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打造有品位的校园文化,助力学生成长

打造有品位的校园文化,助力学生成长

【摘要】: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要整体设计校园文化,需要确立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与凝结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寻根过程。我曾到一所幼儿园进行督导,这所幼儿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目中有人,心中有爱”的硕大标语十分显眼,彰显了管理者的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试问,在这样的校园里,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吗?

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气息,一种场域。深层次的文化虽然是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一种心灵的碰撞,但也有呈现的方式,需要管理者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潜心打磨才行。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学生的进步有赖于精神的成长。校园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统整教育,推进学校创新发展。学校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愿景,也是一种环境。校园文化不是生搬硬套地简单移植,不是口号标语式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种系统化、立体化、内涵化的整体设计,需要学校立足校情,本土创生,凝聚智慧,主动挖掘,全力打造,精心呵护。

校园文化要突出核心理念。校园文化不是校长心血来潮的个人意志,不是凭空臆造的空穴来风,不是毫无章法的任意而为。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要整体设计校园文化,需要确立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是国家的教育目标,也是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方向,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就需要个性化的解读、本土化的表达。

设计校园文化,首先需要提炼学校的精神与灵魂,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积极发掘学校的文化积淀,努力发现学校发展的潜力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具有学校特色、顺应教师心理需要、指引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符号。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与凝结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寻根过程。核心理念就如校园文化大厦之基,有了基于校本特色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校园文化入土、扎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浓郁森林,才能构建起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是师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师生。文化的核心是人,只有突出以人为本,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园文化得到师生的充分认同,获得足够的生长与延展。任何脱离师生,无视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校园文化,都只能是华而不实的空壳子与花架子。校园文化应当将师生放在第一位,充分地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都能在文化的氛围中获得心灵的享受,获得生长的自由,释放个性的魅力,展现存在的价值。

我曾到一所幼儿园进行督导,这所幼儿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目中有人,心中有爱”的硕大标语十分显眼,彰显了管理者的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然而,教室走廊的文化墙上却布满《百家姓》《三字经》,一堆乌压压的方块汉字。试问,在这样的校园里,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吗?管理者有没有考虑过,墙上的汉字对于幼儿意味着什么,孩子们能否理解它们的内涵?这样的教育方式与文化氛围恰恰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看似精巧的校园文化的背后,却是理念的偏颇与文化的严重缺失。校园文化不是僵死的,需要靠师生去解读,去互动,去融合。无视人的存在,就不能彰显文化的价值,只能让校园文化失去源头活水,没有了鲜活的气息。

校园文化是一种品位,一种精致,一种讲究,其呈现方式是多样的,要充分体现在物化的景致上,通过校园景观的设计,透视一种精神,传达一种品位,释放一种讯息,营造一种环境,“让每面墙壁都说话,每处景物皆育人”。校园文化还应反映在系统的课程上,使学校的核心理念贯彻到教育的实处,融入教育的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包容与豁达,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滋养与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