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代朦胧诗人,《无题》作者是谁?

唐代朦胧诗人,《无题》作者是谁?

【摘要】:但后来的遭遇却让李商隐备受挫折,很多诗都写得晦涩难懂,被人称为唐朝的“朦胧诗人”。李商隐写过二十多首无题诗,有人说他的《锦瑟》等诗直接以第一个词为题,也相当于无题诗,如此算来,他写的无题诗就有几十首了。在这些诗歌中,最有名的有两首,一首是《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另一首就是下面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牛李之争”而一生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的李商隐,在年少时显露出卓越的才华,16岁就写出了《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得到时人的赞许。但后来的遭遇却让李商隐备受挫折,很多诗都写得晦涩难懂,被人称为唐朝的“朦胧诗人”。梁启超先生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意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这就是李商隐诗独特的魅力:他的诗很多我们“读不懂”,但是却不妨碍我们欣赏诗歌之美,甚至正因为这种“不懂”,诗歌的意象便成为苍苍蒹葭之外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更让人生出寻觅追随的欲望。

不仅如此,李商隐还是无题诗的代表人物。

众所周知,上古的诗歌都是没有题目的,比如《诗经》里诗歌的题目都是后人以第一个词来起的;有些文章也没有题目,比如《孟子》里文章的题目也是后人根据文意起的,这与当时文学发展还处在低层次水平有关。后来,所有的诗歌都有标题了。可是在这时,李商隐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不给自己的诗命名,甚至干脆就标名“无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创举。

因为没有题目,于是作品便少了很多限制。从这个角度说,诗歌表达的内涵就宽广了许多,如西方的无标题音乐一样,作曲家们拒绝用题目给听众暗示,而是取消题目,让人们直接用心灵而不是大脑去体会音乐之美。

李商隐写过二十多首无题诗,有人说他的《锦瑟》等诗直接以第一个词为题,也相当于无题诗,如此算来,他写的无题诗就有几十首了。在这些诗歌中,最有名的有两首,一首是《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另一首就是下面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虽然这首诗没有题目,但是一般认为它是一首抒写思念之情的爱情诗。首联写出了让人凄凉痛苦的离情别绪。诗人大概和他的梦中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经常相见,于是每次相见都是难得且珍贵的,正因为此,别离也就显得更加艰难。东风和煦浩荡,但是在这离别之时却显得有气无力,盛开的百花已经凋零,如诗人此时悲凉的心情

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第一句的双关尤其巧妙:表面上写春蚕死后才结束吐丝,其实这里的“丝”谐音思念的“思”,于是这种思念陡然间便有了千钧的重量,可以用生命来称量。下句更是描写思念之痛苦,就如蜡烛一样,身体成灰,“眼泪”才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李商隐的另一句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不仅是刻骨铭心的思念,更是死生不渝的牵挂!

可是,现实依旧是残酷的,诗人和思念的人似乎还是很难见面,可是岁月却依旧在不停地流转。颈联说:早上梳妆的你,对着镜子发现美丽的容颜正在一天天老去;而我也无法排遣这思念,只好整夜对月吟诗。月光如水,照在身上,感觉到寒冷,照在心里,感觉到冰凉。

这种无助的思念真让人感到绝望!诗人的心已经被这种绝望挤压得粉碎,似乎他再也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于是在最后一联,他勉强安慰自己:你住的地方就像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无路可通,但是因为有你,哪怕是蓬山,我也要借助王母娘娘的青鸟,替你我传达思念的讯息。

李商隐有没有青鸟这样的信使,现在已经不可考,但是从常理判断,他应该是没有的。于是,这种凄神寒骨的思念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但是似乎我们也应该感谢这思念,感谢它带给李商隐的折磨,因为有了它,诗人才能呕血成歌,将无尽的痛苦用最美的诗句表现出来,穿越千年风霜,来到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