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按照教会规定,正确的结婚程序应该是订婚、公布结婚预告和教堂婚礼。如果有人不愿意公布结婚预告,那么就需要得到专门的结婚特许证。秘密婚姻(clandestine marriage)就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实际上它一般都是在牧师的主持下缔结的,这主要是为了给婚姻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使婚姻的有效性以及合法性更有说服力。
秘密婚姻在法律上有约束力,但其缔结形式又不符合教会法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程序上的问题,结婚前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从教会当局获得结婚特许证。二是地点不当,秘密缔结的婚姻一般都没有按照规定在一方原籍所在的教堂举行婚礼,而是在其他教堂或在私人住所、酒馆等地方举行婚礼。三是时间不合适,一般不会在上午8点到12点之间举行婚礼,为了掩人耳目通常是在半夜举行。与单纯由婚约所形成的婚姻比较,秘密婚姻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牧师的出席使婚姻看上去是得体的。二是这种仪式不管有多龌龊,都得到教会法和普通法的认可,婚姻关系有法律效力,夫妻双方都有完全的财产权利。三是这种婚姻很容易得到证实。与在教堂举行过婚礼的婚姻比较其优势在于:首先是便宜,这对穷人尤其有诱惑力;其次是比较隐蔽,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可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婚姻。[60]而且,由于前述的订婚法律地位下降和教堂婚礼重要性增强,那些私奔的男女特别想要通过教堂婚礼来缔结婚姻,即使这种所谓的教堂婚礼本身是不符合规定的。
17世纪晚期普通法律师态度的转变也助长了秘密婚姻的泛滥。他们在处理遗产继承案件时,经常会涉及对婚姻有效性的判断。所以,他们需要更确凿的结婚证据,即婚礼是否由牧师主持,而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的言辞和目击者的证词。在他们看来,没有牧师主持而缔结的婚姻是无效婚姻。婚姻如果得不到普通法的承认,那么结婚双方的财产权利就没有保障。因此,那些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缔结正规婚姻的人,就会花点小钱随便找一个有牧师资格的人为自己主持婚礼。由于有利可图,在英国各地尤其是伦敦兴起了许多专门缔结秘密婚姻的中心。
秘密婚姻的危害性在于它很容易破坏父母的权力、导致亲人反目、助长欺骗性的私奔。这种不规范的婚姻还会导致重婚和其他不道德行为。而且,不杜绝秘密婚姻就不可能真正减少在婚姻事务上的争议与混乱,也不可能真正控制贫困人群的婚姻。对于有产者而言,秘密婚姻还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上的损失。
1594年5月16日,16岁的托马斯,威尔特郡一有名绅士之子和继承人,受人之邀离开牛津大学来到贝尔旅馆。在这里,他遇到了与他同年的玛丽亚以及她的一些亲属。她是伊丽莎白的侍女,威尔特郡一重要治安法官的外孙女。结果,就在当晚,在一名牧师的主持下,他们举行了秘密婚礼。托马斯与玛丽亚的家庭在政治上是对手。托马斯的父母本来希望他至少可以获得4 000英镑的陪嫁,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钱为自己的女儿提供嫁妆。而现在,政治上的敌人成了亲家,什么陪嫁也没有得到。1595年,该婚姻暴露后,双方家庭就开始了长期的诉讼搏弈。托马斯的家庭使劲一切可能手段要废除该婚姻,而玛丽亚的家庭则拼命地要保住它,甚至还上诉到女王那里。这起长达5年的诉讼终于在1601年9月有了结果,法庭最后判决该婚姻有效。但是托马斯的父亲至死都不愿意原谅儿子。[61]这起诉讼耗费了双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其中突显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有识之士对秘密婚姻的忧虑。
新教思想家谴责说承认秘密婚姻就是鼓励因性欲而结婚。一对青年男女出于年轻人的叛逆和无知,秘密地在父母不知情也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就自行结婚,有时是在媒人的帮助和唆使下结婚。这种婚姻是撒旦的结合,而不是上帝的结合。在爱德华六世时期就有政策规定秘密婚姻无效,不过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之后,公众越来越关注秘密婚姻的问题。
因为有人非法买卖婚姻特许证以逃避处罚,议会人士开始谴责教会对婚姻特许证的管理不善、对教区牧师的控制不严,以致使秘密婚姻的问题更加严重。如果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了特许证,那么就可以不必公布结婚预告。这种婚姻本来不属于秘密婚姻的范畴,但这并不适用于非法取得特许证的情况。因此,即使手中握有非法买来的特许证,这种婚姻也不具备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因而仍然是秘密婚姻。
在伊丽莎白的议会中有三次处理滥发特许证的尝试。1584到1585年的议会上有两个相关提案。一个指出,婚姻在一年之中的所有时候都能举行,如果还有人因此而授予特许证,就会遭到惩罚。该提案显然在下院被通过,但没有在上院宣读。第二个提案名为“反某些非法婚姻”,要求将重婚列为重罪,也没有被通过。1597到1598年的议会上有一项提案是关于“书记官和其他下级官员授予结婚特许证的各式弊端”的,但一次都没有正式宣读。[62]这些提案的夭折并不是说秘密婚姻的问题不严重,也不是说议会对此还不够重视,而是由于此时在婚姻方面议会主要关注的是私生子的问题及其所引起的济贫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会在1597年和1604年的教会法中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规范来管理特许证和婚礼。议会也在1604年通过了《反重婚法》规定重婚是重罪,除非夫妻一方已经失踪7年,或一方未达法定结婚年龄,或他们曾通过教会法庭合法地解除了婚姻关系。1597年后,主持秘密婚礼的牧师将在教会法庭受到惩罚,被处以吊销三年职务,对当事人以及在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17世纪早期,越来越多的人服从1604年教会法的规定举行教堂婚礼。即先公布结婚预告或获取特许证,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新娘所在教区的教堂,由有圣俸的牧师主持婚礼。
尽管教会的措施在1640年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仍然有证据表明秘密婚姻已经成为很严重的问题。在威尔特郡,16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每年受到官方惩罚的牧师有10个以上,而每一名被告都为许多对夫妻主持过秘密婚礼。在约克主教管区,1632年到1633年就有三十名牧师或助理牧师因此而受罚。17世纪60年代后的情况更糟。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非法买卖结婚特许证所造成的。
迎合人们秘密结婚需要的主要是那些代理人,即有权发放结婚特许证的牧师。主教书记员将空白的特许证卖给这些代理人,他们再卖给民众以盈利。1691年,萨里的一名代理人帕克在一同事的请求下,发放了一张特许证,但是新娘名字一栏却空着。这种腐败问题普遍存在,教会却整顿不力。早在1664年,一位民法律师指出应该停止向代理人发放空白特许证,但太多的教会官员可以从中获利,因此废除是不现实的。一旦弄到特许证,那些濒于贫困的牧师都不惜冒险在一个偏僻的教堂,趁着大清早或深更半夜无人之际主持秘密婚礼。书记员和教堂司事通常作为见证人,每人都可因此得到6便士的小费。
秘密婚姻在乡村是如此普遍以致复辟后的教会竭尽所能要将之根除。1676年切斯特主教发了一道公文命令要搜出那些非法兜售特许证者,还说这些人给很多父母带来了不安和不幸,毁了很多年轻人,给他人造成恶劣影响,使教会与国家蒙羞。结果在该辖区,1676年到1699年的23年间就有不少于58名牧师因此受罚。1662年到1714年在兰开夏郡,在教会法庭被起诉的牧师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因为主持了秘密婚礼。在约克主教区,70年代和80年代这类检举达到高峰。[63]尽管如此,教会在遏制秘密婚姻上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议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1666年到1718年,议会中有不下10个议案要求根除秘密婚姻。1677年的一个议案主张:未成年人(男小于18,女小于16)未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就结婚,那么就将丧失财产权;主持秘密婚姻的牧师要被处死刑,而且不能享受教士豁免权。1695年英国开始对所有的婚姻征税,并对结婚特许证和婚姻证书征收5先令的印花税。秘密婚姻大部分都能逃税,这使官方注意到秘密婚姻导致的税收损失,因而加强了对秘密婚姻的规范。1695年的一个法案规定,除非有结婚特许证,免受主教管辖的教堂或礼拜堂不得为人缔结秘密婚姻。1696年的另一法案规定,没有圣俸的牧师不得主婚,没有印花特许证就主婚者、发放没有印花的特许证的人以及没有征印花税就出售特许证的代理人都要被罚款100英镑。这些法案都存在漏洞,也没有能够在法律上根本解决秘密婚姻的问题。但是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这一时期对秘密婚姻的讨论为1753年婚姻法奠定了基础。
规范秘密婚姻与近代早期政治绝对主义的发展也有一定关系。一些人认为,一个服从的孩子长大后会是服从的臣民,父母对子女控制的加强也是君主对其臣民控制的加强。教俗当局立法以反对秘密婚姻显然是出于社会控制的考虑。道德监察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要求有效婚姻需要父母同意、公开的见证和教堂的仪式,新教法庭在理论上加强了父母的作用,并试图重新确立教会的权威。当时社会也需要新的法律阐明婚姻的条件、稳固婚姻的基础以减少个人焦虑和家庭纷争。新的法律既没有完全解决既存问题也没有使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规范婚姻的法律确实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习俗不再是合法行为。这至少给重塑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注释】
[1]25 Hen.VIII.C.22. Statutes of the Realm, v3, p472.
[2]28 Hen.VIII.C.7. Statutes of the Realm, v3, p658.
[3]Precontract, 即在结婚之前已经与他人定下有效的现在时的婚约。
[4]32 Hen.VIII.C.38. Statutes of the Realm, v3, p792.
[5]Goody, J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and Marriage in Europe, p173.
[6]Henry Bullinger. Christen state of matrimony, C2,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 to 1640, v2, p70.
[7]Dod & Cleaver. a godly form of household, I2, in Clair, William St&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 to 1640, v3,p158.
[8]Bray, Gerald. Tudor Church Reform, Woodbridge : Boydell Press, 2000. pp261-262.
[9]《利未记》(18:18)规定的是:“你妻还在的时候,不能另娶她的姐妹”,而没有规定不能娶亡妻的姐妹。
[10]Carlson, Eric Josef. Marriage and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p90.
[11]Ibid, p93.
[12]Goody, J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and Marriage in Europe, p179. 因为西方家庭和亲属称呼的特殊性,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对类似的对象会有不同的称谓,所以翻译过程中首先采取了直译的方式,以便于了解某些细微差别,括号中的部分是作者为便于理解而根据中国的习惯的意译。
[13]David, Cressy. “The Seasonality of Marriage in Old an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Vol.16, No.1, 1985. p5.
[14]Powell, Chilton Latham. English Domestic Relations, 1487-1653, p40.
[15]Henry Bullinger. the Chriaten state of matrimony, B2-B4,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 (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1640, v2, pp53-60.
[16]Martin Bucer. The Judgement of Martin Bucer, John Milton(trans), 1644.C. in Thompson, Torri L.(ed). Marriage and Its Dissolutio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v4, p381.
[17]Thomas Becon, Catechism,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1640, v2, pp297-280.
[18]Ozment, Stevent. When Fathers Ruled, p29.
[19]Bray, Gerald. Tudor Church Reform, p249.
[20]Ingram, Martin. Church Courts,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70-164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p135-136.
[21]John Dod & Robert Cleaver, a godly form of household government, 1612, H4, I2-I4.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 (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1640, v3, p148, pp159-163, p166.
[22]William Gouge, of domestical duties, 1622, A4,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1640, v5, p95, p97.
[23]Crawford, Patricia & Gowing, Laura(eds). Women's Worlds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edge, 2000. pp169-170.
[24]Ibid, p181.
[25]Macfarlane, Alan. Marriage and Love in England:modes of reproduction 1300-1840, p125.
[26]Bonfield, Lloyd. Smith, R.M. & Wrightson, K.(eds). The World We Have Gained : histories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p93.
[27]Henry Bullinger, the Chriaten state of matrimony, B4,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1640, v2, p61.
[28]Macfarlane, Alan. Marriage and Love in England : modes of reproduction 1300-1840, p212.
[29]Ibid, p134.
[30]Tomas Becon, the preface to <the Christen state of matrimony>,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1640, v2, p24.
[31]Macfarlane, Alan. Marriage and Love in England : modes of reproduction 1300-1840, p214.
[32]Ingram. Martin, Church Courts, 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70-1640, p130.
[33]Macfarlane, Alan. Marriage and Love in England : modes of reproduction 1300-1840, pp214-215.
[34]Thomas Becon, Catechism.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 (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an 1500-1640, v2, pp272-273.
[35]Ingram, Martin. Church Courts,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70-1640, p130.
[36]Wrightson, Keith & Levine, David. Poverty and Piety in an English Village : Terling, 1525-1700,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79. p80, p135.
[37]Ingram, Martin. Church Courts, 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70-1640, p41.
[38]Hindle, Steve. "The Problem of Pauper Marriag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Vol.6. No.8, (1997). p77.
[39]Ibid, p79.
[40]Hindle, Steve. "The Problem of Pauper Marriag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Vol.6. No.8, (1997). p85.
[41]Bray, Gerald. Tudor Church Reform, p253.
[42]Laslett, Peter. The World We Have Lost, London : Methuen and Company Limited, 1965. p82.
[43][美]克莱登·罗柏兹、[美]大卫·罗柏兹著:《英国史》,贾士蘅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4页。
[44]Powell, Chilton Latham. English Domestic Relations, 1487-1653, p25.
[45]Powell, Chilton Latham. English Domestic Relations, 1487-1653, p56.
[46]Durston, Christopher. The Family in the English Revolution, Oxford : Basil Blackwell, 1989. pp69-70.
[47]Powell, Chilton Latham. English Domestic Relations, 1487-1653. p60.
[48]John Dod & Robert Cleaver. a godly form of household government, G4,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 to 1640, v3, pp138-140.
[49]John Dod & Robert Cleaver, a godly form of household government, I4, in Clair, William St & Maassen, Irmgard(eds). 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 to 1640, v3, pp164-166.
[50]Bray, Gerald. Tudor Church Reform, p21.
[51]Stone, Lawrence. Road to Divorce in England 1530-1987, p69.
[52]Martin Ingram. Spousals Litigation in the English Ecclesiastical Court C.1350-1640, in Outhwait, RB.(ed). Marriage and Society :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marriage, London : Europa Publications Limited, 1981. p52.
[53]Ibid, p43.
[54]Powell, Chilton Latham. English Domestic Relations, 1487-1653. p21.
[55]Stone, Lawrence. Road to Divorce in England 1530-1987, p77.
[56]Hair, Philip E. H. "Bridal Pregnancy in Rural England in Earlier Centuries.", Population Studies, 20(1966), p239.
[57]Dean, David. Law-making and Society in Late Elizabethan England,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185-186.
[58]Ingram, Martin. Church Courts, 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70-1640, pp221-222.
[59]Laslett, Peter. Family Life and Illicit Love in Earlier Generations : essays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p125, p131.
[60]Stone, Lawrence. Road to Divorce in England 1530-1987, p98.
[61]Wall, Alison. "For Love, Money, or Politics ? a Clandestine Marriage and the Elizabethan Court of Arches.", the Historical Journal, Vol.38, No.3(1995). pp511-533.
[62]Dean, David. Law-making and Society in Late Elizabethan England, p185.
[63]Stone, Lawrence. Road to Divorce in England 1530-1987, pp103-105.
有关近代早期英国婚姻观念的变迁的文章
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的确,基督教的婚姻观念能够为社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婚姻伦理的某些方面有利于维持婚姻稳定。但是,不合法婚姻在被禁止的同时却能获得法律的承认,这就是教会婚姻规范的悖论所在。到宗教改革前夕,教会内部的腐败堕落行为已经臭名昭著。教会的这些劣迹进一步暴露了教会婚姻规范的伪善性。......
2023-07-26
在宗教改革期间,否认婚姻要劣于独身、否认婚姻的圣事地位已经成为新教思想家的一致看法。出于维系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尚的需要,有必要重新确立婚姻的崇高地位,以规范人们的性行为。为了使自己的儿女免受婚姻之苦,父母迫使他们进入修道院,将他们交给魔鬼。最后,提高婚姻的地位是解决还俗修士修女生活问题的有效手段。破除独身至上的神话、赞扬婚姻的神圣地位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障碍,安心地过上凡夫俗子的生活。......
2023-07-26
克里斯蒂娜的成功代表了教会取代父母成为婚姻的规范者和控制者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在教会的意识形态中,独身的地位要高于婚姻。他们根据教会的结婚仪式举行了婚礼,并且邀请了大量的客人出席婚礼。此时,威廉及其两位妻子都已不在人世,教皇的判决不会危及任何现存的婚姻。在英国教会法庭中,要求解除婚姻的诉讼很少,更多的是要维护婚姻。一方面这是因为教会在离婚上的严正立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教会婚姻法规的认可程度。......
2023-07-26
对于英国,菲利普也承认宗教改革后英国没有像其他新教国家那样放弃天主教的婚姻不可解除论,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才允许真正的离婚。但他所提出的两点意见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是16世纪英国的教俗法庭都不允许离婚,但一直有人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二是英国革命期间政治变动时,婚姻似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也认为英国的婚姻法从12世纪直到1753年都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化,而有关离婚的法律在1857年之前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2023-07-26
教会婚姻规范的传播除了因为教会试图要规范世俗社会生活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教会自身受到两个挑战,即其婚姻规范遭到来自宗教和世俗的冲击。此时教会的婚姻规范已经形成系统的体系,同样的思想被不断地灌输给民众。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教会的婚姻规范获得普遍的认可,即使有人反对并违反,那也不能妨碍它成为主流。......
2023-07-26
在这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中所兴起的人文主义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文主义者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古典的家庭观,认为家庭是构成教会和国家的基本单元。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人的主体价值,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神关系。人文主义者认为妇女在精神上和德行上与男人并无本质区别,她们也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能力。在以上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士独身制度,否认婚姻的地位次于独身。......
2023-07-26
在英国,从1072年左右征服者威廉发布的法令开始,教会逐步获得在婚姻上独立的司法权,到1172年“阿夫朗什协议”最终完成这一过程。1215年前英国有的法律就不再具体明确禁婚亲等,有的地方已经限定在四代以内,之后英国各地普遍采纳了拉特兰的规定。有的法规还明确要求有牧师在场。英国关于结婚预告的立法受到第四次拉特兰会议的很大影响。英国法律规定,在结婚前要在教堂三榜公布结婚预告。......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