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动画场景设计创作方法

动画场景设计创作方法

【摘要】:场景总体设计的切入点在于把握整个动漫作品的主题;场景的总体设计必须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反映于场景的视觉形象中。

6.2.1 场景设计的构思准备

1.场景设计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场景设计师,首先要熟读剧本,掌握故事情节的起伏及故事的发展脉络,表现出作品所处的时代、地域、个性及人物的生活环境,分清主要场景与次要场景关系。设计师要构思一切可利用的素材、资料,把视觉物体形象化,运用空间典型化;增强形式感,组织构成,突出镜头的冲击力;更要表现风格特色,营造空间气氛、烘托主题,要用不同视点、角度表现主体环境,突出艺术魅力。

然后确定构图形式、物件摆放位置和角度,分清近、中、远景深的透视变化;突出主体,注意细节刻画;明确角色活动空间,前层的利用很重要,能增强镜头感及角度变化、起始变化、镜头变化、横移变化;绘制色彩气氛图,统一环境色调风格。

设计师应该做到:

①确定动画的整体风格。风格是个性的体现,是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灵魂,失去了风格也就失去了艺术价值

②确定基本原则性因素。基本原则性因素是指在动画中故事所赖以生存的世界中,原则上需要的一些因素,如星球、天气气候。这就要求整部作品的环境性质要相互协调,设计时要考虑到气候带来的植被的变化。场景地形的设计也需要遵照地理科学来设计,尽管魔幻世界可以逾越这些规则,但是也有它们自己的基本原则,如昼夜的变化、建筑的样式等,这就需要设计师在构思阶段就必须确定下来。

2.动画场景设计的构思过程

场景设计是为游戏或动漫作品服务的,是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游戏场景是游戏互动的主要内容,场景设计的优劣不但制约着镜头画面表现,影响着剧情发展,还会影响到对整个游戏的欣赏和评价。

(1)把握作品主题与基调

统观全局的设计观念就是指整体造型意识,即动画影片总体的、统一的创作观念。包括艺术空间的整体统一、时空的连续性场景、角色的风格统一,整体风格与表现主题融合一体。

设计动画影片场景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动画影片的场景造型,要有驾驭整个作品的主体意识。场景总体设计的切入点在于把握整个动漫作品的主题;场景的总体设计必须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反映于场景的视觉形象中。正确完整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整体构思—局部构成—总体归纳。也就是先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再进行每个局部的设计,然后进行总体的归纳整理。具体的做法就是从调度着手,充分考虑场面的调度,以动作为依据,强调造型的意识,以造型的表意性、叙事性取代说明性。要表现场景的视觉形象,就是要找出动漫作品的艺术基调。基调就好似音乐的主旋律,无论乐章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个基本情调,或欢乐,或悲壮,或庄严,或诙谐等。而基调就是通过动漫游戏中角色的造型、色彩、故事的节奏及独特的场景设计等表现出的一种特有风格。

例如,同样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出品,《魔女宅急便》和《再见萤火虫》两部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在色调、构图、风格上就展现了完全不同的基调,这些都是根据它们各自的主题曲设计的,如图6-15所示。

图6-15 动画片《魔女宅急便》与《再见萤火虫》场景

(2)探索适当的造型形式

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造型形式,特别是场景的造型形式,是体现影片整体形式风格、艺术追求的重要因素。场景的造型形式直接体现出影片整体空间结构、色彩结构、绘画风格,设计者应努力探求影片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形成影片造型形式的基本风格。

除了日韩动漫,美国的动画创作了许多成功的具有独特造型风格的动画影片。例如迪斯尼早期的影片《白雪公主》,场景及人物造型采取了圆润柔和的造型形式,非常可爱温馨,“圆弧”线条的造型形式也成为当时以《白雪公主》《米老鼠与唐老鸭》等为代表的动画作品普遍采用的风格,如图6-16所示。

随着迪斯尼动画向全世界领域的扩展,动画片的取材和造型风格吸纳了许多异域文化。如《花木兰》,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中国绘画造型元素,还增加了水墨画的技法,因此大大增加了绘画性的特点,异域风格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如图6-17所示。

图6-16 动画片《白雪公主》场景

图6-17 动画片《花木兰》场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作观念、审美观念的改变,写实甚至是超写实的场景及任务造型成为创作的主流。如《最终幻想》,利用三维动画原则设计出来的场景更加烘托了科幻世界的真实感,如图6-18所示。

图6-18 《最终幻想》场景

(3)设想恰当的气氛

场景还担任着营造某种特定的气氛效果和情绪基调的任务。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气氛的营造是动画影片场景设计的第一位。首先,不同的环境、气候和色彩能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感受;其次是真实感的实现,如年代、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等,建造出它自身的小世界;最后就是要在真实与夸张之中找到统一、平衡。好的气氛营造、真实感和适当的取舍夸张,构成了动画影片的世界观

6.2.2 场景设计的风格确定

1.场景的风格分类

游戏世界场景是一款游戏的重要因素。它是所有游戏元素的载体,是玩家游戏的平台,世界场景与背景的完美融合会给其他策划者带来无与伦比的便利性。而决定场景需要进行很多的工作,首先必须确定这部游戏的风格。风格在很多情况下是由策划者决定,而场景设计师在设计场景风格时必须先参考两者的要求,在场景上予以配合。例如,唯美风格、写实风格、卡通风格等,在场景上的支持则各有不同,这都需要场景设计师对场景风格的把握和经验的积累。当然,各个游戏的背景需求也是不能忽略的。

场景风格由故事(情节)、角色(人物)、场景(环境)三大要素组成。场景的表现风格样式因题材的多样而丰富多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写实风格、装饰风格与幻想风格,我们且把其他的风格统称为综合风格。写实风格画面效果精细、丰富,具有质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和力,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趣味和习惯。写实风格要虑历史的真实、时代的要求和地域的特色,场景中所涉及的自然属性的材料和质地都要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装饰风格就是将生活中物象的自然形体和复杂的颜色进行一定的概括和规则化、秩序化,是对物象的形、色、基本规律进行提炼、概括,依据资料和各种参考完善制作场景。幻想风格是非现实的,超乎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规视觉与想象的场景,形式造型极其大胆、夸张,色彩新奇,超出人们常规心理和欣赏习惯。

(1)写实风格

1)写实风格场景遵循的原则。

①造型样式:考虑历史的真实性、时代的要求和地域的特色。

②光影关系:符合科学和自然的光学规律,并且要符合自然中物体被光照射后所产生的投影效果和投影角度。

③色彩规律:符合色彩原理,采用光色条件下物象色调的色彩形式。

2)写实风格场景的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和力,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趣味和习惯。

②画面效果精细、丰富,具有质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图6-19是新海诚导演的动画影片截图与真实街道照片对比,场景真实细腻,使人身临其境。

(2)装饰风格

装饰风格就是将生活中物象的自然形体和复杂的颜色进行一定的概括和规则化、秩序化。

图6-19 新海诚导演的动画影片截图与真实街道照片对比

1)装饰风格场景遵循的原则。

①秩序性:将生活中的随意形体经过删减、概括、归纳、夸张,去粗取精,得到具有一定秩序感的形体。

②主观装饰性:对场景中的装饰因素概括并强化。

2)装饰风格场景的特点。

①大块的装饰效果更能突出主题和主角。

②一般主题简单,内容单纯。

如《大闹天宫》吸收了传统的敦煌壁画的色彩(图6-20),《金色的海螺》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皮影戏造型特色(图6-21),使整部动画风格独树一帜。

图6-20 动画片《大闹天宫》场景

图6-21 动画片《金色的海螺》场景

(3)幻想风格

非现实的,超乎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规视觉与想象的场景。

幻想风格特点:

①形式造型极其大胆、夸张,超乎常规想象。

②色彩新奇,超出人们常规心理和欣赏习惯。

图6-22动画片《猫汤》的幻想风格场景,大胆、夸张,天马行空。

2.艺术风格的确定

一部动画作品采用什么风格的场景,对作品最终风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场景设计师,对场景氛围、建筑风格、场景结构要有很强的理解力和驾驭能力。例如,唯美风格、写实风格、卡通风格等作品在场景的支持上各有不同,这都需要场景设计师对场景风格进行准确把握。当然,各个游戏的背景需求也是不能忽略的。风格的确立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剧本本身的内容和题材,二是主创人员和投资商的审美取向,形式要为题材和故事服务。图6-23是动画片《爆炸头星球》的室外场景风格设定,采用卡通风格。

图6-22 动画片《猫汤》场景

图6-23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的室外场景

6.2.3 场景设计的构成表现

1.场景的构成因素

可以把宇宙间千变万化有形的事物造型解构成点、线、面、体、空间这五种基本的构成要素。

(1)点

点在几何学上或在造型学上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确定位置”。

如果在视野中只有一个点,视觉就会全部集中在它上面;如果有两个同样的点存在,视线便会往返于两点之间,形成一段心理上无形的线;如有三个点存在,视线便将此三点连接为一个虚构的三角形;如果有无数的点同时存在,视线便产生复杂的相互连接,从而构成一个虚面,如图6-24所示。

图6-24 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场景

(2)线

线在几何学上的定义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线虽然是以长度的表现为主要特征,但只要它的粗细限定在必要的范围内,并且与其他视觉要素比较仍能显示出充分的连续性,都可以称为线。

在造型中,有两种线存在:一种是直观的线,明确地存在于造型形体表面、在面与面相交的部位、在单一面的边缘处,将形体完整地勾勒出来。另一种是非直观线,它仅指两个面的相交处、立体形的转折及色彩交接处,并没有明确的线存在,只具有一种线的位置感觉。

线条的造型意义:粗线让人感觉坚强有力,细线则让人觉得纤细或有神经质。

线能够决定形的方向,并且能将轻浅的物象浓重地表现出来,如图6-25所示。

此外,线可以形成形体的骨架,成为结构体本身。线可以成为形体的轮廓而将形体从外界分离出来。线具有速度感,也可以表现动态

(3)面

面在几何学上的定义是线的移动轨迹,同时也是立体的界限或交叉。

在造型上,面是一种形,是由长度和宽度共同构成的二维空间。正方形的特质是垂直于水平,三角形的特质是倾斜与角度,圆形的特质是循环与曲线。面的种类很多,决定其面貌的主要因素是“外轮廓线”,如图6-26所示。

图6-25 动画片《千与千寻》场景

图6-26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场景

(4)体

体在几何学上是面的移动轨迹。

在造型上,体被理解为一种由长度、宽度和高度共同构成的三维空间。体的存在特征在于其所具有的面积、重量和容量的共同关系。以构成的形态区分,体可分为半立体、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多种主要类型。

半立体以平面为基础而将其他部分空间立体化。点立体即是以点的形态在空间所产生的视觉凝聚的形体,如灯泡、气球、石头等。线立体是以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形体,如旗杆、铁管等。面立体是以平面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如门、桌面。所谓块立体式,是以三维的形态在空间构成的完全封闭的立体形,如图6-27所示。

半立体的主要特征在于平面凹凸的层次感和各种不同变化的光影效果。点立体富有玲珑活泼的效果,线立体富有穿透性的深度感,面立体有分离空间的效果,块立体有厚实浑重的效果。

图6-27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场景

(5)空间

形与形之间所包围的空气形成空间的“形”。场景空间的分类则包括了内景与外景。在场景结构形体中,被封闭在形体内部的空间为内景。如房间内、山洞内、隧道内等。内景较小,较封闭,如图6-28所示。

图6-28 场景内景

在场景结构形体中,被隔离在形体外部的一切宇宙空间为外景。外景较大、较开阔,如图6-29所示。

图6-29 场景外景

2.动画场景中空间的表现

(1)场景空间构成

①单一空间。

最简单的结构空间可以是两面墙、三面墙,甚至是四面墙,可利用的角度很少,但可以造成一种压抑、封闭的空间感。但如果面积很大,也可以产生空旷、宏伟的感觉,如大殿、厂房。如图6-30所示。

图6-30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

②纵向多层次空间。

纵深方向多层次的场景主要为适应移动镜头的需要,如图6-31所示。

图6-31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

③横向排列空间。

横向排列空间是由若干并列空间相连接、排列而形成的直线形或曲线形的组合。镜头沿着线形轨迹移动,形成摇移运动效果,如图6-32所示。

图6-32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

(2)塑造场景空间的方法

空间大致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心理空间是实际不存在但能感受到的空间。心理空间即空间感,其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这是人类知觉的实际效果,也就是常说的空间张力

创造空间感的方法如下:

①利用引力感。当两个以上的形体同时存在时,其相互间会产生关联并产生作用力,准确利用可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如图6-33中的《借物少女》场景所示。

图6-33 动画片《借物少女》场景

②强化景深。景深就是镜头焦点范围的前后景之间的距离。通过景深的调节可以加强场景的深度,有效扩大场景的空间感,如图6-34所示。

图6-34 动画场景

③利用遮挡(前景的应用)。物体的相互遮挡是单眼或双眼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被另一个物体遮盖了,那么前面物体被知觉认定为近些。当镜头在运动时或对象在运动时,遮挡的改变使人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如图6-35所示。

图6-35 动画《天空之城》场景

④利用光影、阴影。光影、阴影不但是塑造距离和深度感觉的手段,也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手段。场景中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空间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⑤多方向、多层次。为避免场景封闭造成的拥堵感,应有意地增加主场景中多方向的通透的空间效果,使主场景空间产生向四面八方的扩张感,让观众产生主场景空间之外还有空间的暗示,从而强化场景层次感和运动感。同时增加场景垂直结构层次,产生结构上的落差感,丰富场景的变化,如图6-36所示。

图6-36 动画《天空之城》场景

3.场景设计的细节

细节在场景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部好的动画中,丰富、贴切的细节能更好地推动和辅助情节发展。

通过角色生活环境中的细节,如卧室的布置、衣服的纹饰等,可以推测出其生活习惯和社会地位,如图6-37所示。因此,在对场景细节设计之前,对剧本角色的深入分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进行细节处理时,在场景中同时要考虑到镜头的时间和大小的问题,并非是一味地追求复杂。

图6-37 动画片《爆炸头星球》

4.场景设计中的构图处理

构图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术语,在游戏动画场景设计中,构图是指根据剧本的主题基调、作品的整体风格,选取适当的道具、环境等,把这些要表现的形象按照一定的法则适当地组织起来,从而呈现给观众一个完整的画面。合理的构图使人感到和谐,特殊、夸张的构图使人的视觉受到冲击,采用不同形式的构图可以塑造不同的效果。游戏动画设计中常见的构图形式有以下几种。

(1)对称均衡式(图6-38);

(2)单纯齐一式(图6-39);

(3)调和对比式(图6-40)。

6.2.4 场景设计中的透视原则

在游戏动画场景中,要设计出让观众身临其境的画面,有一个原则是必须遵守:透视原则。透视在绘画上是指一种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三维空间的方法。准确地使用透视规律,可以在平面上再现空间立体感,使场景显得更加真实。传统的透视法主要有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多点透视)。

1.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物体有一个面始终与视点平行,与视点平行的面的四边称为原线,由原线向消失点连接产生的线叫变线,也叫透视线。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如图6-41所示。室内透视一般采用一点透视。

图6-38 动画片《千与千寻》场景

图6-39 动画片《借物少女》场景

图6-40 动画片《借物少女》场景

图6-41 一点透视场景

2.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又叫成角透视。物体没有一个面与视点平行,且有两个消失点,这两个消失点必须在同一视平线上,其高度线与视平线垂直。两点透视通常用来表现室外建筑,如图6-42所示。

图6-42 两点透视场景

确定两端消失点的位置和物体的实际高度线,然后根据实际高度线从两端分别向消失点拉出透视线。在应用两点透视原理时,当物体尽头太远而无法将它们显示在画面内时,可以将消失点移到画面之外。

3.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中的物体没有一个面与视线平行或垂直,有三个消失点。原物体的横向透视线向两边的消失点延伸,纵向透视线向上方或下方的消失点延伸,一般用于绘制鸟瞰图和仰视图,如图6-43所示。

表现强烈的透视效果和宏大的场景要用到三点透视。三点透视能突出场景的复杂性,强化画面效果。三点透视的三个消失点有时无法标记在画面上,因此画面上物体的透视关系较难掌握,只有在熟练掌握了前两种透视方法后,才能把握好三点透视的画法。

图6-43 三点透视场景

6.2.5 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1.色彩原理及功能

色彩是刺激人类视觉感官的第一要素,同时它也是造型语言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游戏及动画影片作品镜头画面中的色彩表现与绘画的色彩创作规律相同,也必须依靠基本的色彩原理。

(1)造型色彩的分类

建筑色彩:建筑主体的固有色。

道具色彩:道具、装饰物的固有色。

环境效果色:在光影及其他环境条件下的色彩(火灾地震水灾战争等)。

主观色彩:对于情绪、情调、心理的主观表现。

(2)色彩表现的功能

认知识别:在影片中,角色、物象被认知识别,除了靠名称、形状等,色彩也是重要的识别手段,并且颜色要比名称更生动、更直接,要比形状更明确、更清晰。

刻画描写:色彩对于人物的性格、情绪的刻画描写功能在影视作品显而易见。在对人物性格、情绪的刻画上,色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场景的情绪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随着人物情绪的起伏,光线、色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刻画了人物,升华了主题。

象征隐喻:色彩的象征在影片中应用得并不多,是指色彩本身及色彩构成产生具有特定内涵和指示意义的象征、隐喻效果。

2.场景的色彩应用引起的视、知觉感受

动画场景色彩方案的实现是建立在色彩的情感象征意义与色彩对比及色彩调和基础上的。不同的色彩运用产生不同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差别,既丰富了画面色彩,也增加了画面层次,它是处理画面造型、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寓意象征、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和色彩师在场景设计中可以应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知识,利用色彩烘托作品的感情基调。每种颜色都具有特定的情感象征,比如黑色象征执着、刚毅的情感,红色代表生命的激情与反抗的情绪。

另外,色彩方案可以使用色彩对比,从而使其中的某些颜色凸显出来,引起观者的情感注意。各种色彩的恰当运用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理情感上的冲击。色彩是表达浓烈感情最有效的无声语言。色彩的基调、变化往往是剧情、感情产生张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