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识紫砂壶-少儿茶艺指导用书(下册)

认识紫砂壶-少儿茶艺指导用书(下册)

【摘要】: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紫砂壶的相关知识。用紫砂壶冲泡红茶,水温要控制在85℃左右。紫砂壶壶口较小,出汤速度慢。所以,紫砂壶是人们最喜爱的茶具之一。

【教学目标】

1.感受陶土文化的魅力,了解陶土茶具的代表——紫砂壶。

2.学习并了解紫砂壶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陶土茶具的代表——紫砂壶。

2.了解紫砂壶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意韵雅器——认识紫砂壶》、背景音乐《阳关三叠》、紫砂茶具。

2.学生准备:搜集紫砂壶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使用紫砂壶行茶。

提问:今天老师行茶使用的茶具和陶土茶具有什么关系?

烧制紫砂壶的泥土原料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紫砂壶的泥原料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烧制温度在1100~1200℃ 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紫砂壶的相关知识。每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摸一摸、看一看,并选代表上前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并指出不明确的地方。

1.紫砂壶的发展史。

第一期: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初期,即从明万历到明代末年。

第二期: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即从清康熙到乾隆晚期。

第三期: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即从清嘉庆到光绪年间。

第四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即清末到民国初期。

第五期:20世纪中叶至今,即现当代。

2.紫砂壶的特点。

正宗的紫砂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宜兴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紫砂壶质地致密,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可以完好地保持茶汤香浓甘醇,用来泡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学生分组,体验用紫砂壶行茶。

1.请同学们闻闻老师今天带来的茶叶,回顾用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2.紫砂壶是工艺品,也是泡茶的工具,好的紫砂壶可以保持茶叶的味道。掌握一定的泡茶技巧,能更好地显现茶叶的品质。

(1)冲泡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对水温的要求较高。用紫砂壶冲泡红茶,水温要控制在85℃左右。紫砂壶壶口较小,出汤速度慢。如果红茶在壶中待得时间较长,会影响饮用口感。

(2)润茶程序很重要。一杯干茶在润茶时候润得好,才能够在泡茶过程中呈现每一泡茶汤的不同风格。首先将沸水倒入壶中,水位以刚浸过茶叶为宜,然后快速倒去以唤醒茶叶,再重复一次。润茶水可留在公道杯中用来淋壶,以保持茶汤的温度,也可以用来温杯涤具。

(3)请注意注水的力度和角度。注水的力度会影响水的温度,注水快则温度高,注水慢、水流细则水温相对要低一些。注水的角度会影响到水对茶叶的冲击和茶叶的翻滚,熟茶不能过于冲击和翻滚,否则茶汤会浑浊、不透亮。

3.提醒学生紫砂壶的使用方法。每一次出汤,壶里的水一定要出净,以免影响下一泡茶汤的滋味。出汤之后打开一条缝,让茶叶更好地呼吸。

4.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泡茶的时候讲究观、止、行。同学们可以在泡茶的时候安静地观赏茶叶在水中翻腾的样子,欣赏茶汤的颜色;身体要放松,动作要舒展。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用紫砂壶泡茶,要根据壶的泥料、壶口或容量的大小来选择茶的种类,最好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紫砂茶具具有三大特点:“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所以,紫砂壶是人们最喜爱的茶具之一。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鼓励学生用紫砂壶给家人和朋友泡茶。

【教学资源】

课件:《意韵雅器——认识紫砂壶》

背景音乐:《阳关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