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各美其美: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

各美其美: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

【摘要】:比如说城市之美,应当突显其特有的魅力、独特的风采。然而,现实中,教育的这种“各美其美”却极为鲜见,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种复制般的雷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位教师也是独特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因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独特、丰富而多彩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事实上,洋思、东庐、杜郎口,它们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自主创生之路。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的类型有多种,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或雍容华贵,或出水芙蓉,不同的美,造就了美的丰富多彩。比如说城市之美,应当突显其特有的魅力、独特的风采。北京有故宫——皇城的厚重;上海有外滩——城市的繁华;南京有夫子庙——市井的热闹;杭州西湖——清瘦的秀美……正是这些独特的元素构成了城市的内涵,展示了城市的独有魅力。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常青的绿树、如注的车流,在哪个城市都见得到,如果一个城市仅有这些,那就只能被称为钢筋水泥浇灌的丛林,能不能被称为美丽之城,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世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美丽是个性的自然展现。对教育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现实中,教育的这种“各美其美”却极为鲜见,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种复制般的雷同。

学校环境设计大同小异,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学校的课堂教学大同小异,学校的管理方式大同小异。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群着装统一的孩子,学着同样的一套课本,参加着同样的考试。教育需要体制的统一,但是,统一绝非完全相同。其实,每一所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校园环境设计需要融入文化的基因,学校课程建设需要融入本土的元素,校园教育生活需要突出独特的魅力。也只有立足校情、师情、学情,本土创生的教育才是有旺盛生命力的,才是值得称赞的“好的教育”和“美的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的发展,给予学生向上、向善、向前的引领。目标相同,过程却需要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去实施。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位教师也是独特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因而教育本身也应该是独特、丰富而多彩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

特色是标签,是品牌,更是一面旗帜,学校特色是学校内涵与气质的外在表现,是学校管理者办学理念的诠释与表达。特色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精的本质是寻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教育质量的最优化。同样是学校常规活动,比如学校大课间,有的学校仅用来做操,学生久而生厌,教师疏于管理,但有的学校却大做文章,在活动组织上想点子,在活动内容上求创新,在活动评价上求突破,不仅引入了跳绳、武术跑步、游戏等自选项目,而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有声有色,亮点纷呈,自然与其他学校不同,这样的办学特色,不正是对优质教育的不懈追求吗?

我曾去过一所学校,它的特色是德育。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德育的形式不外乎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校内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而这所学校的管理者却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梦想城”,借此将系列德育活动串联起来。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也是“梦想城”的市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梦想、实践与行动,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而学校则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公民。这样的德育特色切合学生实际,顺应学生的心理,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学生身处其中,如何不如沐春风?在“梦想城”主题德育活动的架构下,教师的创意活动设计亦层出不穷,教育的厚重与情趣也随着学校的特色而不断创生。特色活动活跃了学校的氛围,改变了师生的生存状态,以至于影响了学校的风气,这样的特色不正是素质教育载体与实施优质教育的正确路径吗?

教育需要管理者独特的思想,需要教育工作者个性化的探索。一些学校管理者,习惯于拿来主义,今天学习洋思,明天学习东庐,后天学习杜郎口。诚然,这些名校确实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实践,走出了一条条高效的课改之路,值得广泛推广。但是,我们不能奢望,通过名校办学模式的简单推广,出现千千万万所洋思、千千万万所东庐和千千万万所杜郎口。如果学校的发展仅仅靠少量的几种模板的复制,那无疑是教育的灾难。事实上,洋思、东庐、杜郎口,它们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自主创生之路。

教育需要这种“和而不同”,更需要“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