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反》唱本全文共180 行,每行14 字,凡2520 字。这种“十二月”式叙事在清代说唱词话中是一种常见的习作方式,这种方式便于艺人随口加编唱词,也便于记诵吟唱唱词,给原本“悲痛沉重”的故事加入一丝清新的气氛,有助于架构故事主体脉络。末尾,民间艺人道出了编撰此唱词的目的,我唱的虽然是“加粮新文”,但是要告诫的是,后世的子孙做高官的,千万不要学丁澍良那样残害人民。......
2023-07-25
民国《天台县志稿·职官表》:知县栏:“同治十二年,丁澍良,是年三月复任,十三年十一月罢。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李诗,是年十一月代理。光绪元年,刘引之,十三年十一月署,二年三月去。”[6]
《天台县志稿·前事表》:“同治十三年甲戌,大西乡以增加粮税事,聚集万余人入城,包围衙署,焚毁内堂、花厅等处,杀死兵士及官属数十人,褫剥丁令,并裸辱官眷,生员叶树椿以县官故,大言禁止,为乱民挞枪断颈而死,众始渐渐退散。徐郡守闻知,闭城防堵,遂毙余翰芳于狱中,而加以土霸王之名。余翰芳者,岁贡余秉锡之孙,为粮税上控,将质于郡狱者也。”[7]
《天台县志稿·粮》:“银一两起解,正一两应钱一千五百八十文,耗费等银一钱二分五厘七毫应钱一百九十九文。以金额核算,共应解钱四万四千二百零八千一百五十文,尚余钱六千七百三十四千三百五十文,惟天邑地糟等银每年征收尽旺,仅得七分,实欠在民,总有三分。照三分民欠计算,应短平余钱二千零二十串零三百文,所得平余祗钱四千七百十四串零四十五文,曾经详准抚宪颁发章程在。案又台州衙坐落天台县屯田旧征饷银每两折钱二千三百一十文,刘守核残钱一百五十文;旧征津银三两折钱二千二百一十文,刘守核减钱五十文,均经详报抚宪批准就行在案。同治十三年,丁令澍良议加赋,激起民变,焚署辱官,上宪檄令引之复任,事平之后,定柜价每两收钱二千零六十文,时乡增钱二百二十文。”[8]
清光绪《台州府志》:“十一月,天台知县丁澍良以加赋激民变。澍良以缺瘠议加赋,岁贡生余秉锡控诸省,省檄知府徐士銮鞫之,秉锡抗辩,士銮怒禁锢之,天台士民闻而大譁。澍良又以他事下武举于狱,于是众怒益盛,甚乃纠集乡民自六十以下、十六以上者,皆荷锄来拥入城。先是,澍良虑民变,预请诸府派勇百余人以自卫。是日,适至屯县署,民不敢逼寻,有逾署后垣入纵火,守兵乱,民戕杀之,执辱澍良姬妾子女,澍良以救,遁出城。诸生叶树椿以护澍良背戕。省中闻变,檄诸暨知县刘引之至台招抚,枭为首者十数人,澍良革职,秉锡褫衣巾,事始息。”[9]
根据以上官方记载相关“西乡反”的事件,其原委始末脉络是这样的:
同治十二年三月,丁澍良到天台任知县,十三年十一月被罢官革职。“西乡反”事件发生在同治十三年十一月间,天台知县丁澍良“以加(粮)赋”激起民变。先是,丁澍良“以缺瘠议加赋”,岁贡生余秉锡赴省城杭州抚台控告丁澍良私自“加赋”事,未果。之后,抚台檄令台州知府徐士銮审问(处理)这件余秉锡控告丁澍良私自“加赋”事,遭到秉锡“抗辩”,徐士銮发怒,就将秉锡禁锢之(投进大牢)。此时,丁澍良又以他事将武举人陈邦照“下狱”。于是,众怒益盛,陈邦照等纠集乡民六十以下、十六以上者万余人,皆扛着锄头蜂拥入城。丁澍良预先恐民变,请台州府台派兵士百余人以自卫,恰好这天,这些兵士到县并内驻扎县署,民变之众人“不敢追逼”。有民逾越县署后墙而纵火者,守兵大乱,民皆杀之,并捉住丁澍良的姬妾子女以辱之,丁澍良被救逃出城去,叶树椿因保护丁澍良而被民所杀。抚台闻天台民变,檄令诸暨知县刘引之速到台州上任并进行招抚处理善后事宜,斩首这次民变为首者十数人。丁澍良本月被革职,秉锡被“褫衣巾”,民变至此平息。民国《天台县志稿》提及“徐郡守闻知(民变),闭城防堵,遂毙余翰芳于狱中,而加以土霸王之名。余翰芳者,岁贡余秉锡之孙,为粮税上控,将质于郡狱者也”事,此事光绪《台州府志》未见记载。
有关清代南方唱书研究的文章
《西乡反》唱本全文共180 行,每行14 字,凡2520 字。这种“十二月”式叙事在清代说唱词话中是一种常见的习作方式,这种方式便于艺人随口加编唱词,也便于记诵吟唱唱词,给原本“悲痛沉重”的故事加入一丝清新的气氛,有助于架构故事主体脉络。末尾,民间艺人道出了编撰此唱词的目的,我唱的虽然是“加粮新文”,但是要告诫的是,后世的子孙做高官的,千万不要学丁澍良那样残害人民。......
2023-07-25
越剧的诞生经历了“唱书”“田头唱书”“沿门唱书”“落地唱书”“小歌唱班”等五个阶段。他们农忙时在家种田,农闲时以及节庆日出去唱书,称为“沿门唱书”。在演唱复杂时,可以增加到四五个人,这时的“落地唱书”又称之为“走台书”“台里书”。这些书目仅仅是落地唱书中的一部分,在清末民初在嵊县及其周边地区卖艺的“落地唱书”艺人人数更多,他们所接触、传递、使用的曲目也更为丰富。......
2023-07-25
“安顺唱书”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闲暇时用方音朗诵散流在当地的唱本自娱,不时吸引一些人围坐聆听,逐渐形成一种能唱者捧书照本宣科,爱听者趋附聆听的十分随意的演唱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地戏式”演唱方式。而“安顺唱书”的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则体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社会记忆”之“遗存”。......
2023-07-25
威信,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云贵川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曹先生谈到唱“唱书”不是随意唱,“唱书时有规律的,从起唱到收唱,音长音短、音低音高,都是有规矩的”,尽管这样,对于完全是一个套路重复演唱的“唱书”,听别人唱得多了,也能够“无师自通”学会唱了。......
2023-07-25
同名的石印本有两个版本,其中第一个《乌盆记全传》属于清末翻刻本,线装,四针眼,系合订本,由《乌盆记全传》和《三下南唐》两部分组成,系上海元昌印书馆发行,页面18.5cm×12.5cm,板框17.5cm×11.5cm,每版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个字。第二个版本《包公案乌盆记全传》也属于清末翻刻本,由汉中炼石斋书局印行,线装,四针眼,页面19cm×13.5cm,板框18cm×12.5cm,正文每版二十三行,每行四十九个字。......
2023-07-25
《湖南提要》收入的“唱书”列目如下:《朱砂印》(中湘九总黄三元)、《双银配》(又名《八仙图》,长沙左三元)、《后八仙图》(长沙左三元)、《珍珠塔》(长沙明经堂)、《罗一打柴记》(长沙文星堂)、《手巾记》(长沙黄又森)、《吴燕花》(长沙三元堂)、《吴大人私访九人头》(上下册,长沙小西门外左三元)、《九美图》(上下册,长沙小西门外左三元)、《四美图》(长沙小西门周庆林堂)、《七美图》(长沙西牌楼彭焕文......
2023-07-25
保山唱书是真正“活着”的唱书,民间仍然有唱书人在唱。如今,黄女士正在培养自己的儿女、徒弟学唱唱书。保山地区的唱书艺人有多位,每个人会唱的书目也不一样。在此对其中一部分艺人进行了调研:1.黄正芬,女,1967 年生,汉族,云南省保山市腾冲人,保山唱书传承人,师从自己的父辈,父师从祖辈,目前带有多位徒弟。......
2023-07-25
在清代史料中检索“唱书”这一语词,有三种解释类型。第一种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中谈到“南词”演唱者被称为“唱书先生”,从这一点来说,“南词”也可被称之为“唱书”,所以“唱书”应是清代一种曲艺曲种的名称。结合蒋士铨描写的“杭州南词”演唱情况,可以说“南词”是在清代乾隆至清末时期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的一种曲艺曲种,这也可以说“南词”是清代浙江地区流行的一种“唱书”形式。......
2023-07-25
相关推荐