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辨别不同自闭症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如何辨别不同自闭症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自闭症之声在介绍美国自闭症职业发展中心的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报告说,使用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够使干预的花费减少三分之二[2]。选择干预方法时,尽量不要受其夸大的干预效果所诱惑。警惕一些无效甚至对孩子有害的干预方法“换名出售”。

Thomas Zane和Cheryl Davis(2008)[1]在其论文中讨论了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家长在干预上令人担忧的消费状况。家长希望孩子越来越好甚至“痊愈”,所以会让孩子进行很多干预,这也就让很多所谓“时髦”“流行”但却没有实证依据的干预方法有了市场。有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平均会同时尝试多达7种干预手段。如果孩子同时开展多种干预方法,那家长根本无从查证哪种方法有效,哪种方法无效,很有可能误以为那些“时髦”“流行”的干预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家长盲目尝试那些打着“科学”“包治愈”等名号,但实际并没有实证依据的干预方法,会有以下消极影响:

1.耽误孩子干预的时机

干预越早越好。儿童早期是个体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可塑性最强,此时给予适当的干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如果家长“病”急乱投医,不仅折腾孩子,还耽误了孩子的干预时机。

2.浪费物质资源

一些没有实证依据的干预方法在宣传的时候给家长虚假的希望,宣称可以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甚至宣称可以“治愈”。有的家长就不顾一切,卖房卖车、倾家荡产也要去尝试,最终浪费了太多钱在这些干预方法上。自闭症之声在介绍美国自闭症职业发展中心的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报告说,使用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够使干预的花费减少三分之二[2]

3.给家庭带来精神损害

对那些打着“科学”“包治愈”等名号,但实际并没有实证依据的干预方法,家长一开始是满怀希望的,可一次次的不如意,会让家长更加心灰意冷,甚至放弃任何干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长期接受那些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方法,对孩子的身体、情绪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哪些才是有实证依据的干预方法呢?

美国有许多权威机构都做出了这方面的研究报告,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研究是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National Autism Center)、美国自闭谱系障碍职业发展中心(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enter 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这两个组织进行的。

2015年,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计划(第二版)”(National standard Project 2)[3],合并国家标准计划第一版后(NAC,2009),将干预方法分成三大类,即已建立了实证基础的“成熟方法”(Established Treatments)、正在建立实证基础的“尚在论证中的方法”(Emerging Treatments)和尚未建立实证基础的“不成熟的方法”(Unestablished Treatments)。2020年,美国NCAEP团队发表了最新版的《针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的循证实践》报告,总结得到28项循证干预实践。这28种干预方法在上一问“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方法有哪些”中已详细罗列,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自闭谱系障碍的干预和治疗,迄今为止,有医学、认知、发展、心理、教育等多种干预模式及一百多种干预方法。而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会有行为、认知和学习风格、语言发展、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没有一种干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自闭谱系障碍儿童。那么,就需要家长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判断和筛选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有几点建议可以提供给家长:

以儿童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基于科学评估,结合孩子的优势、兴趣、需求等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

有效的干预方法都会积极重视家长的参与和家长的培训,重视儿童的发展环境

整合的、自然的、有意义的干预内容非常重要,无论何种方法,干预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儿童的发展有意义的,目标要具有功能性。

选择干预方法时,尽量不要受其夸大的干预效果所诱惑。一些高大上的理论方法,一些高大上的词汇,一两个所谓成功的案例,可能会让家长趋之若鹜,但是家长要深思慎行,没有任何一种干预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也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警惕一些无效甚至对孩子有害的干预方法“换名出售”。

【注释】

[1]资料来源:http://psycnet.apa.org/journals/eib/5/2/44.html

[2]资料来源:https://www.autismspeaks.org/science/science-news/more-autism-therapies-prove-their-worth

[3]资料来源:http://www.nationalautismcenter.org/national-standards-project/phas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