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15人行走时原地循环原画最后在接触帧和过渡帧之间插入抬腿交换重心的中间画,这就是走路的基本动作。图8-20人跑步动作分解原画8.2.3四足动物——运动中的马四足动物行走和奔跑的姿势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对于四足动物来说,骨骼结构决定了其运动状态,谈论四足动物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马。......
2023-07-26
8.3.1 雨、雪、风
自然现象在动画片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特定的环境气氛,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则是在童话幻想题材当中,它们往往被当作一种拟人化的角色出现,被赋予人的性格和动作特征,使剧情生动、活泼,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
1.雨的运动规律
在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下雨的镜头(图8-29)。
图8-29 动画片中的下雨场景
下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空气中的粉尘上形成了小水滴,聚集成云,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落下来而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由于雨滴小、下落的速度快,视觉残留现象使人们看到雨变成一条条的银丝直至洒落。因此在绘制时,经常用线条来表现。
因为风力大小和风向的变化,雨丝有时会形成不规则的疏密不同的雨景。也可以把雨设计成一个朝向的,但一定要有疏密(图8-30)。不过应注意动画中运动着的平行线条是不能随意画的,每一条线从起始到终结都必须有所交代,并且绘制雨丝的笔触应大头在下,画出来的雨丝才有重量感。
图8-30 雨的动画原画
2.雪的运动规律
雪花的体积比雨的大,但是非常轻,所以飘落的轨迹不是直线。在动画片中经常用球状来表现它,也有设计成比较写实的雪花状和羽毛状(图8-31)。
图8-31 雪花
对于雪花的运动规律,要设计出每一朵雪花的曲线运动轨迹,中途不能少一个或多一个,否则画面就会跳跃,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图8-32)。雪花的运动速度是比较慢的,所以中间帧必须加得更为密集。
图8-32 雪花的飘落曲线运动轨迹
3.风的运动规律
现实生活中的风是无形的,人们的肉眼看不到气流的形态,只有通过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所产生的变化来感知风力的强弱和方向。
动画中表现风的形式通常有两种:
一种如图8-33所示,是利用围巾飘动的幅度和节奏来表现空气的流动所产生风力的大小。前面介绍的曲线运动中,旗帜飘扬、柳条或草的摇摆等很多都能够表现风的运动规律。风越大,曲线运动轨迹的幅度就会减弱,频率也加快。
图8-33 风吹动物体的变化幅度
另一种是利用流线来表示风力的强度和风向,这种表现多用于风力较强的龙卷风、阵风、旋风等(图8-34)。
图8-34 用流线表示旋风
当然,这两种方式可以综合在一个镜头内运用,既能表现出物体的飘舞,又有流线从画面里扫过。
8.3.2 水、火、烟
1.水的运动规律
水是一种液体,“水往低处流”则是它的基本运动规律。
在动画片中,水经常出现。静态的水只要画在背景上就行了,运动状态的水则需要由动画来描绘。
在动画设计中,水分为聚合、分离、推进、“S”形变化、曲线形变化、扩散形变化、波浪形变化等多种动态(图8-35)。
图8-35 水的动态
水的形态可分为水滴、水圈、水流、水花、水浪、水泡6种,每种的动态都各有其特色。
(1)水滴
一滴水积到一定程度,当水表面的张力小于地心引力时,水便形成水滴滴下来(图8-36)。由现实中的观察可以知道,形成水滴并落下时有一个运动过程,就是水滴在分离之前有一个回缩的现象,直到积聚到一定的分量,实在承受不住地心引力时,就会分离落下。
图8-36 叶子上的水滴滴落
(2)水圈
有外物落进水里时,就会引起一道道水圈,通常也叫涟漪。以物体落水点为中心,圆形的水圈产生后,其运动规律就是由小到大地扩散,直至消失。
动画里的水圈可以用深色底色上的白色圈来表现,圈的原画必须按照由小到大扩散的变化规律来绘制(图8-37)。此外,画水圈时还要确保其与背景的透视能够统一。
图8-37 水圈的扩散
(3)水流
小溪流水、大片急流直下的瀑布及沟渠里的流水都是以水流的形式运动的。在设计水流时,每一张的水纹形态都要有变化,如果形态相同,就感觉不到液体的流动,而是固体在漂流,所以水流是通过不规则的曲线水纹来表现运动状态的(图8-38)。
图8-38 不规则的曲线水纹
(4)水花
水受到撞击时,会溅起水花。水花溅起后向四周扩散,降落。水花溅起时速度较快;升至最高点的时候,速度逐渐减慢;分散落下时,速度又逐渐加快(图8-39)。
图8-39 水花溅起的原画
物体落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其大小、高低、快慢与物体的体积、重量及下降的速度有密切的关系。
(5)水浪
水浪由水波组成,在风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水波一层层、一排排不断地推进和滚动,形成了水浪,而浪花则是浪与浪的撞击、浪与障碍物的撞击所产生的,这也是动画片中波浪和浪花的运动规律(图8-40)。
图8-40 波浪与浪花
(6)水泡
水泡也是动画片中常用的水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在水中咕噜咕噜呼出来的空气所形成的圆球体。因为气体比水轻,所以水泡在水中会向上运动,最后浮出水面破裂,这就是水泡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图8-41)。
2.火的运动规律
动画中对火的表现就是描绘火焰的运动,火焰燃烧过程的发生、高潮和熄灭都不断地在变化形态,呈现出不规则、无常的、突变的曲线变化。火焰会根据燃烧材料的性质、风力的大小等因素不断变化。
也可以把火的基本运动过程归纳为扩张、收缩、摇晃、上升、下收、分离、消失7种(图8-42)。这7种基本运动状态交错组合,就是火焰运动的基本规律。
图8-41 水泡
图8-42 火的基本运动规律
根据火焰体积由小到大,可分为火苗、中火和大火。
(1)火苗
火苗的基本形态为上尖下圆,火苗运动有琐碎、跳跃、多变的特点,所以原画经常可以一张一张直接画,画出扩张、跳跃、上升、断开、缩扁及风吹过来的变化等。
(2)中火
中火比火苗稍微大些,但是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中火实际上是由很多的火苗组合而成,它们的运动规律与火苗的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体积比较大,动作相对稳定,速度也要慢一些,不过边缘不时会有小火苗分裂、上升、消失的运动。
(3)大火
大火是由更多的火苗聚集而成的,大火的面积大、火势旺、火苗多,结构复杂,变化多端。在表现大火运动时,应注意:首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火势面积大,底部可燃物的高低不同会造成火焰顶部的形状参差;再次,表现大火运动的每一张关键帧原画和中间画都要符合曲线运动规律;最后,为了表现大火的层次和立体感,火的造型可以分为由亮黄到红色等2~3种颜色。
3.烟的运动规律
烟是物体燃烧产生的气体,所以基本呈现长条状或团状,并且烟的运动轨迹是呈上升状。另一种爆炸或射击产生的烟,会形成团状并在原地扩散,边缘浓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图8-43)。
图8-43 烟的运动规律
因此,由于燃烧物的质地或成分不同,产生的烟也有轻重、浓淡和颜色的差别,在动画片可以分成浓烟和轻烟两种运动规律。
(1)浓烟
在动画中,浓烟的造型多数为团絮状,用色较深,经常可以看出体积感和明暗交界。
浓烟的密度大,变化较少,消失慢。都是表现为大团大团地向外扩散或是冲向上空,也可逐渐延长,尾部扩散变淡到一定程度,会分裂成小团絮,最后渐渐消失。
(2)轻烟
轻烟通常指香烟、蚊香、烟囱里飘出的袅袅轻烟。造型多取带状和线状,用透明色或者比较浅的颜色来绘制。轻烟密度小,体态轻盈,会随着空气流动而变化,也容易被吹散消失。在气流稳定的情况下,通常会表现为轻烟缭绕,冉冉上升,动作柔和优美,基本上是曲线运动。它的运动规律以拉长、扭曲、回荡、分离、变化、消失的过程为主。
有关动画基础案例教程的文章
图8-15人行走时原地循环原画最后在接触帧和过渡帧之间插入抬腿交换重心的中间画,这就是走路的基本动作。图8-20人跑步动作分解原画8.2.3四足动物——运动中的马四足动物行走和奔跑的姿势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对于四足动物来说,骨骼结构决定了其运动状态,谈论四足动物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马。......
2023-07-26
这类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其不同的部分依次运动,似波浪在传递,因此称之为波形曲线运动。波动在方向上有波峰和波谷,分别是振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23-07-26
图9-5动画定位尺图9-6打孔机9.1.5拷贝台拷贝台又叫透写台、透光台、临摹台,是制作漫画、动画时的专业工具。拷贝台是动画师和漫画师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图9-7拷贝台9.1.6动画桌动画桌也称透光桌、拷贝桌。图9-9赛璐珞片9.1.8动画规格框规格框也称安全框,是动画纸上的画面外延尺寸的边框,在框内所作的画才是有效的。......
2023-07-26
“动画”的中文叫法源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称用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为“动画”。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动画片的界定也变得复杂了。确切地讲,动画片属于视听艺术范畴。“视觉暂留”理论成为动画与电影的基石,也加速了动画与影视的发展。......
2023-07-26
剧本的组成结构就是剧本的骨架。图4-6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另外,对于一个90分钟片长的动画片来说,在剧本的前15分钟内,必须抓住观众的视线,这就要制作出剧情的紧迫感,使观众立即进入故事当中,也就意味着危机需要马上出现。图4-7动画片《疯狂动物城》3.转即故事的高潮,此部分是主角受到极大的打击或遭遇极大的冲突,是矛盾发展到了最高点,直至形成大转折。图4-9动画片《狮子王》故事的结局也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2023-07-26
图2-17针幕动画图2-18哈气动画2.1.2立体动画立体动画相对于平面动画,主要采用立体形象进行动画创作,具体包括偶动画、实物动画和真人动画等形式。......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