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既具有一般湾区的特性,但同时也具有顶层推动、制度差异、法律障碍、经济目的与法律手段等特异性。粤港澳大湾区特异性协作治理区域法治法律问题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的崛起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协调发展、合作治理的法律问题就成了当前必须要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2023-07-25
湾区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和服务型企业,其中不乏许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大多数为创业型企业、政策优惠型企业。小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旨在寻求最适合小微企业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我们应在我国现存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基础上,立足于小微企业的特殊性,根据其对于争议解决资源的需求,为其合理分配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劳动争议处理资源,并且强调灵活、有效地选择适用合适的争议处理方式,及时、快速地解决劳动争议。
第一,建立快速立案通道。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应当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作用,提升小微企业劳动争议立案的效率。各地法院应当为小微企业实现快速立案创造条件,建设小微企业争议案件的网络立案平台,在有条件的地方,允许小微企业或其劳动者通过电子邮件递交法律文书,对于起诉时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条件的,能当场立案的尽量当场立案,不能当场立案的应当尽快立案,不能在程序上拖沓,拖延立案的时间。[14]
第二,推行诉讼风险提示制度。由于小微企业劳动争议双方的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对诉讼程序以及自身的权利了解不足,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极大的诉讼风险,一旦败诉,无论是对小微企业还是对其劳动者,都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法院在工作中需要加强法律释明工作,在小微企业劳动争议立案阶段,要强化对争议双方的诉讼指导,适当提示诉讼请求不当、丧失诉讼时效、超期举证等可能影响诉讼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微企业及其劳动者的损失,并且要尽量引导其以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第三,建立小额案件快速审判制度。不同的价值追求造就不同的诉讼程序轨迹。速裁机制在追求效率与公正的过程中遵循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速裁机制追求立案快、移送快、送达快、审理快、执行快,可以说无不体现“快速”的价值理念。在现有的小额诉讼制度的基础条件上,针对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规定标的额2万元以下、案件简单、争议不大的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小额速裁制度且一审终审,除非法官有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情形,否则不启动二审程序。只有便捷专业的审判程序,才能够彰显司法为民与司法效益。
【注释】
[1]彭龙,男,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2]参见“香港企业加快落户横琴近千家港企入驻”,载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am/201803/20180302724802.shtml,2018年5月16日最后访问。
[3]《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第15条。
[4]参见“关于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有关问题的意见”,载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a/b/201801/20180102700484.shtml,2018年5月16日最后访问。
[5]参见孙晓萍、张圣军:“中国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比较研究”,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6]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载《当代法学论坛(二〇〇九年第3辑)》(贵州省法学会专题资料汇编)。
[7]孙德强:“澳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6期。
[8]孙德强、宋艳慧:“澳门劳动监察制度及其对内地的启示”,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9]秦君毅:“内地与香港劳资争议解决实证研究”,深圳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10]《澳门刑法典》第188条所指及处分论处为:“一、未经同意,开拆自己非为收件人之密封之包裹、信件或任何文书,或以技术方法知悉其内容,又或以任何方式阻止收件人接收上述物品者,处最高一年徒刑,或科240日罚金。二、未经同意,介入或知悉电讯内容者,处相同刑罚。三、未经同意,泄露以上两款所指密封之信件、包裹或文书之内容,或又电讯之内容者,处最高一年徒刑,或者科240日罚金。”
[11]《澳门刑法典》第242条所指及处分论处为:“一、依法有义务且有条件扶养他人之人,不履行该义务,而使有权被扶养之人如无第三人帮助,其基本需要将难以获得满足者,处最高两年徒刑,或者科240日罚金。”
[12]周盛盈:“粤港澳深度合作下法律制度保障研究”,载《岭南学刊》2014年第5期。
[13]张淑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法律冲突与法律合作”,载《港澳研究》2017年第3期。
有关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论坛的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既具有一般湾区的特性,但同时也具有顶层推动、制度差异、法律障碍、经济目的与法律手段等特异性。粤港澳大湾区特异性协作治理区域法治法律问题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的崛起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协调发展、合作治理的法律问题就成了当前必须要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2023-07-25
内地与港澳司法协助对大湾区司法协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地与港澳签署的一系列民商事司法协助的安排适用于内地,对大湾区是有约束力的,也是大湾区司法协助的重要法律依据,直接决定着大湾区司法协助的形式、内容和途径。在制度化规范尚有欠缺的情况下,大湾区有责任担当起司法协助领域改革“实验田”的使命,建设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协助示范区。......
2023-07-25
香港、澳门从来都属于珠三角的一个组成部分,粤港澳合作不是新话题,也不是新设计或新构想。粤港澳经济合作加速了广东的工业化和香港、澳门的后工业化。[2]粤港澳经济合作形成了珠三角独具竞争力的开放型动态化产业集群。粤港澳经济合作催生了珠三角城镇群。粤港澳经济合作是由单一合作发展为多层次合作的过程。从单一整合发展为多层次整合,全面促进了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2023-07-25
随着粤港澳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双方在合作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以下问题:粤港澳经济合作是“有限制的合作”。粤港澳经济合作面临制度和体制差异的制约。粤港澳经济合作面临着彼此间的竞争与利益冲突。粤港澳经济合作需要妥善解决竞争和利益冲突问题,这些竞争和利益冲突包括城市的功能定位问题、产业的衔接和协作问题、港口和机场的分工配合问题、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问题、生产和生活要素的流动与限制问题等。......
2023-07-25
粤港澳三地制定软法的方式主要有:①中央政府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签订行政协议。港澳相继回归后,根据宪法制定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去除了殖民化因素,将三地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下,为三地间的合作奠定了稳定的法律基础。目前,粤港澳法律合作也主要集中在区域司法协助层面。......
2023-07-25
香港目前采取直接持有与间接持有相结合,且直接持有为主,间接持有为辅的证券持有模式。从历史沿革上看,在1998年香港正达证券下属财务公司倒闭,以致无法兑现客户托管的股票之前,香港一直采取间接持有模式。[31]自此,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直接持有与间接持有两类户口持有证券,且香港在2002年、2009年均对证券持有模式的发展和推进提出联合咨询文件。......
2023-07-25
基于内地与香港对于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上例证与经验对于构建诉讼、仲裁、调解等相衔接的多元化粤港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具有先行意义。再次,人才储备是运行良好、高效公正的争议解决制度的核心。......
2023-07-25
当事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之内,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面提交仲裁申请,申请启动劳动争议仲裁,这是劳动仲裁的第一步。在没有收到当事人申请的前提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自行处理、干预劳动争议。如果申索的案件超过仲裁处的司法管辖范围,则转由司法机构下辖的劳资审裁处审理。香港的劳动争议主要是通过自行协商、政府行政部门调解、仲裁或司法程序处理解决。......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