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在国内外学术界,笔者目前还未见到研究近代早期英国婚姻观念的专题著作。因此,本书的写作主要立足于最近国外出版的两本原始资料选集,即克莱尔和马森主编的六卷本《1500年到1640年的妇女行为守则文集》(Conduct Literature for Women, 1500 to 1640,2000)和汤普森主编的四卷本《近代早期英国的婚姻及其解除》(Marriage and Its Dissolutio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2005)。这两本书收录的全部都是当时人所写的著作。虽然前者倾向于有关妇女方面的文献,但是全文收录了布林格的《基督徒婚姻守则》以及多德的《虔诚之家政》等重要的有价值的文献。后者与本书的主题尤其相关,因此史料价值非常大。虽然笔者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和利用还有限,但就笔者所知,目前在国内这两本书尚未引起太多关注。
本书将在解读原始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世纪教会的婚姻规范为参照系,探讨在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中婚姻观念的变迁。其中婚姻观念主要是指婚姻的地位与目的、婚姻的缔结、婚姻的解除三个方面的内容。本书着力研究以下问题:
(1)《圣经》中所包含的基督教婚姻观和中世纪教会婚姻规范及其在英国的实施状况。
(2)影响婚姻观念在近代早期英国发生变迁的社会背景。
(3)16、17世纪英国社会的新的婚姻地位观和英国教士结婚问题。
(4)16世纪英国在婚姻目的方面的新倾向,17世纪清教对婚姻中夫妻情感的重视,以及这种夫妻情感的新内涵。
(5)在婚姻缔结的问题上,关于婚姻构成条件、结婚禁忌和结婚程序与仪式的不同看法,政府相应的制度调整与变革,以及这种变化对民众婚姻行为的影响。
(6)在婚姻的解除问题上,以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作为研究案例来透视英国在宗教改革期间为什么没有放弃中世纪的婚姻不可解除论。讨论社会上要求允许离婚的宣传和努力,以及婚姻不可解除论原则的最终被动摇和被抛弃。
(7)分析婚姻观念变迁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本书在讨论婚姻观念变迁时始终关照相应的制度变革和行为变化,力图围绕婚姻观念的变迁揭示出婚姻的观念、制度与行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这种互动关系来说明婚姻在观念上的变迁。笔者认为,在16、17世纪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婚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婚姻观念的变迁显现出持久、缓慢的特征,这既受到了英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影响,也体现了英国社会转型的特征。所以,婚姻观念变迁既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也是社会转型的内容之一。
有关近代早期英国婚姻观念的变迁的文章
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至此之后,《公祷书》对婚礼仪式的规定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由于该派反对结婚有任何的宗教仪式,因此将婚宴作为结婚的核心部分。在英国革命后,由于清教和独立派思想的影响,婚姻仪式与习俗都出现了一些变化。1645年1月威斯敏斯特会议在《公共礼拜指南》中规定了新的结婚仪式。真正以立法形式规定这种新婚礼仪式的是1653年的贝尔朋议会。......
2023-07-26
的确,基督教的婚姻观念能够为社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婚姻伦理的某些方面有利于维持婚姻稳定。但是,不合法婚姻在被禁止的同时却能获得法律的承认,这就是教会婚姻规范的悖论所在。到宗教改革前夕,教会内部的腐败堕落行为已经臭名昭著。教会的这些劣迹进一步暴露了教会婚姻规范的伪善性。......
2023-07-26
克里斯蒂娜的成功代表了教会取代父母成为婚姻的规范者和控制者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在教会的意识形态中,独身的地位要高于婚姻。他们根据教会的结婚仪式举行了婚礼,并且邀请了大量的客人出席婚礼。此时,威廉及其两位妻子都已不在人世,教皇的判决不会危及任何现存的婚姻。在英国教会法庭中,要求解除婚姻的诉讼很少,更多的是要维护婚姻。一方面这是因为教会在离婚上的严正立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教会婚姻法规的认可程度。......
2023-07-26
虽然外在的程序与仪式并不会影响到婚姻的有效性,但出于规范婚姻的需要,教会还是规定公布结婚预告和在教堂门口举行公开的仪式是正确的缔结婚姻的方式。有现在时婚约在身,一男子已经与一女子定婚,但娶了另一女子,该婚姻也是无效的,他应解除此婚姻,与前者结婚。比如,英诺森三世对血亲的规定就与现代婚姻法的规定很接近。罗马观点认为同意即构成婚姻,而日尔曼观点却认为合法的婚姻是由几个过程构成的,其中性关系是最根本的。......
2023-07-26
在宗教改革期间,否认婚姻要劣于独身、否认婚姻的圣事地位已经成为新教思想家的一致看法。出于维系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尚的需要,有必要重新确立婚姻的崇高地位,以规范人们的性行为。为了使自己的儿女免受婚姻之苦,父母迫使他们进入修道院,将他们交给魔鬼。最后,提高婚姻的地位是解决还俗修士修女生活问题的有效手段。破除独身至上的神话、赞扬婚姻的神圣地位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障碍,安心地过上凡夫俗子的生活。......
2023-07-26
教会不得不承认婚姻是因为婚姻可以保证人类繁衍和避免淫乱发生,而且前者成为教会所明确认可的婚姻的首要目的。后者是耶稣和保罗所认可的婚姻的目的,教会承袭了这一观点。在《旧约》中已经萌生了婚姻的目的在于生育的观点。奥古斯丁认为婚姻有三大好处,即子女、忠诚与圣礼。在圣奥古斯丁和阿奎那思想的影响下,中世纪教会明确规定婚姻的正确目的在于传宗接代。另一方面教会视婚姻为圣事还有其自身的原因。......
2023-07-26
在英国,从1072年左右征服者威廉发布的法令开始,教会逐步获得在婚姻上独立的司法权,到1172年“阿夫朗什协议”最终完成这一过程。1215年前英国有的法律就不再具体明确禁婚亲等,有的地方已经限定在四代以内,之后英国各地普遍采纳了拉特兰的规定。有的法规还明确要求有牧师在场。英国关于结婚预告的立法受到第四次拉特兰会议的很大影响。英国法律规定,在结婚前要在教堂三榜公布结婚预告。......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