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夏昆带你深度解析《雁门太守行》中的唐代诗鬼

夏昆带你深度解析《雁门太守行》中的唐代诗鬼

【摘要】:成名后的李贺作诗更加刻苦。不过,这次要讲的《雁门太守行》却是一首没有任何“鬼气”、只有满腔豪情的作品。诗歌题目中的“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乐府古题的歌行体诗歌。也许由于命运的坎坷,李贺27岁就早早去世了,不过,他的“诗鬼”之名却流传后世,他的诗歌也以独特的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家知道,唐代的很多诗人都有外号,比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王维被称为“诗佛”,刘禹锡被称为“诗豪”,等等。这些诗人的外号中最“惊悚”的可能要算李贺的外号——诗鬼了。

李贺是中唐诗人,字长吉,据说他是大唐王室之后,远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唐朝建立后曾被封为郑王。不过到李贺这里,家道已经中落了,他的父亲李晋肃仅仅当了一个县令。

李贺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诗歌上惊人的才华,七岁写诗,轰动一时。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和皇甫湜看了他的作品,不敢相信是一个孩子做的,于是两人亲自去探访李贺。李贺明白二人来意之后,当场写了一首《高轩过》,让韩愈和皇甫湜大为震惊。后来,为了表示自己对李贺的器重,韩愈在李贺成年时让他骑着马来到自己的府邸,亲自为他行成人束发礼。由此李贺更有名了。

成名后的李贺作诗更加刻苦。据说他每天早晨骑着一匹马出去,一个仆人跟在后面,背着一个锦囊。李贺在路上想到佳句,就写下来投进锦囊中,晚上回来再进行整理创作。他这样的勤奋让他的母亲十分心疼,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虽然年少成名,诗名远播,可是李贺的仕途却十分不顺利,而且不顺利的原因让人啼笑皆非——他父亲的名字不对。

古人讲究为尊者避讳,特别要注意避自己父亲的讳。父亲名字里的字,如果说话、读书时遇到了,一定要用另外的字代替,或者干脆空着,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不孝。到后来,与自己父亲名字同音的字也在避讳之列。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有人就说,“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要避父讳,不能考进士。现在看起来这种说法是荒唐可笑的,但是当时的人却很把这个当一回事,因此李贺就不敢去考进士。韩愈知道之后很生气,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辩护。韩愈说:如果李贺因为父亲的名字有一个“晋”字就不能考进士,那么如果谁的父亲名字有一个“仁”字,那儿子连人都不能做了吗?

韩愈的反驳十分有力,但是传统势力是很强大的,李贺最终也没能去考进士,后来因为祖荫(古代规定长辈担任过官职,可以让后代也担任一定职位的小官)当了个小官。

为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呢?主要是因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语言绮丽,色彩丰富,而且有些诗歌“森森然有鬼气”。不过,这次要讲的《雁门太守行》却是一首没有任何“鬼气”、只有满腔豪情的作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歌题目中的“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乐府古题的歌行体诗歌。诗歌描绘的是唐军将士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奋勇作战的故事。诗中写道:敌人如漫天黑云,翻滚而来,似乎要摧垮城墙,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着铠甲,如鱼鳞一般金光闪闪。秋色里,号角声震天动地,黑夜中,战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红旗半卷,我们的援军渡过易水,夜晚寒冷,严霜沉重,鼓声也显得压抑、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恩德,我们愿意手提宝剑,视死如归!

李贺的诗歌用词奇绝,色彩丰富,这首诗也不例外。一开篇便为我们展现了大敌当前、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态势:敌人如黑云一样压过来,小小的孤城似乎要被摧垮。虽敌强我弱,但将士们并没有恐惧退缩,而是整整齐齐地列阵迎敌,阳光下,铠甲发出耀眼的金光。一个“压”字表现出敌人的凶暴与强横,而一个“开”字则突出了我军将士的镇定自若、毫不畏惧。紧接着,作者又从声音上描写战场的残酷,号角震天,双方拼死厮杀,伤亡都很惨重,将士的鲜血流出后凝固,渐渐变成了深紫色。第三句写援军驰援,“半卷红旗”表现兵贵神速,而“临易水”则化用了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典故,赞扬了援军将士视死如归的豪迈与刚强。最后则用了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报答君恩,将士们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由于自身命运的困顿,李贺一生都希望能够有机会报答国家,他曾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也曾经自嘲“寻章摘句老雕虫”(《南园十三首》),但是他终究没能拥有上阵杀敌报国的机会。也许由于命运的坎坷,李贺27岁就早早去世了,不过,他的“诗鬼”之名却流传后世,他的诗歌也以独特的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