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避免尴尬:慎选礼物,重要的学问

避免尴尬:慎选礼物,重要的学问

【摘要】:奥巴马看似是很有魅力的一位总统,却曾因为不懂送礼的礼节而选择了不合时宜的礼物,备受西方媒体的诟病。领导人见面,互赠礼物是免不了的。布朗的礼物是精心准备的,充满了象征意义,以强调英美之间的传统友谊。这些礼物也成为英国百姓的笑柄。上任之初的“礼品门”着实让奥巴马政府非常尴尬。由此可见,送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礼物选择的合适与否将会直接引发两人乃至两国之间关系的恶化。

自古讲究礼尚往来,所谓“礼多人不怪”。各国领导人之间互赠礼品,更是必不可少的外交礼仪。奥巴马看似是很有魅力的一位总统,却曾因为不懂送礼的礼节而选择了不合时宜的礼物,备受西方媒体的诟病。

奥巴马在奥普拉的访谈节目中半开玩笑地说:“我送出去的东西总是比收到的要好。”话音刚落,第一夫人米歇尔就迅速回击:“不可能,我去年就送给你一份好礼。”估计英国首相布朗看到这段访谈,他的反应肯定会和米歇尔如出一辙。

2009年3月初,英国首相布朗在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访问美国。领导人见面,互赠礼物是免不了的。布朗的礼物是精心准备的,充满了象征意义,以强调英美之间的传统友谊。那是一个笔筒,和奥巴马总统椭圆形办公室里那张名为“坚毅桌”的书桌相配。这张书桌在白宫已有129年历史,是用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坚毅”号军舰的船身木材打造而成,并于1880年由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肯尼迪入主白宫后,特意把它找到放回椭圆形办公室,之后历届总统都沿用这张书桌。

布朗送给奥巴马的这只笔筒取材于英国皇家海军“塘鹅”号军舰的船身木材,而“塘鹅”号和“坚毅”号是姊妹舰。此外,布朗还送给奥巴马一套第一版七卷本的《丘吉尔传》,这些礼物的挑选可谓煞费苦心。

相比之下,奥巴马回赠布朗的却是25盘好莱坞大片影碟,包括《星球大战》《公民凯恩》《教父》《愤怒的公牛》等,甚至还有《精神病患者》。这让英国媒体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怒火中烧,把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等看家本领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用“礼物门”来形容奥巴马那次外交失误都不为过。姑且不说这些影碟在英国任何一家店都能买到,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视频制式有差异,全欧洲的DVD机都无法播放奥巴马的“好礼”。难道还有比这更雷人的礼物吗?

这些礼物也成为英国百姓的笑柄。有网民说:“这和背回家一口袋袜子有什么区别呢。”英国媒体刻薄地说:“布朗首相已经失去了一只眼睛的视力,这下不必用仅有的视力去劳神费力地看《2001太空漫游》了。”

伦敦时报》指出,更令人觉得“耻辱”的是,米歇尔·奥巴马送给布朗两个儿子的礼物——美国总统专用直升机“海军一号”塑料模型,同样不经思考,没有品位。这家报纸说:“这礼物绝对是最后一分钟在白宫礼品店里顺手抓的。”而布朗夫人萨拉·布朗送给奥巴马两个女儿的礼物是从英国品牌TopShop精心挑选的衣服加上配套的项链,还有一套英国儿童作家的书籍。《每日邮报》称,这是精心准备的可爱礼物。于是,英国媒体哭笑不得地感叹道:“奥巴马夫妇的礼物明显是在对布朗夫妇说,谢谢你们来串门儿;而对于布朗的儿子们而言,父母此次美国之行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爸爸妈妈去看美国总统了,给我们带回来的只有破塑料飞机’。”

上任之初的“礼品门”着实让奥巴马政府非常尴尬。据报道,布朗在返回英国的飞机上接到了奥巴马的电话,奥巴马在电话中委婉地表达了歉意。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也承认这太不合乎礼仪了。奥巴马的助手只得向英国方面解释称:“总统整日劳心于经济复苏而没休息好。”

美国媒体认为,不少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就任之初在外交礼仪上都要补课,比如2006年布什参加八国集团峰会期间为德国女总理默克尔提供肩颈“闪电按摩”,因“总统咸猪手”贻笑大方;1999年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与阿拉法特遗孀苏哈的拥吻让她被诟病了一年。如今,奥巴马的“送礼课”也没有过关,他需要在挫折中不断学习。

2009年3月底,奥巴马接待了到访的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陆克文,并送给他一张罕见的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当年的原版乐谱,十分用心。到9月份奥巴马夫妇迎接20国集团领导人和夫人参加匹兹堡金融峰会时,他们送礼的艺术已经显得轻车熟路。米歇尔给各位“第一夫人”准备的是仿照林肯夫妇当年用过的茶具制作的精美瓷器,盘底有美国国花玫瑰图案;另一件是特制的手工水晶蜂蜜罐,上面印有米歇尔的签名,里面装着白宫自产的蜂蜜。美国媒体评价道,这礼物即便缺乏新意但也绝不会出错。

由此可见,送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礼物选择的合适与否将会直接引发两人乃至两国之间关系的恶化。

人脉格言

送礼,关键是一个“送”字。这是整个礼物馈赠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退回,都只会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钱已花,情未结,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