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中文叫法源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称用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为“动画”。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动画片的界定也变得复杂了。确切地讲,动画片属于视听艺术范畴。“视觉暂留”理论成为动画与电影的基石,也加速了动画与影视的发展。......
2023-07-26
1.2.1 动画的起源
图1-2 中国宋代的“走马灯”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用原始绘画形式记录人和动物运动过程的愿望与尝试。这种尝试可以追溯到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西班牙北部山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上画着一头奔跑的野牛形象(图1-3),该野牛除了形象丰满、逼真外,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它的身体下方,前后各画有四条腿,其位置分布使原本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奔跑的视觉。这充分说明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动画意识,也是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
图1-3 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奔跑的野牛
我国青海马家窑出土的距今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图1-4)的舞蹈纹内饰也生动描绘了原始人民的生活场景。舞蹈纹分3组,每组有舞蹈者5人,他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部朝向一致。人物头饰与下身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也都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
图1-4 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舞蹈纹彩陶盆
公元前2 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墙饰中,也经常出现表现连续动作的组图,用于记录一些劳作过程或狩猎过程等。其中有一组摔跤图(图1-5)描绘了两个摔跤者的几个连续动作,其动作分解准确,过程表现完整,类似今天的连环漫画。
图1-5 古埃及墙饰——摔跤组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奥纳多·达·芬奇在1487年前后创作了世界著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图1-6)。该作品根据约1 5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的描述,绘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黄金分割比例。这幅由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形和“火”字形的姿态,并分别嵌入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中。这些胳膊和腿的组合可以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姿势(图1-7),使其在视觉上移动起来。
图1-6 奥纳多·达·芬奇著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原图
图1-7 奥纳多·达·芬奇著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变换图
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个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展示了人类希望捕捉动作的愿望。在中国的绘画史上,艺术家一向有把静态的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美学原则“六法论”中的第一法则即主张“气韵生动”。
1.2.2 动画的实践探索
1.光影的探索
动画的故事(也是所有电影的)开始于17世纪耶稣会的教士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术幻灯(图1-8)。所谓魔术幻灯,是个铁箱,里头搁一盏灯,在箱的一边开一小洞,洞上覆盖透镜。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魔术幻灯流传到今天已经变成玩具,并且它的现代名字叫Projector,投影机。
魔术幻灯经过不断改良,到了17世纪末,由钟和斯桑扩大装置,把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投影在墙上形成一种运动的幻觉。
光操纵在中国可以追溯到距今2 000年前的西汉时期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照射光源的影子戏(图1-9)和魔术幻灯系列发明从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术虽然有别,却反映出东西方不同国度对操纵光影相同的痴迷。皮影戏在17世纪被引入到欧洲巡回演出,也曾经风靡了一时。其影像的清晰度和精致感不亚于同时期的魔术幻灯。
图1-8 欧洲魔术幻灯
图1-9 中国皮影戏
2.“视觉暂存”理论的大胆尝试
“视觉暂存”理论提出后不久,人们开始利用视觉暂存原理大胆尝试,将静止的图像制造出运动幻觉的装置和玩具开始涌现。
(1)手翻书
早在16世纪,西方便首度出现手翻书的雏形。手翻书(图1-10),由多张连续动作漫画图片组成,装订成册。翻动时,连续的动作会依次快速闪过,视觉的暂留特性使图像感觉动了起来,形成连贯动作。有人把手翻书称为最古老、最原始的动画。
图1-10 手翻书
(2)魔术画片
1828年,法国人保罗·罗盖特发明了一种叫“魔术画片”的玩具,也叫“留影盘”(图1-11)。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笼在人眼视网膜留下的印象还未消失时,另一面的小鸟又印在了视网膜上,这样让人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魔术画片又一次验证了“视觉暂存”理论,人们发现,当一些画面快速连续或交替出现时,画面内绘制的物体会产生真正运动的感觉。
图1-11 魔术画片
(3)诡盘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大学教授丹普佛尔利用“视觉暂存”原理先后发明了诡盘(图1-12),也叫幻透镜。这种玩具由固定在一根轴上的两块圆形硬纸盘构成,在前面纸盘的圆周中间刻上一定数目的空格,在后面纸盘上绘制一个人的连续动作画面。用手旋转后面的纸盘,透过空格观看,会发现静止的分解图像连贯到一起,产生了动感。诡盘的出现标志着动画与电影的发明进入了科学实验阶段。
图1-12 诡盘
(4)西洋镜
1834年,威廉·乔治·霍纳发明了西洋镜(图1-13),也叫“回转式画筒”。它是一个旋转的鼓状圆桶,内壁上贴着一组事先排好序号的连续图像,这些图像相邻的两张之间只有微小的变化。当鼓以一定的速度转动时,通过鼓上的狭长切口,人们按照鼓内循环顺序转动图片,就会产生动画效果。
西洋镜的图片是一些典型的重复动作,如行走、跳舞、翻跟头等,因为这些动作很容易循环。在这些循环图片中,最后一张图片和第一张图片几乎是一样的,这样一系列的图片才可以建立一个单一的模拟运动循环,无穷重复就可以产生不停运动的幻觉。西洋镜非常容易制作。可以调节旋转速度,形成快速或慢速的动画效果。
西洋镜还利用了所谓的动景运动现象,即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现象。
(5)活动视镜
图1-13 西洋镜
1877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发明了活动视镜(图1-14),也叫光学实用镜。实用镜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西洋镜,其中间位置安装了一个带有镜子的鼓,这样从设备上部就可以看到内侧的图片了。
图1-14 活动视镜
(6)光学影戏机
1888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将诡盘与幻灯相结合,研制出光学影戏机并取得专利。这是一个大型的活动视镜,适合面向公众放映。这个装置由数个转盘组合而成,外加投射光源,大型的圆形转盘内侧装置一圈镜片以折射图片,图片则环绕在圆形鼓状物之间跑动,经由幕后光源的投射和镜片投射,幕布上便可看到活动的影像,如图1-15所示。
图1-15 光学影戏机放映画面
早在1882年,雷诺就开始手绘故事图片了。起先是绘制于长条的纸片,后来改画于胶片上,他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二十多个动画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后来,他通过利用线轴扩展了图片条的长度,图像被描绘在胶带条上,两侧打孔,这样转动起来更平滑。一条胶带通常绘有500~600幅图片。1888年,雷诺用制成的“光学影戏机”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该片由700多幅图组成,长500多米,可放映时间为15分钟。
1892年10月28日,雷诺在巴黎格雷万蜡像馆开设的“光学剧场”放映了自己的作品《一杯可口的啤酒》《可怜的小丑比埃罗》《丑角和他的狗》等多部动画片,如图1-16所示。放映现场伴有音乐与音效,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国际动画电影协会(ASIFA)自2002年起将每年10月28日定为“国际动画日”。雷诺也以他非凡的创造,成为世界卡通片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动画电影的鼻祖。
图1-16 《一杯可口的啤酒》和《可怜的小丑比埃罗》
1.2.3 动画电影的诞生与动画先驱
19世纪末,画已经可以动起来了,但还有局限,还需要一些发明来促使它进步,这便是电影及电影摄影机。这种新的媒体为动画的进一步实验敞开了大门。
1895年,在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将他的“光学剧场”公之于世的第三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最新发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如图1-17所示。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等人发明的基础上,通过在胶片上打孔,解决拍摄与放映胶片的传送与牵引问题,发明了既可拍摄又可放映的“活动电影机”。当时放映的著名的《火车进站》《工人下班》和《浇水园丁》(图1-18)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电影技术的应用也为以后动画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图1-17 卢米·埃尔兄弟及其在咖啡馆放映电影的场景
图1-18 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火车进站》和《浇水园丁》
真正的动画电影最早诞生于美国。1906 年,英裔美国人杰姆·斯多特·布莱克顿(图1-19)在托马斯·爱迪生的帮助下,制作了一部手绘动画,名叫《滑稽脸的幽默相》,如图1-20所示。
在这部影片中,布莱克顿以电影的方式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上肖像,并使其动起来,产生幽默的效果。在技术方面,布莱克顿运用了最基本的停格拍摄技术,也就是先画一张图、拍摄;将图的一部分擦掉,再拍摄;再重新画出不同的脸部表情,再拍摄。这部粉笔脱口秀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图1-19 布莱克顿
图1-20 《滑稽脸的幽默相》中的画面
1908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图1-21)运用相似的技术手法,推出法国第一部动画影片《幻影集》(图1-22)。该片讲述了一个小丑的冒险故事。片中表现了一系列影像之间神奇的转化,生动而有趣。这种一物到另一物的渐变运动,使它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动画影片的开始标志。它标志着动画电影的正式诞生。
此外,埃米尔·科尔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图1-21 埃米尔·科尔
图1-22 《幻影集》中的画面
1914年,温瑟·麦凯(图1-23)在一个实际的剧场中推出动画史上著名的影片《恐龙葛蒂》(图1-24)。这部动画将动画角色与麦凯的真人表演结合起来,整部影片用了5 000多张画面。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动画影片。他接着做了可称为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表现的纪录片《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图1-25)。他将当时悲剧性的新闻事件在舞台上逐格呈现,特别是将船沉入海中,几千人坠入海里消失在波涛中的画面,以动画表现,让观众十分震撼。为了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将近25 000张的素描,这在当时可说是创举。可以说麦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
图1-23 温瑟·麦凯
图1-24 《恐龙葛蒂》
图1-25 《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
有关动画基础案例教程的文章
“动画”的中文叫法源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称用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为“动画”。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动画片的界定也变得复杂了。确切地讲,动画片属于视听艺术范畴。“视觉暂留”理论成为动画与电影的基石,也加速了动画与影视的发展。......
2023-07-26
如果追溯动画与电影的起源,会发现这两个我们曾经认为泾渭分明的艺术门类从一开始就是同一种东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都是基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而产生的。但这种还原并非真实的连贯运动,而是因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而产生的一种“似动”现象。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一切影像(视频)都可以被视为“动画”。......
2023-11-21
图9-5动画定位尺图9-6打孔机9.1.5拷贝台拷贝台又叫透写台、透光台、临摹台,是制作漫画、动画时的专业工具。拷贝台是动画师和漫画师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图9-7拷贝台9.1.6动画桌动画桌也称透光桌、拷贝桌。图9-9赛璐珞片9.1.8动画规格框规格框也称安全框,是动画纸上的画面外延尺寸的边框,在框内所作的画才是有效的。......
2023-07-26
图2-17针幕动画图2-18哈气动画2.1.2立体动画立体动画相对于平面动画,主要采用立体形象进行动画创作,具体包括偶动画、实物动画和真人动画等形式。......
2023-07-26
导演会在动画分镜场景中绘画出角色表演的关键动作,这些动作设计参与塑造角色性格,并为之后原画提供了指导和参考。画面的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这两个因素。图7-15动画片《爆炸头星球》——中景⑤近景——表现人物半身活动或者指人物胸部以上的镜头,适用于对人......
2023-07-26
帧动画和矢量动画根据动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计算机动画分为帧动画和矢量动画。帧动画是指动画的基本单位是帧,由许多帧组成了动画。帧动画主要用在传统动画片、广告片以及电影特技的制作方面。矢量动画是指经过计算机计算而生成的动画,其画面只有一帧,需要通过编写程序制作动画,并对每一个运动的物体分别进行设计及赋予一些特征,比如大小、形状、颜色等,然后用这些物体构成完整的矢量动画。......
2023-10-22
图10-1Flash基本制作流程对比传统动画制作流程可知,Flash动画制作保留了部分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Adobe Flash CS4启动完成后,首先显示的是开始页。图10-10对齐7.元件和库元件可以说是Flash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可以重复使用的图片、动......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