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勃送别杜少府的豪放风格解析

王勃送别杜少府的豪放风格解析

【摘要】:王勃因此声名大噪。这时候王勃只有14岁。但是在这些浸透了泪水的送别诗中,却有一首与众不同,那就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了解了王勃的生平,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的送别诗写得如此潇洒豪放了。虽然王勃后来身世很坎坷,但是他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成为经典名篇,鼓励着后代无数为了更好的明天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生中的离别。

说到初唐诗人,人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都是年少时就成名的天才,其中位居首位的王勃更是天才中的天才。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的家世可不一般:他是隋朝大儒王通的孙子,也是唐初著名诗人王绩的侄孙。王绩在唐诗历史上可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他的《野望》被后人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唐诗。王勃的家族是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这让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据说王勃6岁就会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他9岁读大学者颜师古的《〈汉书〉注》时,不仅给其挑出了一大堆毛病,还写了10卷的《〈汉书〉指瑕》,这可太了不起了!一般说来,少年初学创作时,写点诗歌、散文甚至小说都很了不起了,但是王勃9岁一出手就是写一部学术专著,而且是向著名的大学者挑战,这简直是古今罕见。王勃因此声名大噪。

天资超群的王勃当然不甘于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他上书当时的右相刘祥道,毛遂自荐,刘祥道又将他推荐给朝廷。两年后,王勃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这时候王勃只有14岁。现在14岁的孩子都还未成年,大多还在读初中,而王勃14岁的时候已经是朝廷官员了。

后来,王勃从朝廷离职,应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沛王李贤的邀请,担任沛王府修撰。此时王勃已经名满天下,据说请他写文章的人络绎不绝,王勃仅仅靠润笔费就能过上很宽裕的生活。据说他每次写文章前先让人磨墨数升,然后蒙头大睡,醒来提笔就写,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于是人们称这叫“打腹稿”。

王勃生活在唐朝建立不久的年代,大唐帝国正处于上升期,朝廷求贤若渴,很多人都凭着自己的才华一夜之间成为高官。“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这也是一个鼓励人幻想、做梦的时代。王勃年少成名,志得意满,他也相信自己的人生会像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别,尤其是与挚爱亲朋送别,是每个人都感到难受的事情,所以,古往今来的送别诗文大多抒发的是难分难舍、凄凉痛苦的感情,比如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欧阳修“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都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害怕孤单,害怕独自一人,谁愿意跟亲朋离别呢?但是人生中偏偏又免不了离别,于是就有了这些悄怆凄恻、悲伤痛苦的送别诗了。

但是在这些浸透了泪水的送别诗中,却有一首与众不同,那就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写道:长安城雄伟的城阙由三秦之地拱卫着,透过风烟,遥望远方的五座渡口。与你离别,无限情意涌上心头,我和你都是身在仕途而四处奔波的人。只要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使远在天涯我们也像比邻而居。所以不要在岔路边分手的时候,像小儿女那样泪下沾巾。

了解了王勃的生平,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的送别诗写得如此潇洒豪放了。虽然王勃后来身世很坎坷,但是他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成为经典名篇,鼓励着后代无数为了更好的明天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生中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