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安史之乱”是汉胡矛盾的产物吗对大唐盛世很多人都不陌生,哪怕不知道这个盛世实际上包含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由这段话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疆域内,实际上分化为两个经济文化差异极大的区域。也就是说,河朔地区的汉胡百姓已经成为一个“胡化”的文化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胡矛盾的确有关系。......
2024-01-23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朝时发明的,到唐朝的时候开始成为朝廷主要的取士制度。从那以后,一直沿用到明清。不过在唐朝,科举制度刚刚开始不久,所以那时候的考试跟现在的考试还是有些区别的。
唐朝每次举行科举考试前,士子们都会把自己平生得意的诗赋作品整理好,投送给王公大臣、文坛领袖,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这种行为叫“行卷”。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再次拜访贵人们,打听对方对自己的作品有怎样的看法,是否喜欢这些作品,并且希望贵人们替自己扬名。这叫“温卷”。如果作品得到贵人的首肯并且贵人愿意替士子扬名,那么往往在考试前,最后的名次就已经大致确定了。这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暗箱操作,甚至近乎作弊,但是唐代科举刚开始不久,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唐代士子因行卷、温卷还创造了不少佳话,比如白居易与顾况的故事、杜牧凭《阿房宫赋》得到考官首肯的故事等。在这些故事中,最有传奇味道的便是王维的故事了。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属于豪门望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他17岁就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噪一时,得到了很多贵人的垂青。当朝皇帝的弟弟岐王就很欣赏王维,希望能够助他一臂之力。虽然有岐王的帮助,但是王维在第一次科举中还是落榜了。
岐王希望初次失利的王维能在第二次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他觉得自己势力还不够,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妹妹,也是皇帝的妹妹,非常受宠爱的玉真公主,他决定带王维到玉真公主的宴会上去帮王维争取机会。
当时,一个叫张九皋的人已经走通了玉真公主的门路,已被内定为那年科举的解头(状元),因此要让王维取而代之,难度是很大的。但是王维不仅诗写得好,还精通音乐、绘画,于是岐王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让王维先准备好若干篇得意之作,又让他事先作好一首琵琶曲,宴会开始的时候,岐王让王维穿着乐工的衣服表演琵琶独奏,玉真公主一下子就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一曲弹罢,玉真公主问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说:“这是臣新近作的一首曲子,名字叫《郁轮袍》。”公主叹赏不已。岐王看火候已到,上前说:“这个王维不仅会弹琵琶,还会作诗呢!”于是让王维呈上准备好的诗作。玉真公主读完大惊:“这些诗我平时就爱读,一直以为是古人写的,竟然是这位年轻人的作品!”她马上让人替王维把乐工的衣服换下来,穿上书生的衣服,坐到上席。岐王趁机说:“今年科举,要是能让这个年轻人当状元,简直是国家的光荣啊!”玉真公主有些为难,因为她已经答应了张九皋让他做状元,但是又实在欣赏王维的才华,最后心一横:“好!让王维做状元!就这么定了!”
所以,在考试前,王维就已经被内定为状元了。
进入官场后的王维,先后担任过太乐丞、济州司户参军、监察御史等官职,但是他对仕途并没有太大兴趣,一直想归隐。不过,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件改变很多人一生的大事——安史之乱。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到成都,而王维来不及跟从,落到了叛军手里。安禄山把王维迎到洛阳,想授予他官职。王维服药装作哑巴来拒绝,但是安禄山不死心,硬是给王维安了个官。叛军失败后,王维因为曾经在叛军手下为官,应该被判死罪。但是幸好他曾写过一首思念皇帝的诗表明心迹,再加上他弟弟王缙请求削去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王维才终于保住了性命。
王维本来就无意于官场,经过这场劫难,更是心如死灰。从那以后,他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辋川的别墅里。这首《竹里馆》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墅的景致之一,在一片竹林里,有一所小小的房屋。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深深,没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月升起来,静静地照耀着我。
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当过状元的王维,到了晚年对仕途已经淡然。他纵情于山水之中,以琴书消忧,与清泉、明月为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这些诗篇像月光一样,直到现在,仍然照耀在我们的头顶。
有关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的文章
伍 “安史之乱”是汉胡矛盾的产物吗对大唐盛世很多人都不陌生,哪怕不知道这个盛世实际上包含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由这段话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疆域内,实际上分化为两个经济文化差异极大的区域。也就是说,河朔地区的汉胡百姓已经成为一个“胡化”的文化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胡矛盾的确有关系。......
2024-01-23
究竟谁是竹里馆的主人?从镇上八字桥往南至竹里馆的直线距离仅为150米左右。竹里馆作为古代塘栖的知名园林,归属是明确的。晚年空囊壁立,日仅麦糜一盂,友人为之募饭作启。据笔者考证,此竹里馆应是塘栖宋贤所置产业。惜年仅32岁不治逝世。甲申之难,郁抑床席,不逾年而死。而其42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应在塘栖攻读举子业,其在塘栖镇上的居处即为竹里馆。......
2023-11-01
自我/利益首先我还是要先介绍一下“自我利益”这个概念。人们似乎喜欢在两种情况下使用“自我利益”。那么另一个“自我利益”的意义难道是说我们有所追求就是自私?说一个人追求“自我利益”,可以粗略地认为是与利他相反。“自我利益”把看起来明显是利他的行为贴上了它的标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对比对于“自我利益”的混乱使用,产生了与模块观点的对比。我们现在只用我提出的模块理论来解释自我利益。......
2024-03-04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奋斗,才能变为现实。但是,只要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会消失,共产主义运动就不会停止。......
2023-07-28
在宋代之前,南唐政权的宰相冯延巳就以善于在词中表现闲愁著称。北宋前期与冯延巳很相似的是晏殊,不仅都是宰相,而且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故经常相混。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之所以说是“轻愁”,因为词中并无更深、更重的喟叹。正如以前常说的,不同的阶级确有不同的爱憎,但只要不是生不如死,恋生惧死的想法应是人所共有,所以,达官贵人淡淡哀愁的背后是对死生大事的感慨,不止是无病呻吟而已。......
2023-12-02
第104问:“打油诗”是什么诗,是在打油的路上做的诗吗我们今天通常将那些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旧体诗称作“打油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中唐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因此,后人便将此类诗作取其名字定义为“打油诗”。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
2023-08-08
伍 博学的人都喜欢孤芳自赏吗道家大宗师老聃曾经在《道德经》中写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但自古以来,博学多识的才子往往以狂放不羁的做人态度著称于世。可以说,他们多少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陈寅恪从不因自己博学而傲视他人。也许,正因为陈寅恪没有“孤芳自赏”的狂生做派,才能赢得学术界不同圈子的共同尊敬,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史国学大师。......
2024-01-23
由此可见,ESP提供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可借鉴的观念和工具。ESP以需求分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ESP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真正有效和可行的ESP教学途径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语言学习过程的基础上。ESP的教学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所提倡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一切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运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2023-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