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给孩子创建一个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创建一个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

【摘要】:毫无疑问,这就是令孩子觉得新奇的学校,比之诸多统一模式、古板生硬的幼儿园,这里确实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而真正的教育者就应当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校园,让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与愉悦。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并不需要“人为”的景点,孩子是生动活泼的精神个体,他们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自由生长的教育环境与氛围。

上下班路过的小巷里有一所复读学校,狭小的院落,斑驳的教室,总是给人几分苍凉之感,而每每看到进进出出的学生,看到他们沉闷的脸,总能感觉到这所学校的压抑。显然,这里的学生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更莫谈向往这所学校了。

初夏的一天,也许是复读学校办不下去了,也许是投资者转型,学校摇身一变,成了一所幼儿园。粉刷墙面,铺设场地,装修教室,伴随着夏日的火热,一股蓬勃的朝气渐渐从小巷中散播开来。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所校园已经变得格外精致了,塑胶场地,黄绿相间,配着五彩的图案。校园的墙壁被绿色装扮,底部则是可爱的卡通图案,活泼而充满无限的童真童趣。昔日的传达室,则变成了一间造型别致的接待室,一个柜台,一张桌子,简约而不失典雅;柜台一侧的墙面上书写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孩子在成长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园大树的绿荫下,放置了一个大大的鸟笼,里面养了十来只小鸟,有百灵、鸽子、鹦鹉,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漂亮的羽毛,动听的啼叫,鸟儿们上蹿下跳,来回飞旋。透过校园的栅栏,看着这群小生灵,真有说不出的新奇与好感。

对于这所“新”学校,一种莫名的喜欢渐渐占据我的心头,每每路过小巷,总忍不住多看几眼。开学的日子尚未到来,校园里就已经有小朋友在玩耍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令孩子觉得新奇的学校,比之诸多统一模式、古板生硬的幼儿园,这里确实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而真正的教育者就应当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校园,让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与愉悦。

曾到过一所学校,楼梯墙面上的装饰颇引人注目,一到四楼,两边各张贴着一幅巨大的卡通图案,图案中的青蛙睁着大眼正视前方,可爱而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而下面的提示语更是颇具情趣,比如:“谁瞪谁快乐!”“谁瞪谁漂亮!”“谁瞪谁考一百分!”学生每每路过,总要驻足对视,继而报以一阵会意的微笑。显然,这样的设计是顺应儿童心理的,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是以儿童的视角设计校园的。

中关村四小的地下室里有一条宽宽的走廊,学校曾在那里建立了一条号称“探索世界”的植物长廊,按纬度依次摆放了一些典型植物和动物模型。一开始学生感觉新鲜有趣,可过了两年,那里却几乎成了学生们发泄的空间,孩子们对里面的物件破坏极为严重,简直不堪入目。虽然学校极尽所能予以制止,却无济于事。一天,加拿大的一位教授到校参观,校长刘可钦特意请他到长廊察看,这位教授说:“这里已经不吸引学生了,他们是因为不喜欢,所以才不爱惜了,这里需要保持一种新鲜感,才能吸引学生。”教授的一句话,令刘校长深有感触,她反思道:“我们习惯从大人的角度设置种种规定来限制学生,却很少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考虑。植物长廊已蜕变为‘人为’的景点,失去了原有的探索功能。”后来,学校毫不犹豫地把这个“人为”的景点拆除了,改造成了一条开放式长廊,供学生们自由嬉戏,这里不久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并不需要“人为”的景点,孩子是生动活泼的精神个体,他们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自由生长的教育环境与氛围。无论是学校外部环境的建设,还是内涵文化的提炼;无论是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是教育活动的设计,无论是规章制度的确立,还是教育资源的供给,都要做到“目中有人”,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指向孩子的成长,力促孩子的发展,让孩子在校园里得以自由地生长,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人是最大的资源,一旦忽视人的存在,一切的外在条件就都是枉然。教育者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群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刻刻为学生服务,其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才是优质的,才是令学生深为期待的。

学校管理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拥有“学生视角”,将儿童放在“正中央”,肯于思考学生的感受,善于征询学生的意见,积极鼓动学生参与,要让管理的角角落落都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舒适、自然、快乐与幸福。

北京玉泉小学校长高峰在《重新发现儿童》一书中写道:“只有让孩子站在校园的正中央,这所学校才是为孩子设计的,为孩子建设的,为孩子准备的。所以,我们必须以孩子的视角去规划我们的校园,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去添置物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建构课程。”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它只有真正成为令孩子向往的地方,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我们衷心地期待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成为理想中的“巴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