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竹里馆》:王维的状元是作弊考上的吗?

《竹里馆》:王维的状元是作弊考上的吗?

【摘要】:一曲弹罢,玉真公主问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说:“这是臣新近作的一首曲子,名字叫《郁轮袍》。”于是让王维呈上准备好的诗作。她马上让人替王维把乐工的衣服换下来,穿上书生的衣服,坐到上席。所以,在考试前,王维就已经被内定为状元了。安禄山把王维迎到洛阳,想授予他官职。王维本来就无意于官场,经过这场劫难,更是心如死灰。这首《竹里馆》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朝时发明的,到唐朝的时候开始成为朝廷主要的取士制度。从那以后,一直沿用到明清。不过在唐朝,科举制度刚刚开始不久,所以那时候的考试跟现在的考试还是有些区别的。

唐朝每次举行科举考试前,士子们都会把自己平生得意的诗赋作品整理好,投送给王公大臣、文坛领袖,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这种行为叫“行卷”。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再次拜访贵人们,打听对方对自己的作品有怎样的看法,是否喜欢这些作品,并且希望贵人们替自己扬名。这叫“温卷”。如果作品得到贵人的首肯并且贵人愿意替士子扬名,那么往往在考试前,最后的名次就已经大致确定了。这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暗箱操作,甚至近乎作弊,但是唐代科举刚开始不久,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唐代士子因行卷、温卷还创造了不少佳话,比如白居易与顾况的故事、杜牧凭《阿房宫赋》得到考官首肯的故事等。在这些故事中,最有传奇味道的便是王维的故事了。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属于豪门望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他17岁就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噪一时,得到了很多贵人的垂青。当朝皇帝的弟弟岐王就很欣赏王维,希望能够助他一臂之力。虽然有岐王的帮助,但是王维在第一次科举中还是落榜了。

岐王希望初次失利的王维能在第二次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他觉得自己势力还不够,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妹妹,也是皇帝的妹妹,非常受宠爱的玉真公主,他决定带王维到玉真公主的宴会上去帮王维争取机会。

当时,一个叫张九皋的人已经走通了玉真公主的门路,已被内定为那年科举的解头(状元),因此要让王维取而代之,难度是很大的。但是王维不仅诗写得好,还精通音乐、绘画,于是岐王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让王维先准备好若干篇得意之作,又让他事先作好一首琵琶曲,宴会开始的时候,岐王让王维穿着乐工的衣服表演琵琶独奏,玉真公主一下子就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一曲弹罢,玉真公主问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说:“这是臣新近作的一首曲子,名字叫《郁轮袍》。”公主叹赏不已。岐王看火候已到,上前说:“这个王维不仅会弹琵琶,还会作诗呢!”于是让王维呈上准备好的诗作。玉真公主读完大惊:“这些诗我平时就爱读,一直以为是古人写的,竟然是这位年轻人的作品!”她马上让人替王维把乐工的衣服换下来,穿上书生的衣服,坐到上席。岐王趁机说:“今年科举,要是能让这个年轻人当状元,简直是国家的光荣啊!”玉真公主有些为难,因为她已经答应了张九皋让他做状元,但是又实在欣赏王维的才华,最后心一横:“好!让王维做状元!就这么定了!”

所以,在考试前,王维就已经被内定为状元了。

进入官场后的王维,先后担任过太乐丞、济州司户参军、监察御史等官职,但是他对仕途并没有太大兴趣,一直想归隐。不过,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件改变很多人一生的大事——安史之乱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到成都,而王维来不及跟从,落到了叛军手里。安禄山把王维迎到洛阳,想授予他官职。王维服药装作哑巴来拒绝,但是安禄山不死心,硬是给王维安了个官。叛军失败后,王维因为曾经在叛军手下为官,应该被判死罪。但是幸好他曾写过一首思念皇帝的诗表明心迹,再加上他弟弟王缙请求削去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王维才终于保住了性命。

王维本来就无意于官场,经过这场劫难,更是心如死灰。从那以后,他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辋川的别墅里。这首《竹里馆》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墅的景致之一,在一片竹林里,有一所小小的房屋。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深深,没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月升起来,静静地照耀着我。

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当过状元的王维,到了晚年对仕途已经淡然。他纵情于山水之中,以琴书消忧,与清泉、明月为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这些诗篇像月光一样,直到现在,仍然照耀在我们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