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问:为什么我们会将不遵守诺言的行为叫做“放鸽子”放鸽子,顾名思义,就是将家中所养的鸽子,或是其他地方的鸽子放飞。关于“放鸽子”一词的来历,目前至少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此说法源于旧上海的彩票,俗称“白鸽票”。第二种说法认为,“放鸽子”本是诱拐别人鸽子的一种行为。后世之所以将“一言九鼎”引申为“信守诺言”的意思,同样与“鼎”有关。......
2023-08-08
公元907年,原黄巢的旧将、后来投降唐朝的大将朱温废掉了唐哀帝,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后梁只存在了十多年就被后唐灭亡了,而后唐也只存在了14年,又被后晋所灭,11年后,后晋又被后汉所灭,之后后汉又被后周所灭。这5个建立于中原的政权被后人称为“五代”。除这5个政权外,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先后还出现了前蜀、后蜀、吴越、闽、南唐等十多个割据政权,一直到960年北宋建立,割据局面才逐渐消失,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格局被称为“五代十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动荡的时期。
五代十国的混乱不仅表现为政权林立、纷争不休,还表现在当时的很多君主都是武将,靠着暗杀、政变、战争等方式登上皇位。这些武夫悍将觉得只要兵强马壮、心狠手辣就可以当皇帝,什么伦理、秩序、道德都可以踩在脚下,甚至国家尊严也可以拿来出卖。比如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为了取得皇位,不惜向契丹求援,承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甚至对契丹首领自称“儿皇帝”,可谓毫无廉耻。所以欧阳修评论说,当时的人设立国君就像委任个小吏一样随便,改换国家就像换家旅店一样轻率(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赵匡胤本身也是通过政变上台的,而且在五代时期耳闻目睹了太多武将专权、政权更迭的事情。他认为,武将专权是五代混乱最大的原因,文人掌权最多就是贪污受贿,而武将掌权就可能威胁王权。因此,从宋朝建立开始,赵匡胤首先用“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接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力,赵匡胤提高了文官的地位,以至于后代有些人认为北宋是中国文人的黄金时代。
这些手段的确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武将专权,但是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大大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宋朝从建立开始,在面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北宋初年,北方的契丹人就一直是最大的边患,北宋与契丹的战争总的说来是败多胜少。而契丹的问题还没解决,1038年,在今天的宁夏,又出现了一个党项人建立的政权——西夏。西夏民风剽悍,军队英勇善战,迅速成为北宋最大的边患。宋军多次派重兵攻打西夏,但是都没有成功,还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北宋朝廷决定起用重臣亲临第一线,想找到解决西夏犯境的办法,这位重臣就是范仲淹。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防御西夏事宜。范仲淹到了前线后发现,宋军的实力简直低得难以想象,有些骑兵披甲之后竟然爬不上战马,射手射箭竟然只能射一二十步远,士气低落,普遍厌战。范仲淹意识到,这样的军队要与凶悍的西夏作战,简直是羊入虎口。于是范仲淹一方面训练士卒,另一方面征得朝廷同意,修固边城,由主动出击改为严防固守。
范仲淹的策略很快见到了成效。以前宋军都是主动出击,结果往往损失惨重,改为坚城固守之后,虽然没有消灭太多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也避免了自己遭受巨大损失。在武备废弛的宋代,这好歹也是一个保全自身的办法。
所以,北宋的边关,不再有唐代“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六首》其三)的豪迈,也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的勇武,更没有“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其五)的赫赫战功,有的只是困守孤城的悲凉和不知战事何日结束的茫然。也就是在这时候,范仲淹写下了《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里说:边塞的秋天与内地迥异,向南飞往衡阳的大雁对这里毫无留恋之意。四面八方传来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混合着悲凉的号角声回响起来,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无语,孤城紧闭。
喝一杯浊酒,想到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杀敌的功绩,也就无法预测回家的日期。羌笛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无法入睡,将军头上长出了白发,士兵眼中流下眼泪。
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军队战斗力低下,作为主帅的范仲淹心急如焚,却又无法短时间改变。他知道,困守孤城只是保存实力的无奈之举。他也希望像汉朝窦宪一样,出击匈奴,大获全胜,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可是这样的军队,面对如此凶悍的敌人,哪里有取胜的可能!这首词悲凉沉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军备废弛的不满。据说欧阳修看到这首词后,戏称这是“穷塞主词”,原因可能就在此吧。
有关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的文章
第49问:为什么我们会将不遵守诺言的行为叫做“放鸽子”放鸽子,顾名思义,就是将家中所养的鸽子,或是其他地方的鸽子放飞。关于“放鸽子”一词的来历,目前至少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此说法源于旧上海的彩票,俗称“白鸽票”。第二种说法认为,“放鸽子”本是诱拐别人鸽子的一种行为。后世之所以将“一言九鼎”引申为“信守诺言”的意思,同样与“鼎”有关。......
2023-08-08
第52问:为什么要将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叫做“走后门”在我们平时的俗语中,一般会将那些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行为叫做“走后门”,而且只要一提到“走后门”这个词时,大家几乎都会心照不宣地心领神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走后门”原为褒义,典故与包公有关。于是,营门就被形象地称之为“牙门”。......
2023-08-08
第55问:为什么租房的人要称房屋的主人为“房东”,而不是“房北”、“房南”或是“房西”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租房的人往往称呼房屋的主人,即将房屋出租给租房者的人叫做“房东”。但是为何是“房东”,不是“房北”或是“房南”呢?《史记·天官书》记载说:“东宫苍龙,房、心”。说的都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即“东”位代表的就是主人。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烛之武自称为东道主。......
2023-08-08
第15问:中国为什么称呼媒人为“红娘”,而不是“白娘”、“黄娘”或是其他称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将媒人称为“月老”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便是“红娘”。那么“红娘”是否也和“月老”一样,是专司婚姻大事的神仙呢?如今,人们一般也称媒人为“月老”,以表示对媒人的尊重。......
2023-08-08
从“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到“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都没有,连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都没有,即便才华横溢、成就斐然,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在此背景下,到底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还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陷入了困惑。我之所以引用这个故事,实是缘于“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已经异化,正误导着众多家长。......
2024-07-01
《尔雅·释亲》又云:“妇称夫之母曰姑。”《释名·释亲属》云:“子,孳也,相生藩孳也。”《释名·释亲属》云:“妾,接也,以贱见接遇之也。庶,摭也,拾摭之也,谓拾摭微贱待遇之也。”《释名·释亲属》云:“嫂,叟也。叟,老者称也。”《释名·释亲属》云:“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甥,男子称姐妹之子为甥,《尔雅·释亲》又云:“男子谓姐妹之子为出。”......
2024-01-09
第105问:我国的夫妻之间,为什么称男方为“丈夫”,称女方为“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称呼男方为“丈夫”,称女方为“老婆”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我国古代,丈夫一词开始并非专指夫妻中的男方。人们看到后,深受感动,便称这两人为“两口子”。后来,人们就夫妻称为“两口子”,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2023-08-08
杜甫认为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因此他毫无保留地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这样才是尽忠职守。此时的杜甫已经46岁了。无奈之下,杜甫放弃了官职,决定带着家人去相对安定的成都寻找生路。761年的秋天,杜甫一家到成都已经快两年了,他们还住在浣花溪畔那个简陋的茅屋里。这就是杜甫被传诵千古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们都知道,杜甫被称为“诗圣”。......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