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小小图书管理员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小小图书管理员

【摘要】:“一人一书”计划就此展开。每个学生有一本主要负责的书籍,作为这本书的图书管理员,记录这本书的借阅记录,也得自己看完,想好办法把自己管理的这本书“推销”出去。邵老师第一个在学校里推行了“一人一书”计划,吸引了其他老师加入。参加“一人一书”的中学生在接受有为馆员回访时,这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非得挑一挑所谓“精英”人士的话,麻俊理事能算一号人物。中学时,他是大名鼎鼎的麻学霸。麻俊和我是同一届的同学,是我们三门县1999届的高考状元。中学时代属于学渣群体一员的我,能和这样的风云人物成为朋友,一起爬爬山、打打羽毛球,十分荣幸。

当麻状元回想起白衣飘飘的年代,他是这么说的:“作业都很容易,每天很快写完作业,就没别的事做了。无聊、烦闷,就只好打牌、打游戏了。”

学霸不愧是学霸。

“做一个图书馆,让孩子们都有地儿可去,有梦想可以追求,也是一件好事。”

有道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学霸和学渣的区别也是一个神仙一个凡人了,作业这件事,学霸5分钟,学渣5小时(开个拙劣的玩笑)。这么些年过去,减负减重持续进行,但孩子们的肩膀并未更轻松,时间也越来越不够用。现在的中学生,哪里能闲来无事看浮云,哪怕学校就在群山环绕、抬头就是景的地方。

“××哥哥,××姐姐,我马上就没时间常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了。”

“××哥哥,××姐姐,我下个学期可能不能常来帮忙了。”

“我要中考了。”

“我要高考了。”

“嗯。没事。之后常来呀!”然后是轻轻一声叹息。

在2010年前后,这样的对话在有为经常上演。

是阅读不重要了吗?也不是,学校里的语文老师心急如焚:怎么才能让学生们挤出时间多读点书?既然学生们没时间来,那就给书本安双脚,让图书馆里的书到学校里、到班级里去!

“一人一书”计划就此展开。每一期,馆员和合作老师定好合适的书单,把书一箱一箱运到班级里,45个学生就有45个迷你图书馆。每个学生有一本主要负责的书籍,作为这本书的图书管理员,记录这本书的借阅记录,也得自己看完,想好办法把自己管理的这本书“推销”出去。这种方式激发了少男少女的好奇心,个个跃跃欲试。为了好好推销,比比谁的图书推介技能更高明,他们的好胜心也被激发了。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绘制介绍卡,有的模拟豆瓣评分界面,互联网感十足,有的又是手绘又是植物拼贴。十分惊艳!

一个学期下来,阅读兴趣浓厚、阅读速度快的同学,阅读量在20本以上。读得比较少的同学,也有个三五本。

“一人一书”计划开展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位义工邵国芸老师是这么说的。

提起“一人一书”我还真有点激动,激动于我是第一位参与推广此活动的教师义工;还真有点自豪,自豪于我在近3年的时间里开展了9期“一人一书”活动,举办了7场阅读分享会、2次阅读推介会;还真有点欣慰,欣慰于它是有为图书馆在校园里种下的一棵苹果树,它已经由一个班发展到两个班,再到两个年级,最终推广到四所中学,一人一书,真好!

更要感谢有为图书馆博学而睿智的朱辰老师,让我那刚上初中的儿子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让他的书包里多了历史书、哲学书,甚至多了大部头的建筑学书籍,立志长大后要当建筑师。是朱辰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重新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对家长、老师提供的书单多半不予理会,而对同伴们推荐的作品却非常喜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在我苦苦琢磨如何组建初中生阅读群体,如何改善阅读环境与阅读心态,如何真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时,儿子带话回来,说是朱老师让我有空去有为图书馆坐坐。就这样,第一期“一人一书”书单出炉,第一摞有为的好书被一帮“熊孩子”欢天喜地搬回教室,“一人一书”活动静悄悄地在三门初级中学七(6)班教室开展……

教学生涯中最曼妙的风景莫过于教室里每一张稚嫩的脸上都满溢着对知识和阅读的热忱、喜悦,最丰厚的回报莫过于孩子们用心阅读后三五一组把书中的故事演绎出来,分享自己的个性解读。

犹记得去年圣诞节的特别节目“大话西游”,平时寡言少语的方同学出演白骨精,精致的道具、柔媚的台词、从容的步伐,让坐在台下的我差点不顾形象地欢呼雀跃。

还要真心感谢有为的馆员贤婧,在初二升初三的节骨眼上,被理科作业狂轰滥炸时,孩子们的“一人一书”活动进入瓶颈期,贤婧大方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到教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在她热情洋溢的精彩分享后,孩子们渐渐开始利用校园生活的碎片时间化零为整地阅读,阅读进度大大提升。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实生活中有些东西脆弱易碎,有些东西却能坚韧生长。上学期期末,许多老师在紧锣密鼓地让学生读古文注释、听写字词和默写古诗,而我和孩子们优哉游哉地开展“一人一书”分享会,给自己管理的书籍写推荐语。

看着我兴奋地为学生的作品拍照留念,办公室曾经应聘上台州首档方言新闻节目《阿福讲白搭》的主持人周老师戏称,“邵老师在做千秋功业”,不管是揶揄还是称赞,我都欣然接受。因为我深信:通过“一人一书”的平台和窗口,孩子们将学会用和而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并由此迈开自主远行的步伐,这应该比期末考试成绩要有意思多了!

邵老师第一个在学校里推行了“一人一书”计划,吸引了其他老师加入。之后邵老师调岗去了台州市里的中学,她又继续把“一人一书”计划持续了下去。

参加“一人一书”的中学生在接受有为馆员回访时,这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人一书”对我来说,是很深刻的体验,我因此翻了许多没有看过的书,开始对诗词有印象。拿到第一本书的时候好像是好久之前的事了,印象不深,好像是讲节气的!不对……这是第二批。反正,我就记得当时老师给书单,我在两三本书中纠结很久。然而拿到的时候有点失望——好破啊。不过倒也是有了一种神秘感、历史感。

这些书中,我最喜欢《1980年代的爱情》,看这本书的原因嘛……其实是听说有一些刺激的镜头,不过实际上我看了之后,发现这个故事很令人感动,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我想的热恋的感觉不大一样,但具体怎么个不一样,我也说不上来。

——缪杭霖(初二)

中午自习、晚自习、写完作业后的时间,我都会拿来看书,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通过看书来静静。如果作业不多,每天都看几页,到了周末也可能一个下午都在看书,比如周六下午不想写作业的话,哈哈。这样的话,一看就好几个小时。

“一人一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必须是《无字书图书馆》,虽然它看起来挺薄的,比较幼稚,但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侧面写出了这个社会失去知识失去文化的现状。这令我感触比较深,我觉得,一个国家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话,得不到尊重。

另外,看到好看的书,我会推荐给朋友,比如《小王子》我觉得非常童真,就分享给了妈妈!妈妈也是朋友啊,我会剧透一点点,勾起她的兴趣,然后再给她看。

参加“一人一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改变了我的读书方式,让我喜欢看书,并且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我还挺喜欢跟别人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样想法不同,就可以一起碰撞、探讨啦!

——童紫莹(初二)

“一人一书”的书我每期应该能看10本左右,一般都在晚自习的时候看,周末也是晚上看。这些书里面,我最喜欢《陆犯焉识》,因为我觉得它好看呀!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和其他小说不太一样,一般小说讲感情的,两个人经历分歧、挫折,然后就又好了。但这本小说结尾,我是猜不到的,有点悲剧。可能我们这个年纪还没有办法好好领会,也说不太出来看这个故事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不喜欢的书,我根本就不记得啦!所以说不上来。

参加“一人一书”最高兴的就是看了很多很多很好看的书,本来一个星期就去图书馆借一本书,现在一周能看两本,看书比较方便。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一期的时间可以长一点!

——何扬(初二)

其实,早在开馆之初,第一任馆员小丁老师就提过要开展“一人一书”计划,只是一直未能实现。“一人一书”对合作老师的参与意愿和执行力要求比较高,刚刚开馆时,周边的老师、学校对公益图书馆这个新鲜事物不甚熟悉,因而成功率并不乐观。

这也教会我们,许多与学校的项目合作与尝试,需要时间的配合。并不是对的事,就一定要急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