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杜牧四首古诗赏析及介绍

杜牧四首古诗赏析及介绍

【摘要】:杜牧在诗、散文、赋上都有突出贡献,他的《阿房宫赋》《山行》《清明》《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等被收录在中小学课本中,至今仍然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他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此前盟军最高统帅部已经确定选择诺曼底作为登陆地点,代号“霸王行动”。这份预报被确实之后,盟军统帅部当机立断,将6月6日定为登陆作战的发起日。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当时的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因为他晚年居住在长安的樊川别墅,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在诗、散文、赋上都有突出贡献,他的《阿房宫赋》《山行》《清明》《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等被收录在中小学课本中,至今仍然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牧的诗歌中,咏史诗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杜牧的咏史诗与众不同,往往角度独特、观点新颖,在有些人看来甚至觉得杜牧喜欢“翻案”,但是这些作品细读之下却不无道理。比如他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孙刘联军成功的关键是使用火攻,而使用火攻的前提条件是当时必须吹东风。可是在冬天,大部分地方一般吹的都是西北风,哪里来的东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开战这两天,居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于是周瑜部将黄盖使用诈降计,率领满载引火物的船队径直冲进曹营,瞬间曹营就成了一片火海。

这场东风对于孙刘联军来说实在太关键,可是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三国演义》说这东风是诸葛亮法术“借”来的,这种说法当然不可相信。那么东风的来源,也许只能解释为大自然对周瑜的恩赐了吧。大多数人的思考也就到此为止,但是杜牧却更进了一步:要是当时没有那场救命的东风,赤壁之战的结局会怎样?当然会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那么,东吴最著名的两位美女大乔、小乔也会被曹操俘虏,囚禁在铜雀台上了吧。

这首诗看似有些钻牛角尖,其实它揭示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对于战争来说,天气这种偶然因素有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812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向俄军发起进攻。法军势如破竹,一度占领了莫斯科。可是,那一年寒潮提前到来,11月的莫斯科就变得冰天雪地,法军每天被冻死几千匹战马,没过多久,就损失了五十万人,最后狼狈地逃出俄罗斯。试想,如果法军入侵的时候是夏天,或者那一年的寒潮来得没那么早,历史会不会被改写呢?

130年后,希特勒也重蹈了拿破仑的覆辙。1942年,纳粹德国军队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双方为争夺这座城市进行了殊死的搏杀,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德军惨败,保卢斯将军率领第六集团军余部投降。德军的失败固然主要是由于苏联军队的殊死抵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是苏联严寒的气候也是他们惨败的重要原因。

1944年,盟军300万重兵集结在英伦三岛,为开辟第二战场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此前盟军最高统帅部已经确定选择诺曼底作为登陆地点,代号“霸王行动”。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如果成功,它能大大加快二战进程,早日结束战争。

然而,正当盟军万事俱备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难题却放在了他们面前:这段时间的英吉利海峡通常风高浪急,舰船出行都非常危险,更不用说人员和装备登陆了。艾森豪威尔和手下一筹莫展。正在他们准备推迟登陆行动的时候,气象学家斯塔格提出一份预报,在最近两个冷锋之间可能会有一段较好的天气,这一天可能是6月6日。这份预报被确实之后,盟军统帅部当机立断,将6月6日定为登陆作战的发起日。

果然,在这一天,天气大为好转,盟军大部队横渡海峡,登陆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法西斯的灭亡。

这几个近现代的战例表明,气象因素对战争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些时候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并不是杜牧标新立异来翻案,而是他洞察到了历史背后存在的偶然因素,而有时候正是这些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和走向。所以学习历史不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多提几个“如果”。

杜牧的咏史诗就喜欢提“如果”: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楚汉战争最后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据《史记》记载,项羽被围困在垓下,军心动摇,无法再战。项羽率领少数手下冲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对他说:“我这里特意为大王准备了船,渡过乌江重新招募部队,一定能够再打回来!”但是项羽说:“我带的八千子弟兵现在全部战死,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于是他谢绝了亭长的好意,最后自刎江边。

从那以后,项羽就成了宁折不弯、慷慨赴死的悲剧英雄的典范。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盛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是杜牧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不但不和别人一样歌颂项羽的英勇壮烈,反而暗示他意气用事,死得不值:为了一点虚名,放弃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这算什么英雄呢?

杜牧之所以如此说,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杜牧的时代,大唐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眼看就要走到尽头了。杜牧目睹这一切,心急如焚,更有一种不甘:难道真的无计可施了吗?他认为,在这最后的关头,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少谈高调,多做实事,不能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就这样走向灭亡。所以,他才借项羽的典故表达自己的观点:失败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心不死,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杜牧咏史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典雅含蓄,这让一些粗心的读者第一遍读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这是一首咏史诗,或者搞不清楚它讽刺的对象是什么,往往要经过仔细的阅读、认真的思考,才能找到诗歌真正的用意。所以说,读杜牧的有些咏史诗就像做思维的体操,不付出一点代价是无法参透谜底的。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位女孩子在秋天的晚上坐在石阶上边看夜景,边拿着扇子扑打萤火虫的情景。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觉,这首诗并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题目是秋夕,指的是秋天的晚上,从最后一句“牵牛织女星”我们知道,这一天应该就是七夕。在古代七夕又叫“乞巧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以女子为主体的日子。这一天每个家族的女子都会举行聚会,进行手工比赛,玩各种游戏,祭拜织女星,乞求赐予自己一双巧手,这就叫“乞巧”。其实乞巧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织女星能够赐给自己一个如意郎君。所以古代七夕这天的晚上,女孩子们是非常热闹的。

可是这首诗里的女子为什么这么冷清呢?我们再仔细阅读,发现“银烛”“画屏”“轻罗小扇”等词语,这些东西都不是平常人家所能拥有的,所以这位女子的身份是不一般的。那么她到底是什么身份?第三句中的“天阶”两个字揭开了谜底:“天阶”是指皇宫中的台阶,而皇宫里的女子,当然就是宫女了。

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这首诗表达的并不是什么闲适愉悦的情景,而是表现了古代宫女寂寞凄凉的生活。她们从小被送进宫中,从此与家人永别,也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于一生葬送在了深宫之中。平常人拥有的很多东西,比如亲情、爱情,对她们来说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于是只有在七夕的晚上,坐在冰冷的石阶上,羡慕着牛郎与织女的爱情。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出名的娱乐场所,也是达官贵人们的销金窟。这里被称为“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每到晚上,河的两岸灯火辉煌,酒家、勾栏鳞次栉比,河上画舫穿梭,乐声、歌声、酒宴声响彻整个秦淮河。

这个晚上,杜牧的船停泊在秦淮河,蒙蒙的烟雾笼罩着河水,皎洁的月光洒在沙滩上。船的旁边正好是一家酒楼,坐在船上都可以听见歌女的歌声,而她们唱的竟然是《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的亡国皇帝陈叔宝所作,所以这首歌也被称为“亡国之音”,是历代都很忌讳的。可是这些歌女们却不懂亡国的悲凉,竟然堂而皇之唱起了这首靡靡之音。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批判歌女“不知亡国恨”,但是如果读者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歌女们有选择曲目的权利吗?当然没有,她们还不是客人点什么就必须唱什么。所以,真正不知道亡国悲凉的不是歌女,恰恰是那些饱食终日、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此时唐王朝正逐步走向衰亡,但是他们根本不当一回事,还是跟以前一样沉醉在美酒音乐中,身在庙堂却尸位素餐,眼睁睁看着伟大的王朝一天天衰败,这才是杜牧最痛心的事情。

杜牧的咏史诗还有很多,除了以上这些,《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绝句》等作品也十分有名,仔细阅读后,你能够发现杜牧在诗的背后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