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在婚姻的解除问题上,教会完全维护耶稣反对离婚的立场。不过教会也明白,在理论上,婚姻是绝对神圣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某些婚姻确实会存在某种缺陷,某些夫妻继续共同生活确实会有很大困难,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危险。所以,教会一方面坚决反对离婚,另一方面也有条件地允许夫妻解除共同生活的义务,甚至解除婚姻纽带。
中世纪的教会旗帜鲜明地反对离婚。圣奥古斯丁认为圣事的作用之一就是其永恒性。基督徒的婚姻是基督与教会关系的神圣象征,既然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那么夫妻关系也肯定是牢不可破的。圣奥古斯丁的婚姻不可解除论非常迎合中世纪教会想要更密切规范婚姻和减少婚姻破裂所导致的社会伤害和家庭分离的欲望,这也符合《圣经》中反对离婚的教义。在奥古斯丁之前,教会领导人依据这一教义来说明基督徒不应该离婚、再婚,而在奥古斯丁婚姻神学形成之后,他们认为基督徒不能离婚、再婚。[24]
教会坚持基督徒婚姻的不可解除性,即所谓“神所结合的,人不能将之分开”,认为只有死亡才能结束夫妻的婚姻纽带,但却允许实行“不完全的离婚”,或叫做“食宿分居”,这是指夫妻双方可以免除共同生活的义务,同时仍保留夫妻关系,双方都不得再婚。任何一方如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则属通奸行为。所以,这只能说是分居,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离婚。尽管通奸在《圣经·新约》中受到了极其严厉的谴责,到中世纪中期时,法学家和神学家渐渐地不再承认通奸是离婚的理由,而认为通奸只能导致这种“不完全的离婚”。另外,亵渎上帝、异端、叛教等宗教罪过和严重的暴力行为也可以导致夫妻分居。在天主教教会的统治下,真正的离婚在理论上和制度上都是不可能的。
教会一方面反对离婚,另一方面又规定了许多使婚姻无效的条件。所以,在教会的统治下,中世纪的人们虽然不能合法地离婚,却有另一种解除婚姻纽带的手段,即废除无效婚姻。对于存在某些结婚禁忌的婚姻,教会可以通过宣布其无效而废除夫妻之间的婚姻纽带,双方可以自由再婚。教会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完全的离婚”,它在技术上可以说是等同于真正的离婚,实质上它与离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离婚的前提是承认婚姻的存在,而所谓的“完全的离婚”是指婚姻本身就是不合法的,不具有法律效力,是属于无效婚姻,即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而且,这种婚姻被废除后,其所生子女则丧失合法身份,沦为私生子。因此笔者将之直接称为废除无效婚姻,以免混淆概念。乱伦、结婚前已经有了有效婚约或发过独身誓这类婚姻禁忌可以自动地将无效婚姻废除。
无生育能力也是教会所认可的构成无效婚姻的条件,这反映了教会对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犹疑态度。虽然同意构成婚姻的观点得到确立,但是《旧约》中“二人成为一体”和《新约》中保罗的“婚债理论”让人不能不重视性在婚姻中的核心作用,人们一般也承认夫妻没有圆房的婚姻是不完满的婚姻。有人主张如果双方所同意的事是自己无力完成的事,同意就不是真正的同意。而且,婚姻的首要目的是繁衍,这也是婚姻之所以存在的重要理由,但是如果夫妇无法生育,婚姻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最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终于接受无法生育可以成为婚姻无效的条件,但前提是如果无生育能力是在婚后发生的,那么它就不能成为废除婚姻的理由。这一规定在实践过程中显然会遇到很大问题,因为很难确定无生育能力到底在婚前存在还是在婚后才发生的。
根据1337年之前的规定,如果夫妇对他们之间存在的结婚禁忌并不知情,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教会的规定,那么他们的子女还是合法子嗣。这实际上很难操作,人们是否真的不知情还是假装糊涂,这是很难判定的。在这之后,教俗一致认为一旦婚姻被废除,他们的子女就是非法生育的;如果教会没有宣布婚姻无效,即使确实存在使婚姻无效的法律条件,子女还是合法的。
从1080年左右到1210年左右,教会终于“征服了婚姻”。人们在教皇的申斥下弃绝了中世纪早期同族通婚的做法,他们通婚的亲等在第四等亲之外。尽管教会的教义经常被忽视,也产生了许多妥协和调和,但在维护婚姻的尊严问题上,教会还是非常成功的。到1100年一夫一妻已经绝对压倒多夫或多妻;教会所确认为乱伦的婚姻逐渐消失了;婚姻不可解除的义务已经为人所很好地理解;婚姻需要夫妻的自由同意的意识不断增长。[25]
有关近代早期英国婚姻观念的变迁的文章
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所有参与讨论离婚问题的人,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一例外地指出事实上离婚现象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离婚上的诸多邪恶做法甚至导致亨利八世在1540年试图完全废除“离婚” 和分居,只有乱伦婚除外。天主教教会对通奸的处罚是使夫妻分居,双方都不得再婚。新教徒认为这并没有真正惩罚通奸者,对无过错方这种处罚也不公平,因此反对判处分居这种做法。......
2023-07-26
至此之后,《公祷书》对婚礼仪式的规定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由于该派反对结婚有任何的宗教仪式,因此将婚宴作为结婚的核心部分。在英国革命后,由于清教和独立派思想的影响,婚姻仪式与习俗都出现了一些变化。1645年1月威斯敏斯特会议在《公共礼拜指南》中规定了新的结婚仪式。真正以立法形式规定这种新婚礼仪式的是1653年的贝尔朋议会。......
2023-07-26
婚姻中生育子女和夫妻情感的两个目的来源依据都是《旧约·创世纪》,对不同篇章的强调直接导致了对不同目的的强调。威廉·帕金斯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婚姻的首要目的是夫妻情感,但在《基督徒家政学》中论述婚姻时显示了他对此的注意。他认为婚姻中夫妻互相的友好的相伴要比生育更重要。因此婚姻的最高目的在于夫妻互相友爱的情谊。强调夫妻的情感这在当时既是婚姻观念上的一个显著变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2023-07-26
的确,基督教的婚姻观念能够为社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婚姻伦理的某些方面有利于维持婚姻稳定。但是,不合法婚姻在被禁止的同时却能获得法律的承认,这就是教会婚姻规范的悖论所在。到宗教改革前夕,教会内部的腐败堕落行为已经臭名昭著。教会的这些劣迹进一步暴露了教会婚姻规范的伪善性。......
2023-07-26
克里斯蒂娜的成功代表了教会取代父母成为婚姻的规范者和控制者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在教会的意识形态中,独身的地位要高于婚姻。他们根据教会的结婚仪式举行了婚礼,并且邀请了大量的客人出席婚礼。此时,威廉及其两位妻子都已不在人世,教皇的判决不会危及任何现存的婚姻。在英国教会法庭中,要求解除婚姻的诉讼很少,更多的是要维护婚姻。一方面这是因为教会在离婚上的严正立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教会婚姻法规的认可程度。......
2023-07-26
在宗教改革期间,否认婚姻要劣于独身、否认婚姻的圣事地位已经成为新教思想家的一致看法。出于维系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尚的需要,有必要重新确立婚姻的崇高地位,以规范人们的性行为。为了使自己的儿女免受婚姻之苦,父母迫使他们进入修道院,将他们交给魔鬼。最后,提高婚姻的地位是解决还俗修士修女生活问题的有效手段。破除独身至上的神话、赞扬婚姻的神圣地位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障碍,安心地过上凡夫俗子的生活。......
2023-07-26
虽然外在的程序与仪式并不会影响到婚姻的有效性,但出于规范婚姻的需要,教会还是规定公布结婚预告和在教堂门口举行公开的仪式是正确的缔结婚姻的方式。有现在时婚约在身,一男子已经与一女子定婚,但娶了另一女子,该婚姻也是无效的,他应解除此婚姻,与前者结婚。比如,英诺森三世对血亲的规定就与现代婚姻法的规定很接近。罗马观点认为同意即构成婚姻,而日尔曼观点却认为合法的婚姻是由几个过程构成的,其中性关系是最根本的。......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