尺度,便可多一个视角,亦可多一份发现。综合素质需要多种尺度来衡量,综合能力也需要多把尺子来考核。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优点,评价时就需要正视个体差异性,就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尺度来衡量。多把尺度考核学生,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优秀生,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优秀的一面。尺度决定态度,评价学生就要多一个尺度。......
2023-07-26
比如说城市之美,应当突显其特有的魅力、独特的风采。然而,现实中,教育的这种“各美其美”却极为鲜见,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种复制般的雷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位教师也是独特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因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独特、丰富而多彩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事实上,洋思、东庐、杜郎口,它们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自主创生之路。......
2023-07-26
吴非老师有一本专著,名字叫《不跪着教书》,里面讲道:教师要做到不跪着教书就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底气,而这种专业底气,也是支撑教师尊严的重要基石。教师尊严的获得不是靠地位,而是靠自我追求,专业底气支撑其专业地位。......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