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4年的春天,我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同时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国际政治课程的教学;在当年夏末,我将瓦格茨的书稿修改至符合出版要求的体例。1五年之后,我的博士论文以《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为题得以出版面世。2解读国际政治后果需要人们对国家所处的环境以及各国自身的特性加以审视。......
2023-07-26
本书内容反映了我对国际关系的一个直接关注的议题,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中一个我长期以来深感兴趣的议题。后者可以追溯至我在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求学的那段时光,在约翰·刘易斯和尤尔特·刘易斯(John and Ewart Lewis)教授夫妇的指导下,我体会到了理论研究的魅力,理解到了理论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此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我又幸运地成为现在已然过世的弗朗茨·纽曼(Franz Neumann)教授的学生,作为一位教师,他所拥有的杰出才华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任何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不会忘怀。
我要对威廉·福克斯(William T.R.Fox)教授致以最直接和最深切的谢意。从第一份笼统的文稿提纲的草拟,直至此处最终书稿的确定,福克斯教授始终乐于提出他的建议,以及富有洞见的批评意见。此外,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of War and Peace Studies)的所长,他也允准我将多个夏季以及学年中的部分时间用于研究和写作。在他的帮助下本书才得以成为一本更好的著作,但是这一说法并不足以说明福克斯教授对本书的贡献,因为,倘若没有他的鼓励和忠告,根本就难以有本书的面世。
我异常幸运地还拥有另一些批评者:赫伯特·迪恩(Herbert A.Deane)和约翰·斯图尔特(John B.Stewart),他们两位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肯尼思·汤普森(Kenneth W.Thompson)先生。他们每一位都曾在书稿准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读了全文,对此我深表感激,而斯图尔特教授则在两个不同阶段耐心地阅读了文稿。他们都向我提出了很多建议,帮我纠正了许多错误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促使我对文稿的许多内容予以重新思考,甚至常常重写某些章节,尽管我得出的结论并不总是能够为他们所接受。
我妻子所做的工作远远不止于让孩子们保持安静和修改句读,也不止于提出批评意见和校对文稿。她完成了某一章主要的研究工作,并为全书的撰写贡献了大量的观点和信息。我还要感谢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它对一位缺乏经验的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表示了理解,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慷慨的帮助。
对其他作者相关著作的摘引往往更精准地表达了我个人一些无法恰当表达的想法。我为此免费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在此我要感谢下述出版社惠允我引用那些受到版权保护的著作:约翰·霍布森(John Hobson)撰写并由“乔治·艾伦和昂温有限公司”(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出版的《帝国主义论》(Imperialism);让·雅克·卢梭撰写、C.E.沃恩(C.E.Vaughan)翻译并由“警官有限公司”(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出版的《通过欧洲联盟实现永久和平》(A Lasting Peace through the Federation of Europe);让·雅克·卢梭撰写、G.D.H.科尔(G.D.H.Cole)翻译并由“E.P.达顿有限公司”(E.P.Dutton and Company Ltd.)出版的《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撰写并由“威廉·莫罗有限公司”(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Inc.)出版的《萨摩亚人的成年》(Coming of Age in Samoa)以及《时刻做好战斗准备》(And Keep Your Powder Dry);T.H.皮尔(T.H.Pear)编辑并由“哲学图书馆”(Philosophical Library)出版的《战争与和平的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Peace and War);以及奥托·克莱伯格(Otto Klineberg)撰写并由“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出版的《影响国际理解的紧张局势》(Tensions Affecting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肯尼思·华尔兹
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
1959年4月
有关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的文章
在1954年的春天,我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同时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国际政治课程的教学;在当年夏末,我将瓦格茨的书稿修改至符合出版要求的体例。1五年之后,我的博士论文以《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为题得以出版面世。2解读国际政治后果需要人们对国家所处的环境以及各国自身的特性加以审视。......
2023-07-26
——孔子根据国际关系的第一种意象,战争最重要的根源在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的行为。接受第一种意象解释方法的人既有可能是乐观主义者,也有可能是悲观主义者。此外,仅仅对某一种既定意象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尚不足以为形成一整套预期提供充分的基础,因为这一意象本身有可能就是错误的。在本章中,我们将主要考察这样一些人的观点,他们均赞同如下这一假设,即为了理解战争的......
2023-07-26
前一种方法我们将在第六章中予以讨论;而根据第二种意象,国家的内部组织形式是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战争能够促进每个参战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统一。6上述大量不同的例证对第二种意象作出了部分解释,即认为国家内部弊端导致了它们之间的战争。8而威尔逊强调的则是实现和平的各种先决条件,例如不断增强的国际了解、集体安全与裁军、建立全球性国家联盟等。......
2023-07-26
本章对此将另加详述,并引发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在本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我们将对国际关系中两个普遍但却颇具争议的特殊话题——关税和均势——予以讨论,并有意识地考察“第三种意象”的解释性作用。在最后一部分中,我们将把第三种意象与若干关于国际政治的非理论性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评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在将卢梭的分析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之前,先行对国家经济内部冲突的一个案例予以考察是有价值的。......
2023-07-26
威尔逊对第二种意象的强调导致他对第一种和第三种意象作出了独特的解读,但却并非对它们全然视而不见。通过质疑他们对第一种意象的诠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批评。如果忽视第二种视角,那么第一种视角就会把我们导入歧途,对于这一点,本书第三章和第六章分别以两种不同的方式......
2023-07-26
3在无政府状态下不会存在自动的和谐。鉴于此,对国家行为的要求是由所有国家处身其中的环境所决定的。通过强调所有国家政策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一论断也注意到了第三种意象。通过额外增加一个初始假设,斯宾诺莎的视线从个人和民族转向了处身国际社会之中的国家。......
2023-07-26
[1]战争和国家建设的关联不是普世共有的。与其他好战社会相比,中国在东周期间的血腥记录仍然突出。兼并使国家数量大跌,战役总数因此减少,战国七雄灭了其余十六国。而一名中国史官称,24万战死于公元前293年的战役,45万战死于公元前260年的战役。每辆战车配备一名御手和至少两名武士,还需多达七十人的后勤支持。官僚机构自周朝中国的混乱中崛起,全没计划,只为征收战争所需的税金。......
2024-01-10
3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是对第二种意象的最全面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不在于它们没能阻止战争的发生,而在于它们没有反对战争——则显然以某种方式对这些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它们表面上赖以为基础的理论,提出了控告。资本主义国家导致战争,而社会主义则带来和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