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打造高效执行力,不做差不多先生

打造高效执行力,不做差不多先生

【摘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没用上一刻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自己对每一件小事都负责的态度,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

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胡适先生在他所著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答案,原文是这样的: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仔细呢?”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没用上一刻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胡适先生的这篇具有讽刺寓意的文章《差不多先生传》揭露了一个社会现实,差不多先生的事随处可见,我们也都明白差不多心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都不愿意成为差不多先生那样的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对生活和工作,我们是不是也抱着一种差不多的态度呢?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并非有意要成为差不多先生,在做一件事情时经常会觉得,这件事在做到十分还是八分都行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差不多就可以了。就在我们对每一件事都做到差不多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时,事情的结果已经在向我们预期的相反方向发展,最严重的后果将会导致事情的失败。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避免我们成为差不多先生呢?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些人总是将“差不多”“好像是”“大约”等不确定的词语当作自己的口头禅,这些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凡事不会太较真,人缘还挺好,而且差不多是在及格水平以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差不多先生,真的是差不多吗?其实,差了很多。

在工作中,尤其要不得差不多心态,这种心态极其危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做到爱岗敬业,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对工作最好的回报和对自己负责。当今的社会风气是比较浮躁的,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对待工作和生活抱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如果对于工作中每一件小事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最终将会导致出现与我们预期相差千里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自己对每一件小事都负责的态度,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

对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对待工作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态度决定高度,端正的态度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基础,也是避免出现差不多情况的最佳途径。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2)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做完一件事之后要进行及时评估,培养“回头看”的习惯,通过对于做过的事情及时总结以及自查自纠,查漏补缺,总结得失,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做好经验积淀。

(3)为自己的行为和工作开展列清单,将自己每天的工作进行提前安排,在一天或一周工作结束后对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反思和对比,对没有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工作进行规划,以此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差不多是一种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是一种负能量,不利于企业工作的开展,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员工个人以及团队执行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挫伤,最终将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应在制度的制定以及后期的执行监督方面加大力度,避免差不多现象的出现,并且在实际执行中,一定要为员工树立一种“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位”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带动整个团队执行力的提高。

思考题

(1)差不多的危害有哪些?

(2)如何有效避免成为差不多先生?

(3)结合现实,分析差不多与一点儿也不差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