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学健被赐死前后故乡民众反映周学健“剃头案”发生时,对于周氏家族的影响在《说唱周学建》中能够看到一些影子,“官兵围住周家府,布政三司到门廷。太太听得慌张了,一个公子吊了魂”,本来是朝中封疆大臣,没有任何信息,突然被江西巡抚奉圣旨来查抄,其家族的恐惧惊讶感可想而知。对于异性家族的影响,不仅《说唱周学健》能够看到一些影子,《重修社林支谱》又为这些“影子”作了较为完整的史证补充。......
2023-07-25
(一)夜歌书
江西奉新西塔、宜丰花桥、铜鼓带溪、修水上奉等一带,至今仍保留着客家“老人仙逝众家丧”、八仙打夜歌的“闹丧”习俗。每当有老人去世,鞭炮一响,村民或“八仙大人”就会去治理丧事,到孝家去帮主人将已故者入殓,待风水先生择定返山吉日,“八仙大人”便在地理先生的引领下到山上择墓穴破土开工。当天晚上,“八仙大人”轮流守在灵柩前,一边烧纸,一边拉长声调,手拿着一本半寸厚的“夜歌书”,一板一眼,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大声歌唱,宾客坐在旁边静听,孝家也在灵前伴听。凌晨到了,这本夜歌书念唱完毕,孝家办一桌丰盛酒席给“八仙大人”吃。返山时棺材上还要系一只鲜活的大公鸡在灵柩上,叫“祭逝鸡”,若鸡一路上或到坟地边能啼上几声,则象征着孝家今后大发大富。
“八仙大人”在本地也被称作“夜歌郎”,不同地区的“夜歌郎”手中保存着不同风格不同唱词的“夜歌书”。“夜歌书”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颂扬死者功德并安慰孝家,第二部分是夜歌的套语形式,第三部分是长篇叙事诗。因为避讳和职业原因,“夜歌书”一般不让普通人看。很幸运,我们从一位“夜歌郎”手中购得了一本他先人何水玉先生保留下来的“夜歌书”。这本“夜歌书”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从中能够体会到来自先人久远的呼唤和一种渐行渐远即将失去的江西客家文化,其中保留着“夜歌”所使用的一些固定式套语。更为可贵的是,这册“夜歌书”稿本中保存了三百年前的一部长篇叙事诗文——《说唱周学健》。
(二)“夜歌书”产生的年代与地域考证
“夜歌书”封皮上书写着“何水玉习”,其中正文中间的一页上批有一行字“民国二十六年得买八仙家书本”,这显然是“何水玉”所批字,即此稿本系何水玉民国26年(1937)从本地唱夜歌的“八仙大人”手中所买下的“夜歌书”。
此书四眼纸捻装,封面12.5 cm×17.8 cm,竹纸,半页八行十五字,稿本。夜歌套语形式24 页,长篇叙事诗文《说唱周学健》,76 页,凡100 页。“夜歌书”套语形式中有《宁州八乡歌头》,清代宁州属于南昌府,嘉庆六年(1801)宁州始改为义宁州,此时南昌府辖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凡七县,义宁一散州。这本“夜歌书”搜集自修水上奉,稿本一些页上也明显涂抹着“修水县上奉何”字样,清代修水上奉属宁州,后属义宁州。文本当为嘉庆以前属宁州修水的“夜歌郎”说唱夜歌的“夜歌书”。
“夜歌书”长篇叙事诗《说唱周学健》正文开篇唱道:“前朝古事都不唱,听唱一本是新文,不唱两京十三省,听唱江西大省城。”周学健是清雍正、乾隆年间一位重要的朝廷大臣,一位故乡为南昌府新建县的被屈枉致死的第31 任河道总督。“新文”一词在清代来说即与今“新闻”同义,周学健被赐自尽时间为乾隆十三年(1748)十一月,此诗创作时间不会离此太晚。正文内容中多次出现了“当今皇上开皇榜”“乾隆皇上鼎爱臣”“圣上一见心欢喜”“皇上一见娘娘死”等只有在乾隆时期作品中才可见到的词汇。这部作品可能是在乾隆十三年周学健死后不久由南昌府一带的诸如“夜歌郎”的民间艺人或周氏后人所创作。这部作品从创作以来一直在这个地区的“夜歌郎”手中代代传递着,直到民国26 年(1937)被修水上奉的“夜歌郎”何水玉买得收藏和使用,一直保留到今天。
(三)“夜歌书”揭示的套语形式
《夜歌书》套语形式可分为起歌,慰孝家、叹亡人,赞香、赞灯、赞汤、赞茶、赞酒、赞果、赞亡,歌头,长篇叙事诗凡五个部分。唱词除前三部分个别地方出现五字句或不规则字句外,其余均为七字句。具体形式内容分析如下。
1.起歌
这部分以“袱以”开头,两字相当于“夜歌”开场词或押座词,之后夜歌郎就开始了夜歌的自白自唱。其内容是由八句唱词起兴,再从盘古开天辟地造出山河人民五谷唱到锣鼓的制作由来作用,紧接着用月亮里梭罗树上十二根枝分别做了三根鼓架、两根鼓槌、四根白板、一根锣锤、两根扦灵位来衔接。
唱起来,贺起来,贺起灵前八仙台。八仙台上排歌本,从头至尾唱起来。
哭进门来不见天,只见炉中起香烟。金童玉女前引路,引魂童子随后跟。
初开天地是盘古,先制山河后制人。制下神炉拼五谷,又制锣鼓定乾坤。
何人造鼓两头空,何人设制把皮封。何人打得钉来订,何人打得响连连。
鲁班造鼓两头空,张郎设制把皮封。铁匠打得钉来订,歌郎打得响连连。
月里梭罗树,生下十二支,公公捡得去,满面笑腾腾。
又把三根做鼓架,又把两根作鼓槌。又将四根为白板,又把一根作锣锤。
余下两根无用处,把到灵前扦灵位。[14]
2.慰孝家、叹亡人
歌郎劝慰孝家莫太悲伤,无论荣华富贵,人生总是无常。歌郎把亡人叹,叙述人生如苦海,离去即解脱(登仙),并将孝家哭断肝肠、给亡人沐浴洗起、绫罗绢匹满身装、道士告符出煞、银硃棺木收藏、收殓停柩高堂等种种情景描述而出,意给亡人一种安慰,给孝家一种寄托。这里是套语,对于“叙述死者生平颂扬死者功德”的语言是由孝家提供并随机编撰临场发挥的,但是套语基本形式内容不会有较大的变化。例如:
打起锣与鼓,焚起炉内香。哭声齐放住,听我说言章。水打浮沙乱石滩,看事容易做事难……孝家哭得断肝肠。香汤沐浴来洗起,绫罗绢匹满身装。道士告符出煞,银硃棺木收藏。收殓停柩在高堂,搭起孝帐风光。借问柩前何物,真漆桌子乘香。[15]
3.赞香、赞灯、赞汤、赞茶、赞酒、赞果、赞亡
这部分是《夜歌书》中比较精彩的部分,一方面是夜歌郎代代相传下来不断修改的套语,另一方面也是夜歌郎根据套语能够尽情发挥才能的地方。第一段“赞”用“别下闲言休要说,且把宝香赞一场。说此香,到此香”开始,之后便是内容;第二段“赞”用“堂前说香已罢,乃当赞灯”开始,以下汤、茶、酒、果、亡均同第二段之固定话语开始。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段都以敬奉亡人“逍遥快乐往西天”结束,这应是《夜歌书》“赞”部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上七段唱词,赞文字并不均匀,少的如“赞汤”仅仅十句,多的如“赞亡”却达到了八十二句。《夜歌书》“赞”部分和当地的民风习俗紧密相连,如“赞灯”其实是“赞麻”,这里将麻的生长和打子榨油的过程叙述得非常详细。“赞茶”则说这里的茶是一个和尚从西天带来的,也将茶的生长制作及作用叙述得非常详细。《夜歌》的“赞”部分,不仅是敬奉亡者的歌,更是宾客从这里获取更多的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的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夜歌书》“赞”部分不仅充满了知识性,也充满了诙谐和故事性。
《夜歌书》“赞”最重要部分是“赞亡”,为什么要“赞亡”呢,“夜歌夜歌,不是说起超天魔,也是前生排定,不是乱口成章,只因皇后死葬”,这里和皇后死后三年没有葬有关系,也不知这里所说的皇后是哪朝哪代。皇王要寻好的墓地去葬皇后,让鬼谷子算了一卦,说葬在龙头出天子,葬在龙尾出相臣,藏在龙腰,代代儿孙坐朝堂。选的良年并利月,要将皇后抬去埋,但是千军万马都抬不动,最后出来了八仙山下的神仙,“城隍出榜挂四门,相请四方唱歌人”,请得东西南北门四个歌郎,一起来唱闹夜歌、唱桃源洞里仙、唱江南十九州、唱二十四孝,这样做的目的是“唱得皇后早登仙”。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把修水上奉地区唱夜歌的起源和把“夜歌郎”称作“八仙大人”的来历都叙述清楚了。
4.歌头
《夜歌书》中出现了“歌头”二字,“歌头”一般指唱山歌的开头起兴部分,但是长篇叙事诗也常常把起兴的部分叫作“歌头”。如广西长篇叙事诗《张氏卖花女》其起兴部分“手拍渔鼓响咚咚,过了东村串西村。歌声不断泪不断,苦口开口唱苦人……张氏卖花唱几段,木头也变泪眼人”就被称作“歌头”。[16]这里的“歌头”,应是这部《夜歌书》为其第五部分长篇叙事诗的演唱而作的起兴部分。《八乡歌头》唱的是乾隆时期宁州八乡的风土人情、特产古迹,八乡原先属于宁州,现今则分别属于修水和铜鼓两县。这里融合了大量知识信息,首先提到的是宁州所在方位:
一唱东方定东方,东游瑞州及新昌。更有上高高安县,出个朱释掌朝纲。二唱南方定南方,南游万载及留杨。留杨底界铜鼓府,瑞州界上有司堂。三唱西方定西方,西游湖广及平江,湖广有个汉口市,号作天下利名场。四唱北方定北方,北游江西及南昌,省城景致唱不尽,滕王阁上有名扬。五唱中央定中央,中有宁州管八乡。[17]
夜歌郎将宁州所属的太乡、安乡、高乡、仁乡、武乡、崇乡、奉乡、上乡下乡(此二乡属一乡)凡八乡的乡风、名胜、景致、特产、人物等如数家珍,细细点来,这使得宾客乐于倾听。最后用“孝子用心去持孝,道士如仪来奉经;唱得亡者心欢喜,逍遥快乐往西天”作为结束。
5.长篇叙事诗:《说唱周学健》
《说唱周学健》在“夜歌书”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其叙述了周学健从出生到去世的故事:周学健家住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二十二岁成为“府县批首第一名”,二十四岁“得中解元第一名”,“当今皇上开黄榜,考选天下读书人;也是学健官星显,点入翰林在朝门”,当时受到河道总督高斌举荐赴任福建提学,由于“他做清官不贪银”,皇上点他“四川抚院身”。高斌在总河任上“亏空几万两”,又通过娘娘再次举荐学健赴任总河,衙门在淮安。
正宫娘娘要赴泰山去求子,谁想娘娘刚回京城,就染病在身,“百般妙药无应效,徒然得病在其身。医院服药无其应,娘娘一命就归阴”。娘娘死后,皇上颁布了《新兴律法》:六十三日才准官员剃头。学健听到了娘娘死讯,感恩娘娘往日照拂,心中悲伤,但却没有严守“六十三日才准官员剃头”的禁令。之前,浙江金德英花费几十万两银子买通试官,从监生一下就成了“状元身”。皇上点他任江西主考,他去江西前拜访学健,学健曾告诫他:“不要只顾谈银两,贻误江西读书人。”金德英反驳说:“江西文风没有浙江好。”学健生了气:“天上圣人许真君,地下圣人张道陵。江西才子千千万,屈指算来几万千。”几句话说得金德英无言可对,愤而不辞离开周府衙门。金德英与同样和学健有隙的江苏巡抚安宁一起,将学健“三九二十七日就剃了头”的事上奏给皇上,并诬陷学健是贪官:“他做总河是贪官,欠了虚空几十万,盖了官厅房屋几百重,克扣官粮无其数,家内藏有珍珠宝。”皇上一听,马上派校尉抓了学健,其弟周学伋也受到牵连,都被送进了天牢。圣旨到了江西,学健家被查抄,“住居四处都寻过,又无土库与官厅。金银财宝都没有,想必土内有金银”。学健被抓后,大学士高斌奏本:“浙江金德英陷害忠臣。”皇上云若再上奏本,“削你官职为小民!”通正司江西人朱玑又上奏本:“他做总河似水清,总是浙江金德英,假报虚空害忠臣!官厅房屋都没有,住居不过小民房。”皇上“御棍赶出午朝门”。内阁学士、国学教谕、太子太师胡中藻上本:“臣奏江西周学健,与我同乡共府人。离隔不过四十里,何曾那有有万金。”皇上云:“若不想在国学教太子,就贬谪你充军去做小民。”按察史江西人叶一栋害怕没上奏本。詹师府詹事江西人裘曰修把本奏:“总是苏州安抚院,商同德英害忠臣。”但他也被御棍赶出门。福建有个余知县是学健的门生,也上奏本,“他做总河似水清,朝中军粮他未扣,并无虚空在朝门!”皇上将其“午门斩首不留情”。开抚院将抄家抄出的七千银子呈上金銮殿,“圣上一见不做声”。高斌奏本:“周家银子七千零,妄报虚空金德英。”皇上这才放出周学健,官复原职总河身。学健奏金德英买官卖官,“玩器珍珠动斗量,他有家财百千万。”皇上派官兵星夜围住金家府,抄出黄金、珍珠、玩器、爪子金、夜明珠、官厅房屋几百重,送到北京,校尉将德英拿到杀场上,“号令一声头落地,将头悬挂在午门”。
金德英死后,其内亲新居一心要害学健,上殿奏本:“周家必定用了贿赂,何曾那里抄得清。”皇上准了他的本,令新居带人去再次查抄周家。新居回到衙门心生一计,自己带有大量财宝、明珠一颗和两万金银,他率官兵围住周家府,直接来到马房,让官兵在这里“挖不停”,抄的金银整两万,财宝无数还有一颗夜明珠,他来到书房,书箱里抄出一封吴通仁写给学健的要求借款两千的信函。新居带着这些抄到的东西和信函星夜赶往北京,皇上见到这些物件“龙心怒”,将学健再次打入天牢,并将时在山东任知府的吴通仁“拖枷带锁囚进京”。在金銮殿上,吴通仁辩解说:“臣在江西做知府时,省内发生灾荒,江西没有米谷卖,义仓米谷也‘无一星’,当时库银也没有了,就向周借银两千两到四川买军粮。我在江西担任知府爱百姓,百姓送我万民衣,留我仍旧镇江西。”皇上不听吴通仁的述说,“午门斩首不容情”。高斌在皇上面前为周学健“保全尸”,“七尺红罗赐其身”。其弟周学伋也被问了“秋后斩”,思想兄有一孙,自己有一子,嫂子和妻子都已经逃走并改姓埋名,如写了家书给母亲怎么送出去呢?同乡裘曰修来天牢看他,他秘密将给母亲的书信给了曰修,曰修让朱玑的长随到江西送信,学健的母亲昨夜梦了一梦,梦见乌鸦叫呱呱,就带了家童往淮安的原“总河”家而去,长随恰好也到淮安,把信交给了家童,家童看信后告母“老爷已死,二爷天牢活不成”,母亲“一跤跌倒地埃尘”“谁知百呼不还魂”。
学健死后不久,娘娘的兄弟国舅傅恒从边关回来,见了皇上云:“我今听得学健死,现无双翅展京城。那个狗官真大胆,何事把本害忠臣?说起江西周学健,他是娘娘宠爱臣。杀了学健由自可,岂不欺了娘娘身。”“苏爷安抚奏一本,他做假本奏当今。满服剃头有何罪,奸贼无故屈杀人。浙江德英身死了,妄报虚空罪该当。还有安抚该斩头,剥骨抽筋罪不饶。福建新居上一本,他和德英是内亲,我主并不问虚实,就将他本准施行。假报周家有财宝,我主听他是真情。”皇上在国舅的言语中才了解到学健被屈杀的原委,“寡人准了爱卿本,你受官诰我放心”。皇上派人将安宁拿在法场上,“将头斩落尘埃地”;新居拿在刑部处,“究责八十就充军”。国舅又上一本:“学伋坐在天牢内,望乞我主放他身。天牢误死周学健,北京城内立庙廷。朝中立起忠臣庙,学健巍巍坐中宫,左边坐下余知县,右边坐下吴通仁。年年春秋行大祭,祀奉香灯永不停。每逢初一十五都来上香,文武朝拜乐无疆。”皇上准了国舅的本,在北京立起忠臣庙,将周学伋释放出天牢,官复原职,并亲自在金銮殿见周学伋,皇上云:“好个忠孝周爱卿,赐你一万雪花银。你今奉旨江西去,御葬学健母子身。”周学伋谢了皇恩、国舅、高斌,将其兄学健装柩,带领人马浩浩荡荡往淮安去。先到总河衙门,“大小官员尽来迎”,他连夜又将母亲装柩,“扶柩出城展江西”。柩到江西省城,抚院告示挂四门:“迎接太太周大人”,周学伋一行没有进省城,而是直接奔往家乡新建厚田乡社林村,在周府搭下天棚屋子,“九族六亲都来接,文武百官连夜行”,连珠炮响只见烟,鸣锣击鼓闹喧天。七日后,醮延已经满期,亲戚朋友文武百官都来行祭,学伋主持三祭礼,“头顶愁笼穿麻衣,手执铜杖好伤悲。九族六亲来上香,悲声引出哭声扬”。终于,学健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故事也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有关清代南方唱书研究的文章
(二)周学健被赐死前后故乡民众反映周学健“剃头案”发生时,对于周氏家族的影响在《说唱周学建》中能够看到一些影子,“官兵围住周家府,布政三司到门廷。太太听得慌张了,一个公子吊了魂”,本来是朝中封疆大臣,没有任何信息,突然被江西巡抚奉圣旨来查抄,其家族的恐惧惊讶感可想而知。对于异性家族的影响,不仅《说唱周学健》能够看到一些影子,《重修社林支谱》又为这些“影子”作了较为完整的史证补充。......
2023-07-25
木鱼书,广义是指粤方言诗赞系说唱文学,涵盖单一样式的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等。潮州歌册,也称为府城歌,也称为方言弹词,是广东省潮州地区自清代以来流行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潮州歌册的受众主要是潮州地区的妇女群体,对于那个时代的妇女群体,听潮歌等同看一场潮剧大戏。......
2023-07-25
“安顺唱书”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闲暇时用方音朗诵散流在当地的唱本自娱,不时吸引一些人围坐聆听,逐渐形成一种能唱者捧书照本宣科,爱听者趋附聆听的十分随意的演唱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地戏式”演唱方式。而“安顺唱书”的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则体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社会记忆”之“遗存”。......
2023-07-25
威信,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云贵川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曹先生谈到唱“唱书”不是随意唱,“唱书时有规律的,从起唱到收唱,音长音短、音低音高,都是有规矩的”,尽管这样,对于完全是一个套路重复演唱的“唱书”,听别人唱得多了,也能够“无师自通”学会唱了。......
2023-07-25
在清代史料中检索“唱书”这一语词,有三种解释类型。第一种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中谈到“南词”演唱者被称为“唱书先生”,从这一点来说,“南词”也可被称之为“唱书”,所以“唱书”应是清代一种曲艺曲种的名称。结合蒋士铨描写的“杭州南词”演唱情况,可以说“南词”是在清代乾隆至清末时期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的一种曲艺曲种,这也可以说“南词”是清代浙江地区流行的一种“唱书”形式。......
2023-07-25
同名的石印本有两个版本,其中第一个《乌盆记全传》属于清末翻刻本,线装,四针眼,系合订本,由《乌盆记全传》和《三下南唐》两部分组成,系上海元昌印书馆发行,页面18.5cm×12.5cm,板框17.5cm×11.5cm,每版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个字。第二个版本《包公案乌盆记全传》也属于清末翻刻本,由汉中炼石斋书局印行,线装,四针眼,页面19cm×13.5cm,板框18cm×12.5cm,正文每版二十三行,每行四十九个字。......
2023-07-25
《湖南提要》收入的“唱书”列目如下:《朱砂印》(中湘九总黄三元)、《双银配》(又名《八仙图》,长沙左三元)、《后八仙图》(长沙左三元)、《珍珠塔》(长沙明经堂)、《罗一打柴记》(长沙文星堂)、《手巾记》(长沙黄又森)、《吴燕花》(长沙三元堂)、《吴大人私访九人头》(上下册,长沙小西门外左三元)、《九美图》(上下册,长沙小西门外左三元)、《四美图》(长沙小西门周庆林堂)、《七美图》(长沙西牌楼彭焕文......
2023-07-25
保山唱书是真正“活着”的唱书,民间仍然有唱书人在唱。如今,黄女士正在培养自己的儿女、徒弟学唱唱书。保山地区的唱书艺人有多位,每个人会唱的书目也不一样。在此对其中一部分艺人进行了调研:1.黄正芬,女,1967 年生,汉族,云南省保山市腾冲人,保山唱书传承人,师从自己的父辈,父师从祖辈,目前带有多位徒弟。......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