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型自组织伙伴:浪潮推动浪潮

学习型自组织伙伴:浪潮推动浪潮

【摘要】:做公益的价值应当是像一层浪推动另一层浪一样,能触动人们去多做一点能创造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事情,哪怕仅仅多做了一点点,那也不嫌少。从学术角度来说,类似爱有家这样的组织,叫“自组织”。而一个以学习为中心内容及目标的自组织,就是学习型自组织。我第一次接触学习型自组织,是在2005年。自从第一次参与头马活动以来,自组织理论深深地吸引着我。而小花老师在2015年发起的女人俱乐部,正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

黄敏老师,是这光芒之一。

最早,她也是一个怯生生的读者。因为老馆离她所就职的三门中学比较近,于是她好奇地走进去。在她眼里,那时的图书馆“墙角有藤椅沙发,墙上有爬山虎,窗户上有绿萝,带着小资情调。虽然布置简单,但是感觉这里有点不一样。”但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她也说不出来。

开始的几年,她在馆里为孩子、为自己借书,带着孩子听绘本故事或者系列讲座“环游全球N天”,给孩子报名参加素养课程。她说:“在有为图书馆借书时,雪娇或者其他馆员会微笑着推荐合适的书目,这让我感受到了热情和温暖,渐渐地内心有所触动,也想要为图书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回报这些年来的收获。”

于是,黄敏老师成了素养课《职业人生》的义工教师,这也让她看到原来还可以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发光发亮做贡献。她发现这些素养课程与学校的传统课程不一样,但是“却深得我心,与我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也让我看到了外面教育的不同,开始去思考如何在现行教育与素养教育之间取得平衡”。我们聊起她第一次在有为做义工教师时的体验,她说:“好神奇!给孩子们上课,也让我梳理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感觉太棒了。”

黄敏与我有相似的困惑。在三门这种小县城,父母养育孩子的理念多数还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上。呵斥、指责、贬低孩子是常见的教育方式。而曾经她也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她发现孩子越来越封闭、不自信,与她所期望的状态截然相反。

黄老师做了十几年教师,她能看到更切身的痛点。她观察到,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原因,青少年时期就对生活没有太大的热情和新鲜感,有些人甚至参加了工作,到了30岁,对于自己的生活还仅仅是“日子嘛,就这样过过好了”的心态。

黄敏经过几年的学习探索,改变了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而且切切实实看到了家庭中发生的变化。她坚信“育儿先育己”,即自己成长了才能让孩子自信独立。她发现,父母能共情,能理解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未来的探索很有益处,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力量。

看似一场顿悟,其实是长时间的自我发掘。

在小家受益后,黄敏创办了三门县爱有家社区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有家LAH”),致力做家庭教育分享与父母沙龙。LAH代表Love at Home。她说:“我想分享给大家,让更多人受益。于是我开始走出去,带着真诚的爱心去分享,集聚在身边的同龄父母越来越多,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组成社群,抱团成长学习。”现在爱有家LAH有两个大群近1000名父母参与学习。

说起来爱有家LAH的成立,是必然也有点偶然。黄敏老师说,有一回她和天台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王军老师一起办亲子活动,王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请她也说一说。“我有点愣住,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当时黄老师说自己是有为图书馆办亲子活动的,“后来我认真想了想,我办亲子活动肯定不是一次两次,那怎么介绍自己呢?于是干脆成立了爱有家LAH。”

这是我很乐意见到的事——有为不以在三门独一无二为荣,而以触动人心为荣。做公益的价值应当是像一层浪推动另一层浪一样,能触动人们去多做一点能创造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事情,哪怕仅仅多做了一点点,那也不嫌少。

从学术角度来说,类似爱有家这样的组织,叫“自组织”。协同论的创立者哈肯给“自组织”下过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时间或者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仅依靠系统内部的互相作用来达到,该系统就是自组织。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形成的各种结构,无须外部指令就能自行创生、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自我演化,自主地由无序走向有序,就是自组织。而一个以学习为中心内容及目标的自组织,就是学习型自组织。

我很喜欢这样的形态。

我第一次接触学习型自组织,是在2005年。工作第一年我在香港第一次接触到头马俱乐部(Toastmasters Club),当时去的是在中环的分会。头马国际(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旨在帮助他人增进公众演讲能力。头马俱乐部定期召开活动,每一次活动都会设置多个角色。除了一定会有演讲者之外,还设置了主持人、语法官、哼哈官、评审官、30秒圆桌访谈官、总评审官。演讲者有特定演讲目标与标准,而其他角色除了担负各自在会议中的职能之外,也需要符合各自角色的演讲标准。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得到许多公众演讲的机会,也都能得到他人的反馈,协助自己更好地成长。

而在这个完整的系统中,组织的设计者做什么工作呢?

就是非常详尽地制定每一个角色的定位、标准、执行守则,然后制定明确的上升通道、教育路径与成功标准。这也就是我们工业制造中常强调的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只要参与者始终如一地遵循规则参与其中,就肯定会有成长。

自从第一次参与头马活动以来,自组织理论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一方面它依赖于某一系统的设计者对规则的设计,这非常有挑战,也很有意思。设计者设计这些规则时会充分考虑人性、习惯、风俗、本地需求,使得学习能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另一方面,设计者不需要过度参与到日常运营中。一个不完全依赖人存在的组织,能引发更大的创造力,而且更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共创!而小花老师在2015年发起的女人俱乐部,正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

从女人俱乐部,到爱有家,再到三有读书会[1],创始团队、制度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是组织建立的第一个推动力。

我有的时候会想,像黄敏老师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有为,她也是能做成这件事情吧?黄敏老师早前就在自己儿子的班级里和家长们一起办亲子活动。

当我问她这个问题时,她想了一会儿,才回答说:“如果没有有为,也许我真的也会做起来。”

“但时间会花比较久。有为加快了这件事的发生。”

“而且啊,每当我有什么问题和需要帮助的时候,雪娇还有馆内的其他员工都会非常乐于支持我。他们像是我的助推器和稳定仪!”

有为的作用,是要不断在小城中发掘这样潜在的教育影响力中心,尽我们所能协助他们看到远方,支持他们从当下做起。

黄敏说:“有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我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让我不再是温水煮青蛙般地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在有为遇见的高能积极人士有助于扩大视野和格局,也能遇见更多同频的人。”

在2018年的冬令营中,黄敏老师参与了嘉宾对于三门民俗和有为模式运营的讨论,因此也结识了来自河南的王小桀教授,会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那场谈话涉及国学心理学以及未来发展,让她看到了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学校之内,在整个社会还有许多与教育相关的事业可以去做。

有为,愿意为这样的妙事“推波助澜”。

顺便提一下,2018年,三门县头马俱乐部也在有为成立了。

【注释】

[1]三有读书会是以有爱、有思、有为为宗旨的自发型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