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奇石增加校园物质景观的人文内涵,与学校国学特色相得益彰

奇石增加校园物质景观的人文内涵,与学校国学特色相得益彰

【摘要】:一块块奇石给校园的物质景观增加了人文内涵,而这种文化氛围与学校重视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浑然天成,其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更是不言自明。校园的其他景点也分别融入了学校荷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这样一所学校,景物之美与人文之美相得益彰,而这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与理想之境呀!反观上文提及的那所学校,如果给它的自然景观加上点人文内涵,它的校园文化是否更具冲击力与教育力呢?

我曾到一所乡镇中心小学进行督导,学校场地开阔,绿草茵茵,树木葱茏,喷泉假山交相辉映,怪石林立。说校园是花园一点儿也不为过,而最显眼的则是一排柳树,一片紫竹林,以及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雪松,可谓学生怡情养性的景点

校园如花园,学生身处其中,流连忘返,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又怎么会不幸福与快乐呢?然而,当我穿梭于这优美如画公园似的校园里时,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之前到过的一所学校,那所学校校园面积极小,可谓小而精致,校园里的绿地不多,但是,就在这仅有的几片绿地上,学校却做足了文章,先是放置奇石点缀,奇石上镌刻着经典格言,又在石头旁树立一个标牌,上面是对格言的诠释与解读。比如一块石头上刻写着“惜时”二字,旁边标牌上就讲述“闻鸡起舞”的典故;另一块石头上写着“孺子牛”三字,标牌上则注解它的出处与来历。一块块奇石给校园的物质景观增加了人文内涵,而这种文化氛围与学校重视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浑然天成,其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更是不言自明。

无独有偶,我到过的另一所乡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学校所在地盛产莲藕,远近闻名,学校紧紧依托当地实际,大做莲藕文章。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方藕塘,方方正正,四周有石栏围绕,夏季来临,方塘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绝对是一方游赏的绝佳景致。如果单单是荷花池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学校围绕着这藕塘充分挖掘,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荷文化”校园,给人以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在荷花池前方,学校设置了一块“荷文化”墙,古色古香,徽风徽韵,上面是学校创作的《荷花赋》,以及对学校“荷文化”的具体阐释;荷花墙下放置三块顽石,石头上刻着“高洁、高雅、高尚”六个字,借喻做人如莲,修身养性。荷花池的四周有四面栏杆,取意为“春夏秋冬”,栏杆的石板上则分别镌刻着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在荷花池右侧的墙面上,由荷引申出“合、和”等主题词,配以典故、文字、图画,形成了一面内涵丰富的文化主题墙;荷花池左侧的楼面上用大字标语标明学校的校徽、校训、校风等,其校训是洁雅若莲,校风是和美、和善、和睦、和谐。四面的教学楼则以香荷楼、初荷楼、清荷楼等命名。校园的其他景点也分别融入了学校荷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这样一所学校,景物之美与人文之美相得益彰,而这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与理想之境呀!

反观上文提及的那所学校,如果给它的自然景观加上点人文内涵,它的校园文化是否更具冲击力与教育力呢?如发掘柳树的“柳文化”,让古诗词在柳树间绽放,让“柳”与“留”的文化意象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再如挖掘竹“虚心、有节、秉直”的文化内涵,发掘雪松“傲立风霜”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身处其中,如沐春风,受到心灵的洗礼与教育,岂不更具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