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之间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危机究竟只是偏离市场均衡常态的偶然现象,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趋势。凯恩斯提出质疑的意义在于,为了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政府必须更加积极的干预,采取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平衡。除了外部冲击之外,危机的主要原因还被归结为政府过度的人为干预。......
2023-07-26
恩格斯的危机理论是直接而鲜明的生产过剩理论,他驳斥了拉萨尔和杜林的消费不足论。从表面上看,消费不足和生产过剩之间可能区别不大。但实际上,拉萨尔等所提倡的消费不足论和恩格斯的生产过剩论根本不同。拉萨尔的消费不足论建立在“铁的工资规律”的基础上。“铁的工资规律”认为平均工资停留在一个国家中根据习惯未来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限度上。拉萨尔指出:“工资不能经常超过这个平均数,否则由于工人的状况有所改善,就会增加结婚和出生率,增加工人人口,从而增加了又把工资降低到从前的水平,甚至降低到那个水平以下的人手的供给。工资也不能长期落在必要的生活费用下面,因为那样一来就会产生移民、不结婚、节育,最后由于贫困产生工人人数的减少,因而又减少人手的供给,又使工资恢复到从前的水平。因此真正的平均工资处于变动之中,经常在它必须不断地落灰的重心周围旋转,有时比它高些(所有或个别劳动部门的繁荣时期),有时比它低些(多少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危机时期)。”[17]
拉萨尔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劳动的价格(工资)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完全正确。但是每一种商品在任何时候的市场价格或者某种物品的平均的供求关系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它的必要的生产费用决定的。”[18]拉萨尔指出,工人的贫困造成了消费不足。“工资或劳动的价格和在物品的价格中偿付给资本的劳动量之间的差别,必然使得所有制造出产品的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不可能用他们总共的工资重新购买他们自己劳动的产品。……在工人们的生活费用保持不变时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愈高,他们就愈不能买回他们自己劳动的这些产品。”[19]拉萨尔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条件下,只要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生产合作社,再把分散的合作社联合到全国所有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中,由一个管理合作社业务的“中央委员会”来调节生产,就可以消除生产过剩的危机。“难道您就看不到,根据所有这些合作社的业务簿籍,并通过为了了解这些业务簿籍而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就会给生产需要的科学统计打下真正的基础,从而很快就会有可能避免生产过剩吗?而且即使暂且还不能完全做到这点,由于合作社拥有强大的手段而不必进行竞争却推销产品,生产过剩就会变成单纯的预先生产。……解脱社会的生产过剩和危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将会是怎样一种得福和致富的源泉啊?”[20]这就是拉萨尔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杜林看来,危机不过是对于事物常态的偶然背离。“货物贮藏和销售之间的鸿沟,其最后所以大得如此严重,并不是因为生产过剩,而是因为人民消费落后,……因为人为地造成消费水平低,……因为人民需要在其自然增长上遇到了障碍。”[21]
恩格斯提出的是动态理论,这一理论的基础不是工人的贫困,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形式,这一矛盾形式使积累不断超过需求的增长。恩格斯指出,消费不足是“存在了几千年”的“老现象”,而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下才出现。因此,“虽然群众的消费水平低也是危机的先决条件之一,并且在危机中,起着早已被承认的作用,可是这丝毫不能给我们说明现时存在危机的原因,也不能给我们说明过去不存在这种危机的原因”。[22]恩格斯认为,消费水平低是数千年来的经常的历史现象,而生产过剩所引起的、爆发于危机中的、一般的普遍的商品滞销,只是最近五十年来的现象。“只有杜林先生那样的庸俗经济学的全部浅薄见解,才能不用新的生产过剩的现象,而用旧的存在了几千年的、消费水平低的事实,来解释新的冲突。”[23]消费不足是任何建立于剥削之上的社会形式的一个必然条件,因此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一个必然条件。可是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使经济状况达到了危机的地步。“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都是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开始研究的,但是,一旦真正触及到危机的本质问题时,两者就分道扬镳了。
恩格斯力图证明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切罪恶的根源。恩格斯认为,私有制不但将社会建立在利益对抗的基础上,而且决定了供给和需求的永久性失衡。“在竞争的波动不大,需求和供给、消费和生产几乎彼此相等的时候,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大大过剩,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无以为生,人们纯粹由于过剩而饿死。长期以来,英国就处于这种荒诞的状况中,处于这种极不合理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波动得更加厉害——这是这种状态的必然结果——,那么就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生产过剩和停滞的反复交替。”[24]恩格斯的观点很清楚: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是系统性的,其根源在于经常性的生产过剩趋势,这一趋势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有关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研究的文章
“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之间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危机究竟只是偏离市场均衡常态的偶然现象,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趋势。凯恩斯提出质疑的意义在于,为了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政府必须更加积极的干预,采取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平衡。除了外部冲击之外,危机的主要原因还被归结为政府过度的人为干预。......
2023-07-26
资本逻辑依靠空间扩张实现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控制。“全球化”这个术语是一个信号,它表明巨大的资本主义的地理重组。金融化可以被定义为资本主义经济重心从生产向金融的转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渐行渐远,是否接受资本运行方式也不再是争论的焦点。如何正确地评判东欧剧变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何正确地认识垄断金融资本时代资本权力的扩张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2023-07-26
不同的体育消费活动对内部环境的要求差异较大。由于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某些体育消费场所秩序较差,给消费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影响消费的质量。因此,加强体育消费场所的治安环境治理,应列入发展体育消费的基础建设工作中。目前,我国对体育消费者的保护性法规还不健全,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育消费要通过科学性的指导,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2023-10-17
[22]第二,对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责难还表明卢森堡没有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所运用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按照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帝国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而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上剩余的非资本主义领域的政策表现。......
2023-07-26
第五节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保证新闻稿件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期工作。如果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这次去宝鸡进行的所谓现场调查,其实仍然不是令人满意的。现场调查,并不单单是指隧道人防工程这样的"物",有时还要对"事"、对"人"。......
2024-03-18
[82]而本文将采取后一种规范主义的研究进路,“从而不去关心特定环境之中的经验路径需求”。第一种就是通常所说的经验主义路径,而后者则是规范主义路径。首先应当注意规范主义的研究进路对于法的正当性研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这两点将最终导致规范主义进路对法正当性辩护的唯一性和可能性 [93]。[95]就本文的研究对象——《民法总则》 第185条这一单独的研究个体而言,规范主义进路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正当性解读,并展开理想的批判。......
2023-08-09
哲学既然以思想为自身的内容和反思的对象,那么它的批判性就不是仅仅指向常识,而且也指向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任何一种“理论思想”,对其进行“思想前提批判”。对思想前提的默认,使思想前提对我们形成思想起到一种“强制性”的作用。作为对“思想”进行反思的哲学,其主要任务就是对思想进行“前提批判”。这就是所谓思想前提的批判。......
2023-11-20
从每一步完成的进度来看,由于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看到彼此的中间成果和进度,这便是一种隐性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小组都能保证规定时间内完成其自订的研究任务,对学习效果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从提交的作业质量看,每一步做得都很认真,通过他们提交的文献综述的概括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问卷结构的有效性等方面,可以表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