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均为典籍古书,包括《老子》、《缁衣》、《五行》等,整理者共编为16种18篇,这是近世首次大规模发现的先秦竹书,一直备受瞩目。上博简1994年前后由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入,现藏上海博物馆。上博藏简总数超过1200枚,35000多字。今本《缁衣》作“正”,郑玄注:“‘正’当为‘匹’,字之误也。‘匹’谓知识朋友。”、用为仇匹之“仇”或“逑”,今本《礼记·缁衣》作“君子好仇”,郑玄注:“仇,匹也。”......
2023-07-26
目前所见的战国简帛材料,除了曾侯乙墓所出属曾国之外,大体都是楚国的遗物。楚地出土的战国竹简,一般比较笼统地称为楚简,从其出土地和历史归属来看,这样说并无问题。不过,楚国出土的竹简,其简文内容、书写用字未必皆属楚。早期发现的如信阳、望山、包山等楚墓的竹简,因为多属楚国人实用性的文书档案,并不存在是否“属”楚的问题;但以典籍古书为内容的郭店、上博等竹简,情况就较为复杂。就内容而言,诸如郭店简《缁衣》、《唐虞之道》等篇目,其作者并非楚人,而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竞公疟》等更是齐国史料,文献来源显然并非楚国。这些文献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从别国引进的书籍,文字风格上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引进地的特点;二是由楚国人转抄的别国文献,当中有的可能完全实现了楚文字的转写,有的则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源文献的一些文字特点。目前还很难对书籍性质的竹简文字作十分准确的国别界定,但有些篇章确实存在“非楚”的特点,则是不争的事实。郭店《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三)和上博《缁衣》就是被学者明确提出来具有齐系文字特点的抄本。
以下举本书所选录的上博《缁衣》及郭店《语丛三》(见“居处从游之损益”条)等简文中出现的几个例子来说明齐、楚文字形体和用字习惯的差异。
(1)好:好(郭店《缁衣》42)——(上博《缁衣》21)
从女、从子的“好”字贯串整个汉字历史,读为“好”的“”字出土文献仅见于上博《缁衣》和郭店《语丛一》、《语丛二》。传抄古文还能找到“”的遗迹。《说文》:“,人姓也。从女、丑声。《商书》曰:无有作。”段玉裁注:“壁中古文叚为好。”今本《书·洪范》作“无有作好”,《古文四声韵》引古《尚书》则作“”。一般认为,传抄古文主要来源于孔子壁中书,壁中书正是齐鲁一系的文字。
(2)匹:駜(郭店《缁衣》42)——(上博《缁衣》21)
“匹”字金文作“”(卫簋),亦见于随县竹简,随县竹简还有写作“”(简131)之例,增马旁作马匹之“匹”的专字。一般楚文献马匹之“匹”作“駜”,匹夫之“匹”作“佖”,皆从必得声,马、人作为义符各适其义。“”还见于郭店《唐虞之道》,应是承金文“匹”字写法而变,右下所从近于匕旁,可能也是有意改造的字形。
(3)疑(郭店《缁衣》43)——(上博《缁衣》22)
“疑”字战国文字多从心表意,楚文字以“矣”为声,上博《缁衣》则以“”为声。“矣”虽是“”的分化字,但二者及相关之字战国时代都有明显的地域分野。楚文字之“矣”、“”,上博《缁衣》、郭店《唐虞之道》诸篇分别作“”、“”,连仅是与之形近的“舜”字,也有类似分立,楚文字作“”,《唐虞之道》作“”。“舜”字《说文》古文作“”,即后者之讹变。
(4)莊(郭店《穷达以时》8)——(郭店《语丛三》9)
庄敬之“莊”楚文字皆写作“”(“”同时也表示“臧”这个字);郭店《语丛三》则写作“”,右半构形虽未详,但与《说文》“莊”字古文吻合。《说文》古文多被认为主要来自孔子壁中书。
《说文叙》谓战国时代“诸侯力政,不统于王”,造成“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战国时代因为不同政治区域的分治,文字形制确确实实存在着地域差异,故王国维曾提出著名的东西土文字说,当世学者进而分齐、楚、燕、三晋、秦等系对战国文字进行分域研究。当然,战国文字字形的地域之“异”有其相对性,它们仍是一家之眷属,异同并见,互有影响。
有关战国简帛读本的文章
郭店楚简均为典籍古书,包括《老子》、《缁衣》、《五行》等,整理者共编为16种18篇,这是近世首次大规模发现的先秦竹书,一直备受瞩目。上博简1994年前后由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入,现藏上海博物馆。上博藏简总数超过1200枚,35000多字。今本《缁衣》作“正”,郑玄注:“‘正’当为‘匹’,字之误也。‘匹’谓知识朋友。”、用为仇匹之“仇”或“逑”,今本《礼记·缁衣》作“君子好仇”,郑玄注:“仇,匹也。”......
2023-07-26
因此,我们讲简帛文献更多的是指简牍文献,只是由于人们习惯将二者连称,故此仍用“简帛文献”概念。帛书的特点是便于卷起收藏,故敦煌文书又称“敦煌卷子”。简牍是由单片组成,故其在形状、长短、编连上均存在一些制度,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可见“椠”是未经加工析片的简牍原料的称呼。......
2023-07-25
然而,在东周数千座墓葬中,随葬品丰富而又十分精美的大墓,应首推曾侯乙、中山王两座大墓。秦公大墓则是已发掘的东周墓中最大的一座。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是战国早期的一座特大墓葬。墓主骨骸经鉴定为男性,年45岁左右,原本用多层丝织物包裹,周围置有玉、骨、角器及金器等物300多件。一号墓,在灵寿城址以西的西灵山下,有尚未发掘的二号墓在其东侧并列。......
2024-01-28
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曾侯为曾侯乙之祖父。[5]左右,帮助、辅佐之意。[10]此,战国楚简“此”字形体多变化,铭文该字与郭店缁衣14号简字写法相近。[11],读为临,可表示地理位置的临近关系。[13]燮,意为和顺、协和、调和。[14]众庶,即众民、百姓。[15]东周以来,吴楚互有攻伐。[16],从扁、从兇、从火,疑读作变。[17]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18],从心从嚴,读为嚴。......
2023-07-07
②直径为3.2mm和4.0mm焊条,偏心度不应大于5%。②在对合金结构钢或不锈钢等合金元素较高的材料焊接时,则应考虑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其他方面的要求选用成分相似或性能上可满足材料要求的焊丝。3)为适应焊接不同厚度材料的要求,同一牌号的焊丝可加工成不同的直径。......
2023-08-22
西周母方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50.3厘米,口径1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25千克。母方罍铭文拓片母方罍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的一座中型墓葬中。据统计,在已发掘的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大型和中型墓葬占到总数的94%以上。方罍的墓葬已遭多次盗掘,铜罍放置在墓室北部距墓底1.5米的椁上,同时还发现了铜壶盖、铜匕和圆形蚌泡等,这些器物都表明母方罍主人的身份较为高贵。......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