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言论言论,特别是小言论,是最有利于基层人防机关的同志们发挥能力、多见成效的一种议论式体裁,所以我们将对它展开重点探讨。本书第十四章列出的范例2、范例3,都是很典型的小言论。没错,它就是前面第十章的范例1里的第五部分,原样搬过来,一字未动,只是分了一下段,便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言论了。如果哪篇言论上来就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以大话压人,动辄"你必须怎么怎么样",那这篇言论只能被"干掉"。......
2024-03-18
王维审
1
结识梁好老师,是从他的文字开始的。
说起来,我很少专门阅读教育杂志,只是在收到样刊时才会大致浏览一下目录,看看这份杂志刊发了自己的哪篇文章。就是这样简单地浏览,却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梁好。因为几乎在每一期刊发了我的文章的杂志上,都会有他的文章。再后来,我们成了QQ好友,相互加了微信。
因为忙碌,我俩都不大网聊,大多是对彼此的精彩处暗暗地欣赏。就在这份稀稀落落的交流中,彼此之间却有了比朝夕相处更纯粹的相知:都在基层机关工作,都始终坚守着文字表达,都在尽可能地寻找一线教育的根基和脉络。
2014年初,梁老师的《回归真教育》出版,让我有机会彻底走进他的文字。那本书,我是用了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读完的,感觉只有一个——朴素。梁老师的文字,简单而干净,直率而真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回到宁静,并在心无旁骛中得到一种力量。从此,我开始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特别是那种朴素的文字,可以让人心怀敬畏。因为,朴素是一种深刻的表达,让你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内心完成一次真正的开始。
循着这些文字,我似乎觅到了梁老师的教育情怀——慎独、唯真。
2
我们都需要有人记着我们。
虽然素未谋面,我们却可以时时记得彼此。每次出发去外地,途经梁老师所在的城市,我都会暗暗地想,这里住着一位挚友,一位可以深刻地交换思想的同行。梁老师若是踏上山东的地界,也会发个信息告诉我,他走进了山东,与我离得更近了一些。可惜的是,至今还未遇上一次彼此都在、可以面聊的机会。
但是,这并不妨碍彼此记着。有时候,经历或者看到某件事情,我就会想,如果是梁老师,他会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又能从中得出怎样不一般的结论;有时候,读到一篇文章,我就会想,倘若是梁老师来写,其中的思考和思辨肯定会深刻得多;甚至有时,我会觉得,他兴许正与我思考着同样的一件事情。
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我们之间会有这样的一种“记着”,为什么我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拉到他的面前去考量?在一遍遍的寻找之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我们有着相同的境地。确切地说,我们都是蹲在基层机关的另类人。在现有的语境里,“机关”是一个很隐晦的词,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失去自我的地方。事务繁杂,脱离一线,所做的事情大都与教育无关。特别是基层机关,大都只需要执行而无须思考。
偏偏,梁老师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而且是用文字去清醒地思考。他曾戏言,文字是我们的另一片精神世界,那里无关公文,无关等级,只有尽情自在的思考。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追求,不管外界如何嘈杂,他都可以在自己的路上走得平静而坚定。
而这一点,于我心有戚戚焉。
3
《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共分为五辑,每一辑里的文字都秉持了一贯的朴素和干净。
在细读之后,我忽然有了较之《回归真教育》迥然不同的感受。如果说,《回归真教育》是在表达一种情怀的话,那么,《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则更多地泼洒着一种挣脱:挣脱教育的狭隘,让孩子自由地奔跑;挣脱教育的偏执,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挣脱职业的倦怠,做真实的自己;挣脱教学的俗套,拒绝伪课堂;挣脱发展的低迷,追寻可以抵达的教育高度……
这份挣脱,没有用宏大的理论来阐释,也没有建构多严谨的体系,而是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表达。而这,恰恰就是梁好老师的动人之处:好的文字,应尽量不直接言及思想,而是把那份思想表现出来。他可以把所有琐碎的东西用文字清理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把隐匿在世俗里的真知灼见拨弄得清清楚楚,却极少把其中最内核的东西直接端到你的面前。
他只是以自己清晰的思考去引导、疏通。
身处机关,劳累而琐碎,在极易流于平凡的环境里,能够用思考去坚守,是一种挣脱;满目所及,不如意者众,在人人可以批评教育的氛围里,能够在细微之处发出教育的萤光,也是一种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挣脱也是一种追寻,一种建设,一种朝向阳光的奔跑。
而写作,无疑是挣脱的最佳方式。
有关给学生一方成长的池塘的文章
第一节言论言论,特别是小言论,是最有利于基层人防机关的同志们发挥能力、多见成效的一种议论式体裁,所以我们将对它展开重点探讨。本书第十四章列出的范例2、范例3,都是很典型的小言论。没错,它就是前面第十章的范例1里的第五部分,原样搬过来,一字未动,只是分了一下段,便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言论了。如果哪篇言论上来就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以大话压人,动辄"你必须怎么怎么样",那这篇言论只能被"干掉"。......
2024-03-18
如果说有区别,也主要是体现在形式、风格及适用场合、对象等方面。答案就在于,正是由于形式、风格和适用场合、对象等的不同,公文材料所要完成的很多任务,新闻报道无法代管;新闻报道所能承担的许多功能,公文材料又无法替代。......
2024-03-18
下篇新闻报道与公文材料的融贯通前面中篇的章节中,我们探讨了几类常用新闻体裁的写作要点。对专业媒体的编辑、记者们来说,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采写、编辑新闻稿件,制造并提供专业的新闻产品给全社会;对部队的特约记者、通讯员来说,他们虽然身在部队而不是报刊编辑部,但其主要职责便是采写本单位的新闻稿件,并在相关媒体发表,其工作性质依然是百分之百的记者,就像《陕西人防》的记者大军过去在部队所做的那样。......
2024-03-18
同时,为确保对稿件形成过程的分析更准确、更深入、更具有权威性,还选用了一些由《陕西人防》记者大军多年来亲自采写、发表的新闻作品。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在《陕西人防》接到的稿件里面,是经常见到的。"可是,我们《陕西人防》的通讯员队伍当中,还真的经常有人把"不是新闻的新闻"当成"重要新闻",写成长长的稿件给寄过来。......
2024-03-18
本书第十四章里列举的《清晨,寻找澳星整流罩》,就是一篇典型的新闻小故事,其故事性、思想性都比较鲜明。除了故事性和思想性,写新闻故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戒僵。......
2024-03-18
或者说,掌握熟练、过硬的新闻写作技能,应当成为新形势下人防机关干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各级人防机关干部肩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单位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紧迫。其次,过硬的新闻写作能力是衡量机关干部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标准。......
2024-03-18
第一节要搞清楚别人"要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实际动笔之前,先得把文章的主题和方向确定好。因此,在动笔写一篇稿件之前,或者说打算炒一盘菜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客人究竟点的是什么菜?第一个例子是2009年上半年,《陕西人防》杂志记者大军同志跟随省人防办领导去宝鸡市人防办检查工作期间,了解到了宝鸡渭河隧道大型人防工程的事。......
2024-03-18
为“水”消得人憔悴——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农田水利专家田军仓白燕约的是早上8点半采访,田军仓8点10分就到了,一进门先要水吃药。这就是田军仓,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田水利专家。他将论文写在大地上2006年11月15日,第十三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他的获奖说明了宁夏在农业节水技术及水资源研究中已居全国领先水平。......
2024-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