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整合卫生系统主要元素及其关系示意图结合“守门人”制度,建立覆盖所有人群的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网络: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在整合的卫生系统内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可以通过“守门人”制度来保障所有人群对基本的医疗服务的公平享有。满足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整合卫生系统的服务提供是围绕个人、家庭与社区来开展的。“以人为本”考虑的是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维度。......
2023-07-26
为了应对服务提供的碎片化所导致的服务割裂,急需针对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整合卫生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从而将服务转变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全方位、系统、连续的提供模式。卫生服务整合是就应对该调整的一种模式策略,其主要涉及医学整体论和组织网络理论,以上两大相关理论基础分别指导了服务提供的患者需求导向和依托医师团队服务模式的转变[27]。
1.医学整体论(Holistic Medicine)
由于人类不同文明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哲学背景差异导致不同文明对于健康、疾病、社会、自然的看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认同有很大区别。中医历来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人的健康,利用“阴阳五行”的理论将人与环境,人与精神融为一个大的有机整体来看待健康的概念,较早就形成了朴素的医学整体论。然而,西医主导观点强调任何生物学问题都必须以物理化学的科学观点进行客观解释,也就是必须对生物问题进行物理化学的还原,便形成了生物医学上的还原论。整体论的观点注重体系的功能与关联,属于有机和系统的思维;还原论的观点更加注重元素和结构的分析,具有机械和片面性[28]。
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下,机械的医学还原论思想主导了人们的健康观,导致了过去对于健康、疾病、自然、社会的机制理论存在严重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将生物和社会的关系看成了简单的机械运动。因此,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卫生服务的提供仅仅以诊疗为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环节的重要性。直到恩格尔(George L.Engel)于1977年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后,人们才真正逐渐意识到了整体论在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的重要性,该医学模式真正从人的整体健康角度来思考疾病的产生原因,强调了健康的整体观和卫生服务提供的整体性。该模式指出人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良好适应状态,疾病的产生是一系列因素影响的结果,呈现多因多果的复杂关系。该模式扩展了健康的内涵范畴,利用整体论的观点阐述单纯的诊疗的卫生服务提供模式无法满足病人多元化的卫生需求,必须结合多学科系统的从卫生服务提供的关键环节入手,在全面系统思考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基础上,提供病人真正需要的连续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卫生服务整合的观点无疑是医学整体论的一种回归,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整体健康观的理想实现路径[29]。
2.组织网络理论(Theor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所谓组织网络理论,是指由于长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组织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依赖于互信和互惠关系的较稳定合作状态,并在遵守契约、职责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进行集体决策和协调合作,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风险分摊和知识共享,在满足对象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30]。
该理论跳出“看得见的手”(官僚制)和“看不见的手”(市场竞争)的二元选择,试图通过组织间的“握手”行为来指导分析组织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并将网络信息化作为握手的最佳途径。由于卫生资源的区域性分配,服务的综合系统性,加上办医主体的多元化等一系列特征,作为一个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复杂系统,卫生系统需要转变以往刚性的层级结构,进行动态分工和知识共享的网络构建,形成战略联盟,从而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利用闲置资源避免重建浪费。如今在慢性病和精神卫生的防治方面,社会对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整体性具有强烈的需求,促成了许多提供整合型卫生服务的利益共同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应该注意的是,不同服务性质、业务层级、规模大小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服务网络整合,需要把握行政调控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的适宜边界。因此,机构间需要在长期的合作和联系中逐步形成互信和互惠的观念,并在协商、谈判、博弈的过程中明确组织职责、服务规范和临床路径,最终建立起动态稳定的机构间网络行为模式及其服务协同机制[31]。
图4-1整合卫生系统主要元素及其关系示意图结合“守门人”制度,建立覆盖所有人群的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网络: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在整合的卫生系统内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可以通过“守门人”制度来保障所有人群对基本的医疗服务的公平享有。满足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整合卫生系统的服务提供是围绕个人、家庭与社区来开展的。“以人为本”考虑的是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维度。......
2023-07-26
在全国范围的乡村一体化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侧重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的模式。通过镇村一体化建立和健全标准统一的医疗、预防、保健、财务、药品、人员岗位等管理制度,全面优化一级慢性病防治网络。中山古镇地区在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时,依托专科医师与社区医生的整合队伍为核心,同时加快添置慢性病防治各种先进诊疗设备,依托镇村一体化管理,引进和培养优质卫生人力资源,并对其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
2023-07-26
下面对本研究的四个样本地区进行基本情况描述,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卫生服务能力与人群健康状况四个方面。全市总人口约52.99万,其中农村人口数16.47万。全区现有县市级综合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6家,村卫生室283家。全县现有卫生机构数444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1家,村卫生室294家。表5-12012年样本地区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2023-07-26
卫生资源整合可以通过重组资源要素以达到服务效率提高的目的,例如机构整合、资源分配优化等。图2-1就资源整合和服务整合与卫生结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图例说明。因此,本研究将这两种策略结合起来,对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即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为了满足内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需求,通过对资源要素和服务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共享,借助于特定区域内的医疗市场,协调组织专业化分工,以满足患者多元化服务需求。......
2023-07-26
直到1992年卫生部提出“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的政策后,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被推向了市场,接受市场化竞争浪潮的洗礼。由此,卫生政策的导向转变为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企业化管理,并且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大幅减少,并且补助经费的分配也是按照市场化最终结果来进行的,这样在弱势地位的农村乡村两级的基层卫生机构很难得到国家财政投入方面的支撑和保障,更多财政补助流向了县级医院。......
2023-07-26
不同地区由于自身社会、经济及卫生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国家宏观层面的卫生政策落实到地方,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否则容易让政策的实施流于表面形式,得不到内容的真正落实。因此,当前国家应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乡村一体化专项资金;在省市级层面,应该积极建立适宜各省发展的乡村一体化整体规划方案,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政策推进时间表、指导方案、经验总结等。......
2023-07-26
由于村医的原有利益受到了影响,必须通过足够的财政投入,使得村医的预期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乡镇卫生院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才能顺利推行。该模式主要将乡村两级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两级的协作分工,从而向农村居民提供连续、协同、高效、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23-07-26
医疗卫生服务是由不同层级和专业性的服务组成的一个“医疗服务连续谱”。整合策略是消除医疗服务系统服务碎片化,弥补系统断裂,提高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目前,政府也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系统割裂所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并着手通过整合策略来提升服务系统的效率。总之,整合策略既顺应了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也满足了我国卫生体制发展的现实需求。......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