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还在前行,要到县城周边的乡村里,也要到另一个小镇、许许多多小镇。我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模样,但一直怀着一点小小的期待,期待它继续成为黑暗中的一束光,也能拥抱更多束光,最后汇成一片光芒。陆莹陆莹,有为图书馆资深义工,前全职馆员,本书创作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幸运的话,她未来还会成为一名记者。......
2023-07-26
2016年末尾,一则“小道消息”流传开来:有为要搬离文化路215号。
12月了,气温降得很快。晚上,图书馆入口处的玻璃门关着,屋内的热气不一会就悄悄地凝结成雾气,外头路上的灯光只能朦朦胧胧地打进来。“哗”的一声,门开了,暖黄的灯光一下子亮亮地透过来,随着门合上又马上变得模糊。
进门的是一个小姑娘,附近三门中学的高二学生。“哎呀!星夜来啦!”前台值班的馆员很惊喜。星夜在有为做了很久义工,参加过多次活动,只是上了高中后考试多课业重,就很少出现了。小姑娘看起来不大高兴,眼睛红红的,她开口问馆员:“姐姐,图书馆真的要搬走吗?”知道了她的担忧,馆员拍拍她的肩膀,说:“是啊……”一旦得到肯定答复,传闻被证实,星夜眼里的泪水再也藏不住了,立马夺眶而出。
“没事没事,不哭,不是没有了,换个地方,还在三门。”馆员连连安慰她。然而对于习惯了图书馆就在学校3分钟脚程内的中学生来说,从城东到城西,3.7公里的转变,就仿佛整个青春期即将消失不见。
星夜绕过前台,坐在了前台借还书的工作位上。“姐姐,姐姐,你帮我多拍点照片,要图书馆的照片哦,不要活动照片很多人的那种。”星夜一边帮忙在前台值班,熟练地帮读者办理借还书业务,一边和馆员说话。上了高中,她很少能来帮忙,但只要有点时间就过来协助管理工作,也不需要馆员给她累计积分。“原来我不怎么喜欢看书的,后来到了有为,参加活动,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哥哥姐姐,跟他们聊聊天,也开始看书了,现在我反而更喜欢看书。”星夜顿了顿,又说:“你知道吗?我觉得,图书馆就是那种过年了,除夕夜,大家都要回来的地方。”
学生们用情至深。消息传开后,有一天早上,馆员开门,发现门缝里塞进来一封信。
马上就要和图书馆说再见了,虽然图书馆会在另一处,以另一种姿态重生,可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疯魔般地爱上它了。
这个小小的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回忆,有笑、哭泣,就像五味瓶。在这个地方停留,我大部分时间是笑着的。笑着一一辨认墙上的照片,笑着看前台,笑着与每个熟悉的人握手拥抱。当然,在每次冬令营与夏令营后,说好的不诉离殇,明明再也不见,却还是变成了“有空回来”。流下的眼泪只有枕头知道,想说的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三门本身就是小小的,所以图书馆是小小的城里小小的图书馆。书不多,有一群热情的受众,还有咱们中学的志愿者。作为义工中的传奇“生物”,每当吹嘘起来,还颇有自豪感,可以在小伙伴中神气活现,而几年过后,当属于我的所有痕迹都被抹去,这里的一切都不再有我的影子时,还有人会记得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一个叫俞逸的傻小子曾在图书馆前的空地上奔跑过吗?还有人会怀念这座融入骨髓里,再也不能与自己分离的图书馆吗?
一年又一年,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客总是有的,有的人志向远大,前来体验志愿者生活后又去大展宏图。有的人虽然平淡,但也许瞳孔里装着整个宇宙。或者在这里驻足过的人性格开朗,或许在这里徘徊过的人会将一切铭记在心。有的人来了,带走了睿智;有的人则将青春的傲气都交付于此。一切的一切,都要和记忆中那座坚固的城堡说再见了。
就不能再迟些吗?作为一个乞讨者,我宁可跪在它的台阶上朝圣,宁可蜷缩在昏暗的灯光下,守候着这里的一切,看着它进入梦乡。我多么想再抚摸墙上的涂鸦,直到这堵墙被其他内容覆盖;我多么想再吃一顿图书馆的晚餐,然后等着蔡阿姨夸我饭量最大啊!我不是心痛,我是舍不得这里的一砖一瓦,每一块地板,每一盏灯,每一个人。
总是要说再见的,所谓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话语,只不过是虚妄之诺,而这个里里外外充满着人文精神的殿堂,也终将被夷为平地。虽然这消息千真万确,可突然的告别却使我好像沉入最深的海底,好像突然被一颗子弹贯穿了头骨,在图书馆要搬离的那一刹那,或许我心痛,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了。
那么,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尾的。图书馆会在另一个地方和我再见的。我知道这一点,但两者完全不同,就像一座不会有尽头的跑道,我向前狂奔,图书馆却与我背道而驰。
再见图书馆,多谢。
俞逸
2016年12月16日
收到那封门缝里的来信后,我写了一封回信。
致:俞逸
亲爱的俞小朋友,我不能告诉你,一切都会变好。世界就是这样吧,会变化。不以我们的意志而改变。头上多了根白发,考试挂科了,暗恋的对象看不到我的存在。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要走。你说得对,“总是要说再见的”。
从2011年11月构思有为(在你心中是立光吗?),到现在这一刻,5年过去了,图书馆,也要上学去交新朋友了。
“再见,再见”,我们在心中对它挥手。
“再见,再见”,我们期待它放学回来聊聊这一天。
嗯,俞逸,你上学时,你的妈妈在心里也这么念着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古龙的《第七种武器之离别钩》:“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相聚。”“是的。”
离别后,我们才能相聚。
有离别,我们才会更珍惜相聚的时光。
现在的新馆,对5年以后的另外一个俞逸来说,也会是寄托他的青春、他的灵魂的旧馆。
谢谢你的“多谢”。(鞠躬)
在过去的5年,谢谢你与我们一起成长。(再鞠躬)
现在,我们都更有力量了。
和我一起,做一个图书馆守护者,帮以后的俞逸们建“一座坚固的城堡”,如何?
图书馆守护人
2011—2016年,5年多的时间里,有为一点点地落地、生长,被数不清的热情和支持推动着前进。回过头来一看,2011年定下的3年目标悄然实现,5年目标也正在推进的路上。建馆之初的计划是,3年内实现收支平衡,活动开展稳定,与周边学校建立良好关系,在县城的中小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5年内,向三门其他乡镇辐射,设立图书馆分馆。
一间阅览室,一块角落里的绘本区,一个活动兼会议空间,一间拥挤狭小的办公室,一小间书库和一小间物料间。这个由仓库改造的图书馆,5年间的的确确见证了太多来来往往的人、嬉笑甘苦的故事,记忆覆盖在每一本书的书封,每一张钉在墙上的照片和明信片上。
但,它还有多少能力接住滚滚涌来的未来?新项目不断增加,义工协作工作更加频繁。小义工、丁丁故事会、女人俱乐部、梦想课程,仅仅这些日常的活动就把每个周末排满了,更别说时不时要开办的讲座等。一到假期,大家就更加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初高中冬/夏令营,我们又增加了根据素养课程改进的小学夏令营,但场地有限,这些活动举办的两三周内,未能参加营期的学生以及其他市民读者就不能到图书馆来了。
如何再往前走一步?不要让空间限制图书馆的蓬勃生长?
5年前,我们刚刚开始做有为时,小城里只有极少一部分“同类”,县里面东南西北地跑也找不到合适的场地。5年后,机会却自己来敲门。时任三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吴善灵先生给了有为向前一步的最大动力,他很热心地帮有为敲定了搬家的新场地。
“我和有为图书馆,还有点不打不相识的意思。”有回接受有为馆员的采访,吴部长回忆说。
据他说,早期由于一些人对社会组织的不理解,他一直和有为保持距离。然而时任三门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日骄反反复复地跟他推荐:“别看三门小地方,别以为真的没有什么人,关键有一群有梦想有理想的人,就难能可贵了。”架不住这两相矛盾的传说,吴部长最终亲自来文化路的馆里看了一看。
这一看,激发了这位曾经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宣传部部长心中的文人梦。“一个很朴素的图书馆,很干净、很安静,三三两两地有人在看书,有人在讨论问题。我甚至在心里想,这里的书架都没我家里好呢。但,我却实实在在地被这些朴素、平淡的事物震撼到了。有一群人在小县城里运营一座图书馆,低调不张扬,我认为是一件很崇高的事。”
于是,吴善灵部长成了图书馆坚定的支持者,请本地媒体多做报道,还邀请县、市、省各级领导来参观了解。“其实一开始我搞不太懂有为做的一些事,除了是公益的,它跟传统意义上只能借书还书的图书馆不太一样,它有很多活动,什么夏令营、讲座啊,博雅乡村、环游全球N天,最早我连名字也搞不懂。后来我又去看过几次,明白原来这是通过多种新颖的形式促进人思考,而它的效果可能比阅读更好。这不禁让我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公立图书馆就呆板、利用率不高、去的人越来越少?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方法不够创新,这是公立馆可以向有为学习的。于是我便越发推崇有为。”
给有为扩容,于是也成了这位部长乐于推进的事情,据说,最终确定新有为即将入驻的空楼时,吴善灵部长说了这么一番话:“潺潺流水、青草绿树,这样的好地方用来卖龙虾烧烤,说明我们就是一个乡巴佬。如果能让一批读书人、文化人在这里练字、作画、读书,跟周围环境多么匹配!”
这个地方,距离文化路215号的老馆3.7公里,沿着珠游溪的大转弯,从城东到了城西。一栋两层小楼,的确是“潺潺流水、青草绿树”。理事会商议之后,就此定下有为要搬进的“新家”——西区大道4号。
站在2017年的年初回头望,从确定要做有为的2011年,再到2017年,有为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
一开始,它像失重状态下做的一场小梦,从记忆深处跑出来,推着我种下一颗种子。然后,每一个小伙伴都把自己的梦想种在这里,阅读、公益、友善、积极、专业、社会参与……每一个人都为它增添了不一样的颜色,每一个人都带来更大的力量,让它更强壮、更有希望,一直到,让它成为一个我们一起打造的花园。
有为是一个生态群落,也是我们心中的秘密花园。
来到这个花园里,听到潺潺的溪水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专注于水中自己倒影中的笑容。我感到这里非常安全,好像世界在等待着我去发现。
今天大家看到的有为是一棵大树,这棵大树的树冠、果实、树干、花朵都是我们所做的项目与本地服务,不管是借阅、讲座、活动,还是持续教育项目,都耀眼夺目。
这棵树的成长及它周围的环境,离不开近千名义工共同努力所形成的可循环的支持与运营体系。对这些人而言,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财务合规、后勤保障、人事组织等是强有力的树根,给予这里最基础最坚实的支持。本地义工与大学生志愿者是这里的土壤养料。伙伴树来自本地有为人共创发展的自组织,是花园中有活力的多样化的存在。理事会与募资服务给予有为这棵大树生长所需要的阳光与水分。监事会是孜孜不倦的啄木鸟。品牌推广则是我们的画板,记录一路以来的风雨与阳光。
专业的公益人就像蜜蜂一样,飞到东又飞到西,孜孜不倦地发现无名的花,体察生态系统中的需求,平衡与发展这个花园、输送养分。作家杨朔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这一次搬馆,也让我们站到了更大的舞台上。
从自己家的仓库,到政府提供的场地,也是大家对有为从纯草根公益组织到专业公益组织的认可。
纯草根,是指有为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发起团队都是民间人士,主要物资来源于民间,并非直接来自政府采购、基金会支持等“专业路径”。我们没有经过法律法规的系统培训,财务合规方面也更多依赖直觉以及在商业方面的经验。我们做事的方式与路径也充满了探索性。本着一颗自阅读而来的初心,我们的项目与教育产品效果并没有经过严格验证,进入门槛比较低,做事也比较随性。
事实上,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基本都有很强的草根性,但也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目前看来,纯草根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着比较窘迫的环境:组织规模偏小,服务项目有限,很难得到政府和较大型基金会的支持,更不可能得到较多的社会捐赠,维持和发展难度加大。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有效的人才机制,有的组织甚至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而专业的社会组织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觉得作为一个本土的执行型机构(相对于拨款型的基金会而言),应该至少符合“法律上合法合规、资金上自身造血、服务上专业可测、组织人才建设上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从事商业的经验让我们避过了一些纯草根组织的坑。
比如,在组织合法性方面,我们一开始就确立了建立一个合法合规的社会组织的目标,而且在运营1年内我们就得到了合法的资质。在财务方面,有为从第一笔现金与物资捐赠开始就完全贯彻了公开透明的政策。一开始在微博公布,后来通过微信、季报、网站,现在有为每年做审计报告,维护得来不易的公信力。在项目专业性方面,有为一直积极主动地与阅读推广、素养教育等专业课程开发机构合作,实现有为“本地调动力+专业教育产品”的组合,馆内所提供的教育产品是传统教育体制很好的补充,我们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多元价值观、促进人们在人际联结(有爱)、文化基础(有思)、社会参与(有为)上的成长——在本地也比较超前。
先人后事。为了让专业公益人有不断成长的机会,有为每年为大家提供了大量教育公益行业内的培训机会,内部的各类学习也占到每位同事总时间的10%以上。理事会定向出资送管理层去哈佛大学接受培训。我们也常为义工举行读书会、真人图书馆讲座等教育活动。我们称之为“有为人成长计划”。自2016年起,我自己以创新募资总监的身份,加入行业内以专业管理著称的真爱梦想,近距离观察学习专业基金会的法律合规、高效管理、项目设计思路,也领略公益人的领导风格。
如果没有6年的本地影响力、公信力的沉淀,没有对本地体制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社会化学习的补充与引领,有为无法获得公众与政府的认同。
搬入新馆后两个月,也就是在2017年3月12日植树节这天,我们举办了首次正式对外年会,参与对象包括捐赠人、义工、前员工们。这次年会的主题是:种下一棵苹果树。
各个项目的负责人铆足了劲儿,在图书馆内设置了自己的展示摊位,与很少来图书馆的捐赠人进行联结,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共建家乡图书馆的快乐与成就感。
那一日正好有大雨,两位捐赠人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章百家先生及其夫人,他们两位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这小小图书馆的庆典。百家先生是前文提到的本地教育家章梫的后人,在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时,就来过有为的旧馆,并寄语我们:传播知识、美化心灵。
这一次邀他上台致辞,百家先生更是风趣幽默:“章瑾女士请我来有为,我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高辈分长辈的邀请啊!”
哈哈,我在章家的辈分确实挺高的,说起来,我恐怕是百家先生的太奶奶呢。而我也很荣幸,让章家办公益教育的传统在家乡得以薪火相传。在做有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三门人爱家乡的这种感情是深入骨髓的。也许很多人已经不住在三门了,但回报家乡的这份心意,我在有为常常感受得到。
在年会上,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这样寄语:
想不到三门有一家由年轻人发起创建的优秀的民间公益图书馆,有这么广泛的影响力,120%的图书流通率,每年近10万人次的阅览量。
想不到有这么多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支持、参与“有为”活动。从最初的4个人,到现在1000多名义工、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从原来的一个小仓库,到现在这个宽敞明亮的阅读场所,凝聚着“有为人”的心血和汗水,传递着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公益力量。
想不到“有为”图书馆能整合这么多社会资源,捐助者遍及海内外,开展这么丰富且有个性的活动。除了推广阅读,还举办电影会、博雅乡村等活动600多场,特别是联合真爱梦想推出素养课,形式新颖,喜爱者众。
一座小小的图书馆,让阅读联结世界,让小城凝聚大爱,的确发人深思。
要让读书成为全民习惯,用浓浓书香浸润三门。《周易》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是传承中华文明最直接的载体。读书,就是与人类文明进行精神交流,与先贤哲人进行心灵对话。当下非常流行一句话,叫作“只有阅读,才会有诗和远方”,所以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是文人的专属,更应是全民普及的常态。《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让传统诗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朗读者》的热播,让读书成了一种新的时尚。有为图书馆这么多年来坚持以阅读、公益、社区为主线,为社会营造阅读、学习、交流的新空间,提供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全民修养的好平台,为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点“赞”。要建设更加开放的“城市书房”,让更多人走进有为,攀登“书山”,遨游“书海”,感受阅读的畅快,享受开卷有益的美好。
要让慈善成为城市符号,让慈善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养成。慈善,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修为,是最大的社会正能量,它让人心更加温暖,让城市更加友爱。身处一座良善之城,人们将无惧世事无常。读书是真善美的教化,通过读书能够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找寻到生根发芽、璀璨绽放的力量。有为图书馆可以说是公益慈善的写照,借助这个平台,通过一本本书、一个个活动、一次次陪伴,在潜移默化中,让这种精神感染每一位读者和参与者,历久弥新。守望慈善,就是守望心灵;守望心灵,就是守望精神家园。这份慈善和爱心,必将成为定位和描摹三门形象的重要元素。
要让“有为”成为城市人文品牌,成为三门精神的闪亮地标。
……
这个植树节,种下了善,种下了爱,种下精神之树,种下人文情怀。坚信这善良的根会扎向大地,人文的绿会蔓向四野,收获的果实,将是满满的幸福感。
杨书记这么说,他也这么做。他不断跟进,并捐赠了大量书籍,也抽空到馆内做义工,时不时关心有为在学校阅读推广方面的进展。
我知道,有为是幸运的。
分析总结以上这一切,都是一些必要非充分条件。
温度、思路、机遇,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遇到几位开明的政府领导,有为不会有这样的机遇与舞台。巧的是,教师都是他们的第一份职业。
从“回避”政府到“拥抱”政府,我觉得这是一个草根组织的必修课。
如何联结更多社会的力量,点燃人们心中的共同梦想,更是我们社会公益组织的使命与机遇。
毕竟,公益,不是一个人做许多,而是每个人做一点点,许多人就会聚集巨大的能量。
有关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的文章
有为还在前行,要到县城周边的乡村里,也要到另一个小镇、许许多多小镇。我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模样,但一直怀着一点小小的期待,期待它继续成为黑暗中的一束光,也能拥抱更多束光,最后汇成一片光芒。陆莹陆莹,有为图书馆资深义工,前全职馆员,本书创作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幸运的话,她未来还会成为一名记者。......
2023-07-26
运营绘本馆的过程中,我们踩过很多地雷,这里分享几点,以供参考。义工参与活动是自愿的,但是活动和安排上需要讲究效率,所以如何让“自愿”的行为“不随意”,员工和馆长、副馆长在协作中需要注意全职员工和义工之间的差异性。有为绘本馆的特质目前是“活泼”的,周末,孩子和家长不小心会大声说话,也存在吵闹的现象。这一直是困扰有为绘本义工的问题。同时,我们使用标签书写绘本所在的书架编号。......
2023-07-26
开馆仪式的椅子已经摆得整整齐齐,第一排是邀请来的李老师、外地嘉宾、本地领导、校长、老师的专属位子,其他就是散座。另外,我们也聪明地贴上了许多彩色小纸条,告知明天来参加开馆仪式的人,我们可能还需要什么捐助。开馆前的准备开馆当天我们的一些小小心愿“我们来读一段书吧!”现在立光正式开始运营,我们也有了一位年轻热情的馆长——小丁老师,到三门来做立光的守护人。......
2023-07-26
最新的借阅数据显示,小书虫开始阅读《傅雷家书》了。“漂流书,就是把一本书放在公共场合,拾到的读者读后再漂给下一个人。”最终,我们决定这次先试一试,哪怕是用书来做一个三门小城信任度试验。这次漂流书活动,是有为首次,三门首次,似乎也是台州首次漂流书活动。首漂仪式在老城区中心的广场举办。这是我们对三门文化阅读、人民素质、公益理念的一次感性认识。......
2023-07-26
2017年,发生了一件突破性的大事——我决定代表有为出去做公众演讲。一场走出三门,走上台州TEDx[1]演讲的讲台,另一场则直接走出中国,参加哈佛大学举办的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更意外的是,我很偶然地得知,某一次我申请一个社会创新培训项目失败,很大程度是因为组委会认为我这个“金融女”就是公益玩票而已。蒲公英中学从工厂、街道、批发市场的各个角落寻找学生,目前已经覆盖了25个省。......
2023-07-26
不如起来,上网查查我心目中的图书馆是不是已经存在。眼前的搜索栏,成为我与另一个世界、Cynthia与二妹的连接口。原来已经有这么多图书馆了。“NGO在大陆地区创建、资助民间图书馆,主要走的是面向基层的路线,以农民及其子女为服务对象,包括农村学校图书馆、乡村社区图书馆、城市打工子弟学校图书馆、农民工图书馆等。”......
2023-07-26
不过当时也只敢想一想:城东有一个,城西再开一个。有为对本地团队的强烈依赖及疲累状态已经有了苗头。目前来看,嘉兴市王店镇是与政府直接合作的一次尝试。王店镇是浙江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工业镇,距离嘉兴市区20公里。王店镇有着千年的长水塘,联结着京杭大运河。古时候,王店镇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梅里。王店镇曾出过一位知名文人——清朝翰林朱彝尊。......
2023-07-26
朱辰极爱数据分析,从2014年9月起,他开始对有为的馆藏数据、借阅数据进行分析。(这么说起来,图书管理员们的工作和水手们也差不多。表1显示的是有为图书馆自2012年5月31日开馆以来到2014年7月3日间最受欢迎的8类图书借阅次数,当前数据有效率为88.3%,系统登记总藏书量10952本。表2显示的就是有为图书馆一位叶姓小读者在2014年全年的图书借阅记录。......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