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设平等交往环境,无视缺陷是尊重

创设平等交往环境,无视缺陷是尊重

【摘要】:对于泰明、高桥君这样的特殊学生,小林校长并没有刻意地照顾他们,而是创设了平等的交往竞争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缺陷成了优势,以此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而这次监考经历,也告诉我一个道理:无视孩子的缺陷亦是一种尊重,而这种尊重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体育加试的考场上,我遇到一个特殊的小女孩,矮矮的个子,出没在长长的队伍之中,并不起眼。然而,当这个小女孩跳远时,我却意外地发现,她的一只脚长得有问题,脚面向里歪斜。当时我的内心充满震惊与触动,按理说,像她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申请免考,而免考分数绝对要比她参加考试获得的分数高。难道她的老师没有宣传这种政策,没有告诉她应该如何做吗?

“你可以办免考呀?何必再来这儿考试遭罪呢?”话到嘴边终究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看到完成跳远之后的小女孩那张眉目清秀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成功的微笑。那是一种自我征服的愉悦,是一种强烈自尊心的满足。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而言,能够与其他孩子平等地站在考场上,或许比获得那唾手可得的免考分数要重要得多。既然她选择了考试,我们又怎能不顺应她的要求,不为她的坚强而高兴呢?

就这样,这个小女孩坚强地在考场上表现着自己,征服着自己,实现着自己,超越着自己。吃力地纵身一跃,虽然跳得不是很远;吃力地用力一掷,虽然实心球扔得很近;吃力地绕着跑道一步一步前行,虽然是组内跑得最慢的一位。

当这个特殊的女孩跑到终点时,我向她会心地一笑,这笑意充满着尊重,充满着敬意。我并没有说什么“好样的,你真棒!”之类的话,因为,我知道,她所需要的是一种平视,是一种与其他学生无异的平等,对于一个特殊的学生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特殊学生,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注意方式。其实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帮助就是忽视他们的缺陷,忽视他们的不足,以平等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事实,教师无力改变,但是教师要关注,而且要做到悄无声息,要做到踏雪无痕。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不可谓不用心,学生家庭困难,又是捐钱,又是捐物;学生成绩差了,又是补习,又是辅导……殊不知如此特别的关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无比自卑,让他们失去与同学平等对话的权利,到头来关爱反成了伤害。

想起我曾经教过的那群听障孩子,每每带他们外出上街,他们都很少使用手语,而一旦我与熟人打招呼,或是说些什么之后,他们便会在背后偷偷地问我说的是什么,是不是讲他们的事情。现在想来,他们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在渴求一种平等的尊重吗?他们渴望所有的人能够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要对他们过于关心,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足够了。

让每一个学生淡忘自己的缺陷,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参与,这是教育者的智慧。其实,这样的教育智慧在巴学园小林校长的教育行为之中就经常体现出来:他让全校的学生光着身子游泳,目的就是让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同学忘掉自己与别人身体的不同;他设计的台阶接力赛,则让身体矮小的高桥君拿到了第一名。对于泰明、高桥君这样的特殊学生,小林校长并没有刻意地照顾他们,而是创设了平等的交往竞争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缺陷成了优势,以此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借鉴。

有人说,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他们的缺陷源于上帝对他们的特殊关爱。但是,上帝咬过的苹果依然是苹果,如若我们视之为怪物,或惊奇,或叹惜,或怜悯,都有可能伤害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灵。面对他们的“特殊缺陷”,任何言语的慰藉都是无力的,也不能改变现实,反而,正视或无视他们的缺陷,用平等的目光审视他们,给予他们应有的一切权利,或许才是教育者的理性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幼小的心灵”。值得庆幸的是,对于那个特殊的小女孩,我没有过分地关心与关注,满足了她渴望平等的坚强而朴素的心灵。而这次监考经历,也告诉我一个道理:无视孩子的缺陷亦是一种尊重,而这种尊重才是孩子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