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沙过贾谊宅》告诉你:谁是五言长城?

《长沙过贾谊宅》告诉你:谁是五言长城?

【摘要】:刘长卿诗名很大,他尤其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吸引刘长卿的不是长沙水,也不是武昌鱼,而是一个九百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度过贬谪生涯的文士贾谊。而遭遇两次无端贬谪的刘长卿此时来到贾谊的故居,由贾谊的身世也联想到了自己的际遇,心潮难平,于是写下了这首《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栖迟”的意思就是停留、居住。这3年是贾谊最悲伤无助的3年,他在这里写下了《 鸟赋》和《吊屈原赋》。

大历是唐朝第八位皇帝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大历年间的诗人都经历了由开元盛世向安史之乱转变的惨痛,因此他们的诗歌中不再有李白那样的豪迈高蹈和自信,也没有杜甫那样同情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深沉,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孤独落寞的冷落心理或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跟盛唐诗歌的铿锵高迈完全不同,开始向中唐诗风转变。

人们熟知的“大历诗风”指的就是大历年间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那批诗人共同的创作风貌。其间,著名的诗人有李端、钱起、韩翃、韦应物等,刘长卿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年少的时候在嵩山隐居读书。有资料说他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考中进士,也有学者认为他是天宝十四载(755年)才考中进士,刚考中进士还没放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至德年间,刘长卿曾经担任监察御史,后来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转运使判官。之后他被当时的观察使吴仲孺诬陷,关进了姑苏的监狱,幸好不久后遇到朝廷大赦得以出狱。后来,他又被贬为南巴尉,当时有人为刘长卿鸣不平,于是就改为睦州司马,之后又担任随州刺史。

刘长卿诗名很大,他尤其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据说他写诗落款从来不写全名,只落“长卿”两个字,但当时的人都知道他,这真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感觉了。不过刘长卿性格刚直,脾气很大。史书记载他“性刚,多忤权门”,因此两度被贬,“人悉冤之”。

仕途坎坷的诗人很容易在同样仕途坎坷的前人中间去寻找共鸣,寻找知音,刘长卿也不例外。这一年,刘长卿来到了长沙。吸引刘长卿的不是长沙水,也不是武昌鱼,而是一个九百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度过贬谪生涯的文士贾谊

贾谊是西汉著名辞赋家、政论家(可参考前文《李商隐为什么写〈贾生〉》),他曾经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居住了3年。这3年中贾谊时时悲叹自己的命运,写下了《 鸟赋》和《吊屈原赋》。后来贾谊被转为梁王太傅,不久就因为梁王骑马摔死这件事,自己也郁郁而死了。

贾谊在后世几乎成了仕途坎坷的代言人,从司马迁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后,无数的人借贾谊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愤懑,如前文李商隐的《贾生》,如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李白在《田园言怀》中说“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而遭遇两次无端贬谪的刘长卿此时来到贾谊的故居,由贾谊的身世也联想到了自己的际遇,心潮难平,于是写下了这首《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在这里居住了3年,所以说是“三年谪宦此栖迟”。“栖迟”的意思就是停留、居住。这3年是贾谊最悲伤无助的3年,他在这里写下了《 鸟赋》和《吊屈原赋》。在《 鸟赋》中他写道: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这个故事源自《庄子·大宗师》。庄子说:“有个铜匠在炼铜汁。突然有股铜汁跳起来说我要成为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铜匠一定会认为这股铜汁中邪了,是不祥之物,应该弃去不用。今天的社会也是这样。假设天地是大熔炉,造化者是铜匠,万物都在炉中熔炼,突然有个东西跳出来说:‘我是人!我是人!’造化者也会认为它中了邪,一定会弃去不用。”

贾谊认为自己就是那股不识时务的铜汁,终究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而贾谊的命运在后代一直被无数次地重复着,刘长卿的命运难道不是跟贾谊一样的吗?所以万古江山,留下的只有贾谊的悲伤,而这悲伤让近千年之后的刘长卿也看到了自己命运的影子。

第二联写的是贾谊故居附近萧瑟凄凉的景象:我在秋草中寻觅已经消失的人迹,寒林里只见太阳逐渐西斜。

第三联感慨贾谊的命运:平心而论,汉文帝还算是个有道明君,但是即便是他,对贾谊的恩德也是十分淡薄的,湘水滔滔奔流,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就像刘长卿九百多年后在长沙想起贾谊一样,贾谊在长沙的时候,也想起了前代为人正直却无辜被贬的屈原。他写下了《吊屈原赋》,表达自己的伤感。在这篇赋里,贾谊抨击世人颠倒黑白——认为干将、莫邪这样的宝剑很钝,却认为铅制的宝剑是锋利的(莫邪为钝兮,铅刀为 )。可是,贾谊凭吊屈原的含义,又有谁能明白呢?

最后一句表面是凭吊贾谊,其实也是在哀叹自己的身世:寂寞江山,秋叶纷纷落下,可怜你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这样飘零天涯!

刘长卿的这首诗当然不能改变他仕途坎坷的命运,但是这首诗不仅在当时让他以古人之酒浇了胸中之块垒,更为后世无数处在生命低潮期的人们提供了一些慰藉,这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