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首先涉及英国离婚问题的是罗德里克·菲利普(Roderick Phillips)的《分手:西方社会的离婚史》(Putting Asunder: a history of divorce in western society,1988)。这是一本典型的从现实出发反思历史的著作。菲利普研究了从中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中的离婚以及婚姻破裂的问题,时间跨度达一千多年之久,重点集中在16世纪和19世纪,这是因为他认为这两个历史时期在离婚法的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他运用了宗教的、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制度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人口学的方法,主要讨论了三个主题:离婚法的发展、离婚的社会史和婚姻破裂。对于英国,菲利普也承认宗教改革后英国没有像其他新教国家那样放弃天主教的婚姻不可解除论,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才允许真正的离婚。但他所提出的两点意见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是16世纪英国的教俗法庭都不允许离婚,但一直有人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16世纪末期,欧洲其他国家对离婚的争论都停止了,而在英国直到17世纪上半期,争论仍在继续甚至变得更加激烈,这说明要求允许离婚的呼声仍然很高。二是英国革命期间政治变动时,婚姻似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关于婚姻和离婚的争论也出现了变化。内战以前,争论几乎完全局限在神学范畴,是诠释《圣经》的斗争。17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新变化,教会以外的人士参与进来,争论更加世俗化,不仅是在观念层面,而且在规范婚姻事务的制度方面也是如此。
另外就是斯通的《1530年到1987年的英国离婚史》(Road to Divorce in England 1530-1987,1990)。该书与菲利普的著作一样跨越的年限非常长,它们的下限几乎是一致的,同样也是从现实去反思为什么一个禁止离婚的社会转变为离婚非常普遍的社会。斯通对结婚、离婚和婚姻破裂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入详尽的研究,但是他实际上对16世纪和17世纪前半期论述太少。他也认为英国的婚姻法从12世纪直到1753年都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化,而有关离婚的法律在1857年之前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有关近代早期英国婚姻观念的变迁的文章
秘密婚姻是指既没有公布结婚预告,也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教会特许证就缔结的婚姻。这种婚姻的秘密性是针对它缺乏官方所认可的公开性而言的,并不完全是指结婚双方在没有任何证人的情况下的私定终生的行为。这只是解除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义务,而没有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纽带,因此不是真正的离婚,所以文中直接将之翻译为分居。在1857年前这是唯一一条离婚的法律途径,其前提就是夫妻一方的通奸行为,而且只有无过错方可以再婚。......
2023-07-26
的确,基督教的婚姻观念能够为社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婚姻伦理的某些方面有利于维持婚姻稳定。但是,不合法婚姻在被禁止的同时却能获得法律的承认,这就是教会婚姻规范的悖论所在。到宗教改革前夕,教会内部的腐败堕落行为已经臭名昭著。教会的这些劣迹进一步暴露了教会婚姻规范的伪善性。......
2023-07-26
《新约全书》接受了《旧约全书》中婚姻是由神缔结的观念,在婚姻的缔结方面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或发展。虽然婚姻是由神所创立的,在《新约全书》中,婚姻却遭到了贬抑。正是出于对淫乱的极端厌恶,《新约全书》非常重视夫妻的性忠诚,认为履行婚债即满足对方的性需求是夫妻的义务。这在《新约全书》中是找不到直接答案的。在《新约全书》中,婚姻的地位、目的与解除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2023-07-26
对于英国,菲利普也承认宗教改革后英国没有像其他新教国家那样放弃天主教的婚姻不可解除论,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才允许真正的离婚。但他所提出的两点意见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是16世纪英国的教俗法庭都不允许离婚,但一直有人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二是英国革命期间政治变动时,婚姻似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也认为英国的婚姻法从12世纪直到1753年都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化,而有关离婚的法律在1857年之前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2023-07-26
至此之后,《公祷书》对婚礼仪式的规定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了。由于该派反对结婚有任何的宗教仪式,因此将婚宴作为结婚的核心部分。在英国革命后,由于清教和独立派思想的影响,婚姻仪式与习俗都出现了一些变化。1645年1月威斯敏斯特会议在《公共礼拜指南》中规定了新的结婚仪式。真正以立法形式规定这种新婚礼仪式的是1653年的贝尔朋议会。......
2023-07-26
教育的发展与文化传播的进步在提高社会文化水平、促进知识普及的同时,也促进了新规范和新思想的传播,进而也促进了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在这一时期,英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需求都有很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体现在从基础教育直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教育层次中。教育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强化了政府在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所做宣传工作的效果。这项工作要取得实效也有赖于牧师和教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2023-07-26
在宗教改革期间,否认婚姻要劣于独身、否认婚姻的圣事地位已经成为新教思想家的一致看法。出于维系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尚的需要,有必要重新确立婚姻的崇高地位,以规范人们的性行为。为了使自己的儿女免受婚姻之苦,父母迫使他们进入修道院,将他们交给魔鬼。最后,提高婚姻的地位是解决还俗修士修女生活问题的有效手段。破除独身至上的神话、赞扬婚姻的神圣地位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障碍,安心地过上凡夫俗子的生活。......
2023-07-26
虽然外在的程序与仪式并不会影响到婚姻的有效性,但出于规范婚姻的需要,教会还是规定公布结婚预告和在教堂门口举行公开的仪式是正确的缔结婚姻的方式。有现在时婚约在身,一男子已经与一女子定婚,但娶了另一女子,该婚姻也是无效的,他应解除此婚姻,与前者结婚。比如,英诺森三世对血亲的规定就与现代婚姻法的规定很接近。罗马观点认为同意即构成婚姻,而日尔曼观点却认为合法的婚姻是由几个过程构成的,其中性关系是最根本的。......
2023-0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